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舒曼的几张钢琴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14778|回复: 51
1#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8-21 12:54:00 发表

霍洛维茨晚年在DG公司的舒曼录音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特别是1985年他在录音室弹的《克莱斯勒偶记》一直是我心目中的NO1。他那无与伦比的高贵琴音充满着清澈和灵性,使我们欣赏到了舒曼清丽、脱俗的一面,和那种美丽幻想下深深的感伤。

此枚重返录音室的“克莱斯勒偶记”实在是天外飞仙一般的精彩,每每听之,都会感觉美得让人窒息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9/9 23:15: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8-21 12:54:00 发表

霍洛维茨晚年在DG公司的舒曼录音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特别是1985年他在录音室弹的《克莱斯勒偶记》一直是我心目中的NO1。他那无与伦比的高贵琴音充满着清澈和灵性,使我们欣赏到了舒曼清丽、脱俗的一面,和那种美丽幻想下深深的感伤。其中第二曲的演奏落寞而又散淡,霍洛维茨似乎把所有的枝蔓都剥离了,剩下的只是一颗颗孤独音粒的闪动;第四曲“非常缓慢地”,句法不拘一格,既澄澈又有着深邃的意境;而第五曲“非常快活地”,节奏又变的异常精致;第七曲“极快速地”,表现出霍洛维茨特有的凌厉气魄,火花四溅;终曲优美、浪漫而又不沉溺。8首小品被他演绎的浑然天成,天马行空,甚至带点放浪形骸,很多段落都带有冥想意味,充满着神来之笔

最近反复在听这枚纽约录音室,并且拿86年他在柏林的现场来对比,奇怪的是,两个《克莱斯勒偶记》演绎差别如此的巨大。仅仅晚了一年,天马行空的灵动不见踪影,只剩下拖沓散乱。霍老于86年去世,可能85年的录音室,才是他真正的回光返照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