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音响悖论?——“小音量美学”的误读(我的阐述P1,P10,P11... [复制链接]

1#

Hifi音响悖论?——“小音量美学”的误读

222#kdbker兄说的是一针见血,也见证了我们老一辈发烧友的心路历程,想当年我们年轻时水平不高,听得都是人声为主,蔡琴.杨小琳.邓丽君….调声音时要多甜调多甜,偶尔听小提琴都是听小夜曲,梁祝.穆特,小提琴有多大把调多大把,最好能奏成中提琴.甚至大提琴的共鸣腔,什么海菲尔.阿卡多.一摆上去马上取下来,太干太薄了。乐器听的都是再果的中国乐曲,日本的悲情城市,什么交响乐一概不听,所以做的都是胆机。从6P13,6L6到后来的300B,845,也享受了很多年,当年对进口品牌都不喜欢,觉得不厚,不甜美,在音展时听乐林推盟主,一进去30秒就出来,觉得太薄了,不亲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进口高端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还有经常去听观场的演奏,才知道听人声不止是要甜美,还要真实,还有演唱时歌手的真情流露,还有歌手演唱时细微的变化,高低起伏,抑扬颂挫,这时我们听人声不再追求声音有多厚,而追求歌者能否唱的动情,该轻盈时轻盈,该声嘶力竭时声嘶力竭,而不再是那种声音很厚都很平淡没有起伏感的声音,小提琴更喜欢海菲兹,阿卡多,大为等,追求那种在你面前演奏的淋漓尽致,每一下的擦弦,运弓的手法,手指的颤动,没有一秒手指是不动的,而且古典交响乐,歌剧更是喜爱,这时候能满足的基本是晶体管机为主流了,顶级的进口器材也是晶体管机一统天下,高文,柏林之声,宝达,FM,连胆机的老大哥麦景图也去生产晶体管机,而且功率越来越大,宝达卖一百多万的后级都用到124个功率管了,这时候大功率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小声压时频率均衡,高低频率都从容不迫,大声压时气势如虹,层次分明,细节纤毫笔观,背景零静,给人极致的享受,更接近我们去现场听演奏时的还原。
分享 转发
TOP
2#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速摄像机的进步,发现喇叭是随着乐曲盆面会变型的,所以后期出现了更多硬盆的喇叭,失真度更低,低频的细节会更清晰,PMC的八爪鱼,德国的伊顿,陶瓷,钻石更是其中的巅峰之作,随着喇叭的进步,对器材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功放功率不足,低音量时根本驱动不了新款喇叭,这时只剩中音了,所以现在的功放都是大功率,高阻尼的才能完美推动现代喇叭,我们设计音响也从最高期4对管大电流的甲类功放,到后期的8对管,16对管,32对管,一直到现在最多用82对管,更能感受到功率管越多,驱动喇叭越轻松的好处了,以前设计水平达不到高要求,做4对管调成大电流甲类也能听很多年,即使一开机耗电900多瓦,蹲在机子面前热气逼人,但不调大电流,声音干巴巴,随着后来解剖很多进口名机,提升了电路上的认知,还有时更丰富进口元件试用,才明白大电流甲类和小电流甲乙类都可以重放真实,甜美动人的声音的,不过甲类放大只能用数量小的功率管,因为懂技术的人都知道,超过10对功率管调成甲类是不现实的,那个耗电和热量太恐怖了,所以很多高端品牌,就像高文Fm等,看机箱都知道不可能是甲类了。
TOP
3#

