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1111111111111 [复制链接]

1#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及对3D音场的向往,跟避震梁老师订购了(已经停产,少量存货)仅剩的两套改短的(据说校声效果更好的)紫金高飞,老师特意奉送<<黄金镀膜>>技术烧录的试音碟,用以验证3D音效......另赠送少量钨珠沙,和一小块飞机板.
拿到快递,先把试音碟听了一遍,除音质相当好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了......
开始动手,把3颗紫金高飞以两前一后的方式摆放在分体前级的电源组件下面,接近左右跟靠后的边缘位置.刚拿到紫金高飞那一刻,感觉老师真是惜木如金,直径比我最小号的木钉直径小了好几圈,还那么短.等放到机器底部的左右边缘位置,才知道老师的用心,是为了能够摆放在从原机脚到机器边缘仅有的一点点空余位置,还不会碰到机脚.而改短紫金高飞的高度,就比原机脚的高度仅高出3mm左右,好险啊......依样,把另外3颗紫金高飞以两前一后的方式摆放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下面,接近左右跟靠后的边缘位置.
TEST CD 开声,第二首交响乐的气势上来,动态张力跟瞬态响应,明显好过之前,第三首现场演唱的气氛,真实了许多,而人声的发声点抬高了30cm.最后观众拍手,明显能够分清上,下几排间错落有致的掌声.第四首shall we dance开场女歌手在左侧出现,过会儿跑到右恻跟男歌手互动,再回到中央继续跟男歌手互动,位置感清晰,人声的发声点依然抬高了30cm.第八首诺亚方舟,天主无法明显高过童声,距ATC 7箱顶40cm处,而小动物的踏步声也没有出现在地板附近.第九首三国幻想曲,喳喳声似从音箱外侧0.5m--1m左右处往中间传来,大鼓在纵深后方的距ATC 7箱顶40cm处敲击,鼓皮声分明,
很晚了,关机明,后天继续欣赏,声场的阔度变大到音箱的外侧,人声的发声点明显高于箱顶,毋用置疑.3D效果已经形成,只是还有更大的改善等我去尝试,
第二天把老师给的钨钢珠沙取三分之二分装在8个薄膜密实袋里,尝试了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顶用3颗我原有的黑檀尖锥木钉,钉尖向上承起飞机板,先放2包钨钢珠沙,人声的发声点抬高了一点点,但是原本有些虚幻的3D音场好象扎实了......激动,再放两包,人声的发声点又有所抬高,索性再放4包,共计8包,这下人声的发声点明显抬高了,可是好象有个盖子把3D音场罩住,没有灵动的感觉,是否放太多声音发死了呢......于是拿下4包,放到ATC 7的箱顶前后,灵气又回来了,呵呵......试想,既然钨钢珠沙放越多量,人声的发声点就能够抬升更高,那是否就是飞机板越大,承载飞机板的钉位置分得越开,就能够放更多的钨钢珠沙,使之越好声呢?
剩下的三分之一钨钢珠沙包顺手放到转盘的上置滑盖,听<<民歌蔡琴>>的渡口,一开始没感觉,拿下后发现鼓声不漂亮了,没有低沉的质感了,乖乖放回钨钢珠沙包,低频又靓了.....神奇!
另,即使那晚的尝试能够使原本有些虚幻的3D音场好象扎实了,但是,跟传统的2D音场相比较,还是觉得有些空旷,是否可以理解为原本系统线材传送的音乐能量,只能够维持2D音场的听感,而一旦音场改变为阔度超过音箱外侧面1至2米,高度上升为2米左右,那原本的能量就会不够了,所以听上去有些类似当年AV功放切换到模拟杜比环绕立体声的时候,听上去有些许空洞的感觉........我猜想是否就要用到老师利用《黄金镀膜》,<<藤螺系甲>>,微波传输技术打造的能量几乎没有损失的金线系列,把所损失的能量填充到3D音场,使得3D音场一样达到丰满的效果.
经过几天的3D音效聆听,渐渐适应了新的音场模式,尤其是播放早期的人声碟,不是经过特别录制的人声发烧碟,诺大的音场,精准的定位,极好的分离度,宽松的听感......过瘾啊.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38# kkhuang 的帖子

