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ylp 于 2015/12/29 23:53:00 发表 个人理解,小音量美学其实就是一种妥协的美,因为它要牺牲动态。动态是最强音与最弱音的对比,虽然说大动态不等同于大声压,但如果要很好地表现出最强音部分,往往需要有适当的声压来支持。每种乐器都有它特定的频响和能量范围,有些乐器注定要在合适的(大)声压下才能表现得“真实而全面”,比如大钢琴、低音大提琴、大锣大鼓、管风琴等,如果在需要力度和能量的强音部分却轻轻地去弹奏,能美吗?小音量下听大编制、交响乐作品, |
说得不错!另一个佐证是我们听的唱片,录音混音监听时就是在一定音量下进行的,而且音量是不会小的,一个作品固有的艺术表现就应包含一定的响度。另一方面人耳听觉的等响度效应,不同音量下对不同频率的响度感觉不一样,也就是不同音量下对不同乐器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还原而言,有条件的话还是在一定音量下聆听。当然,有时小音量也是不得已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