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段 巴克豪斯的贝5钢协 [复制链接]

查看: 15604|回复: 140
1#

B 好。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回复 9#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8 15:22:00 发表
我们是否感觉B段比A段hifi性减弱了?它的音场却扩大了,这里就涉及音场中乐器比例感问题,我们在现场听钢协演奏时更趋于A还是B呢?富盛先生,做生意时不能这样哦,人家要的是质感和冲击力,否则不够刺激和兴奋,东西不好卖了,呵呵。

不能单从 HIFI 性这方面来衡定 B 比 A 好,在各方面来讲:B 更接近这张 LP 的原貌,相对A就较蒙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回复 10# 富盛 的帖子

您自己喜欢 A 定 B 啊?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13#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8 16:04:00 发表
没错,不仅略显蒙,钢琴的形体轮廓也变大了,这样对于录音场地的空间感会有“压缩”,而B则显得自然、流畅许多,故我选择B。

嗯.....对!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17# 南海十三郎 的帖子

您好南海兄!
能讲解一下,您对音响系统解析力的高或低是从那方面来衡量的,或是怎样理解《解析力》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回复 31#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8 21:38:00 发表
我认为先生是位认真对待发烧的朋友,故我愿和先生攀谈几句:一队箱子在小功率驱动状态下,音场便会靠前,声音“薄”缺乏纵深,这样乐器表面是铺得很开,然缺乏分离度,如此则层次感就没有了,“乐感”之类无从谈起。作曲家谱写钢琴协奏曲时,不会把主奏乐器搞的很大,可是现实中不少器材出来的钢协=钢琴主奏+乐队伴奏;这是背离音乐表达本身的。

晚上好07兄!

不用那么复杂,其实几样东西已经非常明确是B好的。

1、转录开头的弦乐起奏时,您觉得 A 像是小提琴群吗?倒像中提琴多些,其次小提琴的群体性去那了? 没啦!当年维也纳爱乐的水平是这个样子的吗?相反,B 就明显是带张力和穿透力的小提琴起奏,且群体协调性很好。这个已是《B》KO掉《A》了。

2、最重要的事情,您觉得 A 的琴音是 “ 贝森多夫 ” 钢琴发声的吗?A 转录由于整个频形向下坠,造成中低至低频段的量增加了不小,且瞬变也慢了,与此同时使中高至高频段的活生感 和 张力不足;最糟糕的事情是频形出现下坠的同时,使乐器 和 乐群的形体也同时发大;使一台本来是 “ 贝森多夫 ” 的钢琴几乎变成了 “ 斯坦威 ” ;好在,在几个连音那里还能微微听到 “ 贝森多夫 ” 钢琴特有的高阶锥音特征,否则我只会说这是用 “ 斯坦威 ” 钢琴弹奏的;这都是最大的问题。相反转录B,钢琴的发音明显是 “ 贝森多夫 ” ,且能发出 “ 贝森多夫 ” 钢琴特有的晶莹通透 和 爽朗。这是《B》彻底KO掉《A》的主因。

3、转录的中后段,低音部弦乐起奏时,您觉得 A 有没有一点质呢?只能说是 “ 一垢云 ” ;相反 B 在相对质感还不算很好的情况下,也是比 A 好得多。这里也是《B》KO掉《A》的原因。

如果听到 A 在频形上觉得正常,B过火,可以提示一下,你的系统中高至高音部过火了(这不等于是系统解释力高);其次,认为 A 音乐味好的,是否用日常听口水歌的口味来品监古典音乐呢?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8-19 00:24:2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能用软件分析一下:贝森多夫钢琴与斯坦威钢琴在八度音、音阶、锥音特点和发音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吗?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

回复 65# Rossi 的帖子

原帖由 Rossi 于 2012-8-19 11:02:00 发表
这套和单声道钢奏是日本amazon有售,个人认为转录音效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影响欣赏的心情,不过没有和LP和早期版本比较过。

巴克豪斯5首贝多芬钢协,1~3 在八十年代末西德 PDO 发行过,而 4~5 至今也从来没有见过西德PDO,西德PDO的 1~3 是 BOS SET 2CD,这套CD音质不错。

LONDON 在日本八十年代中未期也发行过一套 BOS SET 3CD 1~5 全集,日本天龙压碟(蒙字版),与 MONO 贝钢奏全集差不多时期发行,音质较蒙。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

回复 68#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9 11:55:00 发表
要得到品相好的这款黑胶看来难了,只能听听CD了,我知道二者音质存在较大差异性。

巴克豪斯这几张首版LP 很难找齐的,而每张LP也要求品相完美,难度就高了。边听CD边找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