下周一吧,家里的上网本由于分辨率的关系,HIFI168好像不让发图片,以前试了几次了,到单位用台式机就没有问题.....
转换系统,将PHILIPS的DVD(RMB800,用于听刻录碟.跟单位同好约定,各自买碟,再互相刻录赠与)搬到转盘上,同时将转盘上的三分之一钨钢珠沙包放到DVD的顶盖机芯部位.经紫金高飞+飞机板校声的联盟分体前级配陕西咸阳老魏DIY后级,推国产六单元落地AV箱,听人声发烧碟,效果居然好于威马十周年双单声道4分体后级推ATC 7(是说大喇叭的人声演唱舞台场面感,ATC 7的迷人中频是无法比拟的).落地AV箱6.5寸喇叭的素质被充分发挥到极致,原本被诟病的低频驻波不见了,在低音区原本只能听到鼓或者大提琴下浅不到位以至能量无处释放,而转化为驻波,现在听到的是鼓或者大提琴到底并伴有另一种类似电声BASS相混合的声音,是否就是避震梁老师提到的极低频段......这两种声音在低音区没有互相干扰,相符相承,好似在不同层面,让人听后没有压迫感,只有更加清晰的层次感.另,后台3,4人的伴唱,也能够分辨出是谁跟谁.....老魏DIY后级+国产六单元落地AV箱,并不因为售价的低廉(相对于威马十周年双单声道4分体后级+ATC 7),而完全败落.相反,经过对分体前级的校声,发现在某些方面有相当的可取之处.这可能就是避震梁老师提到的玩音响应该是人玩声,而不是声玩人......通过校声,可以挖掘器材本身应有的潜质.当然,听大场面的交响乐,还是威马十周年双单声道4分体后级+ATC 7的强项,这涉及到威马十周年双单声道4分体后级强大的驱动力跟控制力,听卡拉阳的<<ROMANCE>>,立分高下.....呵呵.
TOP
3#

原系统全貌:


远系统放大图:


改短的紫金高飞垫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下面:




改短的紫金高飞垫在分体前级的电源组件下面:



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顶用3颗我原有的黑檀尖锥木钉,钉尖向上承起飞机板,放4

包钨钢珠沙:



剩下的三分之一钨钢珠沙包顺手放到DVD的顶盖机芯部位:
TOP
4#

避震梁老师告知器材底下避震改善低频,器材顶上化震改善高频.5颗小水松球承整张飞机板,直接放后级的两个放大器组件,(暂时还没有在飞机板与器材间垫圆头向下的黑檀木钉)显著改善了系统的中,低频.....及声场的纵深.拿非常熟悉的<<民歌蔡琴>>来讲,原本人声高半调,(因为曾经购买过NAD512的二手CD机,中,低频出色,高频暗.播<<民歌蔡琴>>人声低沉,有磁性)现在人声回复了蔡琴低沉饱满,空气感强烈,展现成熟女性魅力的嗓音.根据老烧及音响杂志提示,<<民歌蔡琴>>就应该是低沉而非年轻的嗓音......<月光小夜曲>原本需用心才能够聆听到的蛙声,现在可以轻松数到8声(好象应该是9声半,看来听力有问题,呵呵....)<渡口>的鼓声听得到底频的泛音,跟高频的泛音类似,有向下的长时间延伸,且有明显的层次感,不是类似以前系统改善底频那种下潜加深,更扎实....普通人声碟声场纵深度也能够较好体现,发烧人声碟分离度更好,更清晰,背景更宁静,质感更强烈.以前对歌剧没有一丝好感,现在,喜欢上了回放具有舞台真实感的歌剧.<<音乐万话筒>>听后感觉场面宏大,3D音效出色,虽不能体现30尺的阔度,但都在音箱的外侧.高度改善在于大提琴及部分乐器演奏在离地30公分处,而小提琴及部分乐器演奏在音箱处.铜管及号演奏时声音向上发散,不似以前挤压在较窄的频带,高潮来临时听感轻松自如.....不足在于鼓声及大提琴没有到地板,无法产生从地面滚过来的效应.希望子弹木砖,紫金碟仙及算盘子能帮助我达到此种境界.以上是初步听感.
我把收到的3个(子弹木砖‏ +紫金碟仙) 垫在整张飞机板下,把前次收到的6个改短的紫金高飞 垫在飞机板与2台后级的放大器组件之间.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下垫 3个(子弹木砖‏ +紫金碟仙),分体前级的电源组件下垫 5个小水松球.放三分之二标准奶粉勺的钨钢珠沙在极薄的密实袋中并放在整张飞机板的中央,  然后开声<<试音蔡琴>>,月光小夜曲里的蛙声又轻了(得耳朵竖起来听),高,低音似有提升,不明显......人声口型结像更精细,这是最大的进步.把今次给的钨珠沙袋拉平,拍松,置于万成电源滤波插排E-01顶中央,低频量感,质感齐升,效果显著.<Famous Blue Raincoat>第四轨声场阔度超过两箱间距明显,起始的背景弱音交代清楚.......以(子弹木砖‏ +紫金碟仙)取代水松球垫在整张飞机板下,打破原有的音乐平衡度,高,低去得尽,中频某些频段则可能相对减弱了,但人声口型结像能力确有相当的提高.......
又连续听了好几遍Decca Weekend 《SOUND SPECTACULAR》,好听到不能自已......已经能够完美(只是自己的感觉)播放第七,八两轨难度颇高的曲目,整张CD的器乐分离度相当好,不再相互干扰有类似从前的吵闹感觉,乐器形体更加分明.....当然,跟避震梁老师要求的阔度达三十尺,纵深度达十尺,高要入天花板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普通CD已经能够区分出整改前后的显著差别,而一旦用上黄金镀膜的音效测试碟,则区别就更加显著了......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