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味同嚼蜡的盛宴与变味的似水流年:谈谈斯图加特与爱乐乐团的东艺... [复制链接]

查看: 5198|回复: 30
1#

原帖由 alma 于 2010-5-3 0:50:00 发表
总之,这场爱乐乐团的演出证明两个方面:
1.很多伟大乐团声音在趋同化,
2.没有个性的演绎在大量唱片消费时代下显得味同嚼蜡。

老李,5.1这两场我没去听,但我觉得乐团趋同这个大趋势下,还是有很多坚持个性和传统的乐团的。比如去年咱们听过的阿巴多和琉森、梅塔和维也纳爱乐、夏伊和莱比锡布商大厦、路易西和德累斯顿。这些团的现场音色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独特深刻的印象。其实老李你上文说到的PO声音不如LSO给你的印象深刻,本身也说明了LSO的音色还是很独特的。

第二点,演绎没有个性,和指挥的关系很大。有的是能力问题,有的是态度问题,有的是健康问题。一旦一个有实力(不一定有名气)的指挥正在状态,哪怕带了一支三流乐团,比如2年前的契塔年科带据说是山寨版的柏林广播,在东艺演的贝五,现场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阿什作为指挥,我以前就不太喜欢他的录音。去年听他带悉尼交响乐团,更是味同嚼蜡,今年的PO演出,看到指挥的名字,我就直接放弃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5/6 15:32:3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舟子 于 2010-5-3 1:09:00 发表
老片对这次斯图加特的演出的确非常推崇,说了很多

目前在各论坛尚未看到老片发言,很希望看到他的评论
TOP
3#

原帖由 qsyd 于 2010-5-3 8:38:00 发表
诺林顿的音色,我个人比较喜欢。没听过现场。

揉弦,据说其实是二十世纪的事儿,十九世纪的演奏也不揉弦。如果这个“据说”是真的,那么“诺林顿的音色不适合浪漫主义”,审判没有法律依据。

用羽管键琴来演绎巴赫平均律,和用大三角钢琴来演绎,或者用管风琴来演奏,哪个综合表现力强?巴赫的很多作品只标明了为键盘乐器而作,可见他对乐器发展的期望。
“古乐运动”或者“本真运动”,号召使用时代乐器,乃至时代演奏方式,真实再现当年音乐的音色。这种考古式的运动,的确复活了大量已被遗忘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也给巴赫亨德尔的很多作品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在我看来,本真运动在西方的如火如荼,多少是浪漫主义长期传承后的审美疲劳造成。而且并未成为古典音乐的演绎主流,尤其对古典晚期以及浪漫派的作品。演绎巴洛克合唱作品被我视为天神一般的Herreweghe,也玩票过古乐版Bruckner,对自己的演绎,他的推荐是大家宁可去听Wand的录音。和谐花园的指挥安东尼尼,有一个带非古乐团的贝交录音非常成功,但我们知道和谐花园是一帮子拿着古乐器玩古典摇滚的乐队,一旦用回现代乐器,那就丝毫和本真运动不搭界了。
作曲家并非一定会被封印在他们的时代。阅读音乐家传记,你会发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无不对新接触的乐器,对乐器的改良,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有时候碰到一位精通某乐器的乐师,往往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写出传世佳作。能传世的作曲家多是极具超级前瞻性的,不会被其时代的乐器以及演绎方式限制。
TOP
4#

原帖由 舟子 于 2010-5-3 17:00:00 发表
他可能还在某人家里听乐富豪的新旗舰,来不及写评论  

呵呵,老片推崇备至的一款喇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