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是否能完美复制(终结版)!不要再作无谓的扯谈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3187|回复: 111
1#

enrique 在 2005-12-14 10:10:50 发表的内容
碟片的确是有jitter的,不过那个一般不叫“时基误差”,而是激光打坑位置和理想位置的差距。一般以百分比来衡量。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和PHILIPS公司的工程师一起工作的时候,用他们的专用伺服监控软件看到的。刻录CD-R/DVD-R就是用激光在碟片上“打坑”(实际是用激光改变碟片染料晶体的结构,原理同)

一般这个刻录过程的激光打坑都无法在理想位置,所以重播的时候会造成jitter,这个没办法的,因为读出来的数据虽然是0, 1,但是时间间隔不是绝对相同的。

普通刻录良好的情况下,激光打坑位置和理想位置相差在3%以下,一般刻录数据碟只要相差10%以下都可以被正确读出。

若CD机或解码器在D/A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是因为数据的不同而导致声音不同(在同一个系统中),我认为这应该属于这个行业故意搞的黑幕...
这是一个非常好解决的问题,若这个问题故意留着不解决,就为那些制造各种天价转盘提供了生存的理由!
分享 转发
TOP
2#

沙漠之鹰 在 2005-12-14 12:49:38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5-12-14 12:33:26 发表的内容
若CD机或解码器在D/A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是因为数据的不同而导致声音不同(在同一个系统中),我认为这应该属于这个行业故意搞的黑幕...
这是一个非常好解决的问题,若这个问题故意留着不解决,就为那些制造各种天价转盘提供了生存的理由!

不是黑幕,想一想CD标准是哪一年制定的?那个时代的电子技术是什么水平,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很多东西是不可理喻的!
1.纠错机制----------------------不完善。
2.单倍线速度速同步-------发现错误也无法纠正。
3.PCM编码------------------------冗余度太大,浪费空间。
不过,不思进取却是真的,从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保皇派"在保LP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喜欢在马车上加装N个安全气囊,然后号称得到了hi-end的安全性!

哈哈,兄弟太幽默了!
TOP
3#

enrique 在 2005-12-13 20:23:54 发表的内容
wvwvwv 在 2005-12-13 17:51:16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3 13:53:24 发表的内容


数据就可以完美复制.  一张图片,我发给你, 你收到, 两个一个字节都不差. 当然我们看到的效果可能不同,因为显卡,显示器不一样.

所以是 yes and no

CD数据可以完美的被读出,但是不能100%一样的被写入.





也反对!
CD数据可以完美的被读出,同样也能100%一样的被写入!
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去看关于CD-R的橘皮书规范。


你说你说橘皮书,我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可没限定在橘皮书,红皮书也包括了。而因为红皮书的局限性,尽管可以100%写入数据的数值,但jitter的产生就不受控制了。而Jitter则反映了数据的时间参数。 所以说不是100%。

关于jitter,有两个产生的可能.第一,是存放在CD上的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根本不是问题,极容易解决,不困难也不需要消耗高成本!很怀疑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第二,是由于D/A转换过程中,由于系统时钟精度的限制而产生的误差,这个是无法克服的,但可以通过提高时钟精度,达到人耳不能分辨的精度就可以了,也不是问题.
TOP
4#

wvwvwv 在 2005-12-13 21:43:21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3 20:23:54 发表的内容


你说你说橘皮书,我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可没限定在橘皮书,红皮书也包括了。而因为红皮书的局限性,尽管可以100%写入数据的数值,但jitter的产生就不受控制了。而Jitter则反映了数据的时间参数。 所以说不是100%。


我只是说数据阿!
我认为,CD仅仅是一种储存介质,而Jitter则是重播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同意这个观点.
TOP
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2-14 23:30:37 发表的内容
我的意思是说,当时CD-DA红皮书发布时没有想到以数据流方式记录会受到那么大影响。我怎么没看到DVD-A受转盘影响那么大的呢?^_^
关于光源纯度,相信换不同的激光发射管都对声音有影响的。YBA的CD机机芯里就采用了“蓝光”来调整对声音“校正”。具体怎么用的我就不知道了

这个说法令人费解!
相信,不同光源的激光器,可以影响读取数据的能力,应该与声音没有任何关系,否则就不是数字化了,而是模拟系统.
TOP
6#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2-15 13:31:13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5 13:27:40 发表的内容
是的, 机械的成分越多, 成本越难降下来


CD的“不稳定性”养活了好多音响大厂啊!

所以我怀疑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希望新的音频格式早日普及!
TOP
7#

asdffx000 在 2005-12-16 0:31:55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5 23:07:28 发表的内容
英国之宝G08就是这样做的,通过CD-ROM 读数据缓冲到内存里,采用一块Motorola 的DSP进行升频,然后重新校准时钟,最后交给DAC解码。杂志上看到的。

还有Creek 的一款中低档CD机也是这样做,还有Wadia 的CD机也是这样做。其实很多高端机都这样做了。

按Raxel兄的意思,碟片上的jitter在理论上也可以被类似G08的算法给消除掉。


没有“碟片上的jitter”这总说法,碟片没有jitter,没有时间相关的记录,只有数据,只不过碟的质量会影响读取,从而影响播放中产生的jitter的大小。(如果在没有缓存或缓存很小cd机里影想就变得非常大了)同时如果用光驱读cd,如果是同步读取,还会产生比jitter严重得多的随机错误,如果是异步就可以时间做校验(cd都有校验的,不过没数据格式那么严紧,只要盘片不是特别差都不会出现误码了)。


同意.
TOP
8#

asdffx000 在 2005-12-16 11:20:19 发表的内容
所言什是,还过据我所知,时钟应该是不会影响刻盘出来的数据的(误码的除外),因为cd只有数据,它就是把数据读出来再按回放系统的时钟播放的。所以只要数据没错就可以了。


所以我觉得雨果的lpcd其实是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提高碟的可读曲度,从而不影响减少,当然它还有其他的处理技术是有作用的,只针对它说的换母盘方面)。

有说服力!
TOP
9#

enrique 在 2005-12-15 23:07:28 发表的内容
英国之宝G08就是这样做的,通过CD-ROM 读数据缓冲到内存里,采用一块Motorola 的DSP进行升频,然后重新校准时钟,最后交给DAC解码。杂志上看到的。

还有Creek 的一款中低档CD机也是这样做,还有Wadia 的CD机也是这样做。其实很多高端机都这样做了。

按Raxel兄的意思,碟片上的jitter在理论上也可以被类似G08的算法给消除掉。


数字化的目的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作为数据处理工作的人,若在D/A转换的时候还要受到数据存放的物理属性的限制,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