其实音响是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的音乐水平都不一样,追求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从古董胆机到现代直热式胆机,声音都差别巨大,晶体管的甲类,乙类,也是各有特式,其实我们不需要追求哪个更好!音响是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哪种声音更适合自己,为什么世界没有一个品牌能一统天下,就是用为个人耳朵的听感不同,有人喜欢MBL的中频,听人声真实,舒服,感情浓烈,让人陶醉,有人喜欢FM,自然柔扬。有人喜欢高文,清晰,贵气!我个人喜欢宝达和柏林之声,全面,其实每个品牌都有人喜欢,用样甲类,甲乙类,胆机,石机也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关键在于个人的音乐修养和喜爱,所以音响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音响界是健康的,是快乐的。想当年音响刚流行时,带一帮朋友这里听,那里听,是最高的享受。
(其实我从来不在网上发帖,今天看到kdbre兄的帖子,触动心弦,心有感慨,忍不住乱说一通,喜欢的就多看一眼,不喜欢的请多多包涵!)
TOP
4#

其实人的耳朵是很奇怪的,同一种生音,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这是天生的。比如一个女孩说的是娃娃音,有人觉的是天籁之音,但有些人却觉得毛骨悚然。当年香港的一个徒弟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我们设计东西的声音与其他品牌的声音不一样,是不是我们走错了。我回答他,既然全世界的品牌都不一样,哪一个是对的呢?其实只要声音正确,比如别人一听就知道这件是什么乐器,一听就听出是谁唱的,不用猜。这就是正确的。不同的声音是不同的设计师对音乐理解和喜爱而已。有人喜欢甜美,有人喜欢振憾,有人喜欢清澈,有人喜欢自然。各有各的品味。这才有这么多的品牌。所以不需要争论哪个最好,只需有感觉自己更喜欢哪种声音,才是正确的。还有人对声音的喜爱会随年龄,阅历,对音乐的理解。会不停变化。所以我们一直在说玩音响,很少人说听音响。音响真的是用来玩的,穷一生之力,都玩不透。每一天都在进步,乐其不疲,这才是吸引我们的地方。也是我们享受的根源
TOP
5#

回复残剑先生和kdbker兄                                                                   音响是我小时候看到哥哥他们在玩,然后自己就迷上了。当时电子元件还在发展初期,当时玩的是矿石收音机,跟着哥哥们拿电线剥些铜丝到房顶上拉天线。到后来就玩四管的再生来复式收音机和六管的超外差收音机。可能网友们都没听说过这些吧。因为接触过这些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头了,可能连上网都不懂。后来父亲买了红灯收音机后又迷上了胆机,从6p3到后来的300B推845都做过。后来晶体管成熟了慢慢就以晶体管为主了。直到20多年前认识了香港的Samly韩。就和他一起做diy套件给台湾的音响论坛卖,当时做的是仿柏林之声的解码器,用的是CS4390。也给香港的柏华公司卖过。其中做了很多款套件。直到后来我们自己生产品牌机了。就和台湾分道扬飚了。因为做成品线路板设计要一板过。而diy套件要分成很多块板,电源放大板都要分开。
TOP
6#

直到后来香港美高集团的老板tongli罗接触我们的东西。觉的水平很高,因为与他玩的进口品牌比一点都不差。他就很有兴趣。最后由美高集团大老板tongli罗投资,Samly韩和我三人在香港注册了im audio这个品牌。从2000年开起在香港参加了很多年香港音展。也在香港陈英刚的发烧音响做了好多年广告。直到现在中国的发烧友水品很高。我们在2013年开起在东方宾馆参加了几年的中国发烧音响展。反响不错。我们的宗旨是做一个让发烧喜爱的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在用料上都是不遗余力,电阻用英国的无感电阻,电容用的是蒙多福电容。变压器用0.2片后的进口O型变压器,机里引线全部用丹麦纯银线镀白金编织而成。而且我们所有器材都提供终身免费保用,免另件,免人工。我比较喜欢做实体店销售。因为耳听为实。主要今年音展后好多人反影在网上找不到我们的资料,所以我在这里做一次介绍。我们的品牌在中国给别人注册了。新的中国名称又没注册好,所以官网和国宣传没跟上。现在已经在加紧建,很快就有我们正式的官网。
最后编辑许志安 最后编辑于 2016-01-09 09:05:52
TOP
7#

大家如果要怪就去怪kdbker兄 ,看了他的大作,心有感触。忍不住,写多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