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张沙咸迷不容错过;《梁祝》迷不可轻视;古典迷不能忽略的CD―...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大枣 于 2012-7-22 18:17:00 发表
原帖由 仁厚里权少 于 2012-7-17 11:27:00 发表
哈!!各位终究还是脱不了对《梁祝》的版本讨论……

说到音乐演绎,肯定离不开演奏版本,国外好的古典音乐,都会有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而演绎出不同的音乐版本的,并且还有许多的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不同的年代的演奏版本的。

俺是个梁祝迷,买了不少的唱片(LP黑胶、CD都有),呵呵,希望与大家多交流呀。

下面是俺简单的根据自己收藏的唱片,整理出的版本情况,仅供大家参考,不一定全,望大家补充。

(只在现场演奏、或只有视频者,没出过唱片者不在本目录统计之列)
梁祝小提琴演奏有录音版本目录:

俞丽拿(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队,1959年)
俞丽拿(陈爕阳,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团,1980年)
俞丽拿(陈爕阳,上海交响乐团,1985年)
俞丽拿(张国勇,俄罗斯爱乐乐团,1995年)
俞丽拿(李坚,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1997年)
沈榕(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1961年)
西崎崇子(林克昌,名古屋爱乐乐团,1978年)
西崎崇子(石信之,群马交响乐队,1982年)
西崎崇子(甄健豪,捷克电台交响乐团,1992年)
西崎崇子(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队,1992年)
西崎崇子(占士•朱特,纽西兰交响乐团,2003年)
刘元生(张永寿,香港交响乐团)
林克昌(香港交响乐团)
林克汉(叶惠康,香港交响乐队,1973年)
林克汉(汉斯,香港管弦乐团,1978年)
汤宝娣(袁方,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83年)
窦君怡(韩中杰,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86年)
盛中国(李德伦,中央乐团,1992年)
盛中国(谭利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1993年)
薛伟(汤沐海,柏林电台交响乐团,1994年)
薛伟(黄胤灵,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1997年)
徐惟聆(石信之,上海乐团管弦乐队,1994年)
卡特•凯肯(提多奥•库察,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1994年)
吕思清(谭利华,国家交响乐团,1994年)
吕思清(郑小瑛,中国中央乐团,1996年)
吕思清(陈燮阳,上海交响乐团,1997年)
孔朝晖(胡炳旭,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97年)
孔朝晖(邵恩,澳门乐团,2008年)
陈美(1997年)
李传韵(何占豪,上海交响乐团,2000年)
夏小曹(曹鹏,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2001年)
梁大南(胡炳旭,中央乐团交响乐队,2002年)
沙汉姆(水蓝,新加坡交响乐团,2004年)
刘云志(李心草,中国交响乐团,2005年)
柴亮(范涛,中国广播民族乐团,2007年)

从以上列表抽出两版,足可以把《梁祝》从各个层面上表达得清清楚楚了!
1、 俞丽拿(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队,1959年)
2、 竇君怡(韩中杰,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85年)

        特别是竇君怡(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85年)Philips 的这个黃金搭配,该演绎非常合搭曲目情节和表达方式!由作曲者(何占豪)本人亲自点兵和监制,乐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中央交响乐团;竇君怡是84年上海音乐学院《梁祝》小提琴比赛的冠军;指挥是以理智严谨见称的老一辈指挥家韩中杰,加上 Philips 一级的荷兰录音师,单這个配搭,已可使任何版本无可比擬了。事实上這个版本确实演奏得不错,音响效果也是我听过众多版本中最自然的。韩中杰的指挥对乐队控制得恰到好处,速度和强弱都很自然。可能由于是何占豪亲自督师的关系吧(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梁祝》的作者,竇君怡是他的得意门生),因此竇君怡的演绎细腻动人,音色表达很女性化,句法亦很好。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音准方面不大好,这可能是她太著重于演奏中国作品,缺乏西方基本功训练的缘故!

       这版《梁祝》,乐曲一开始几声拨弦声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好像在云端的感觉,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 “ 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过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相聚虽好但总有分别的。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这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 “ 梁 ”、“ 祝 ” 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得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事情将要发生,预言悲剧结局后,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间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了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这时,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 “ 散板 ” 节奏,奏出祝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奏出反抗主题。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从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最后,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地飞舞,永不分离。

                                                                                                                                                                                 (剧终)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24 21:15:27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8-1 17:38:00 发表
就怕把祝英台拉成刘胡兰、悲壮喧染成了英雄……
这样的《梁祝》就不好听了。

这是演奏《梁祝》的关键!
主角:小提琴就算演奏得怎样再高技术和出色也好,如果演奏方式不对剧情和表达不出情景氛围,变成小协又不象小协、《梁祝》又不象《梁祝》这就没啥意思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回复 83# 仁厚里权少 的帖子

您好权少!本地有您这样懂乐、爱乐者稀见。赞!

前帖,我为什么要对《梁祝》曲目作解说 和 在对应点子上应怎样来演奏,就是为了想明确这是《梁祝》,而不是像 “ 四不象 ” 似的以个人琴技突出为中心,脱离《梁祝》本意的 “《梁祝》”。尤其是西崎崇子至今的所有版本,西崎崇子在每一个演录版本上真的能演奏出《梁祝》的剧情和能表达出剧情的情景氛围否?个人倒觉得她是在琴技上玩杂技,以突出个人琴技为中心主体的演绎方式居多;然而一直以来为何会有这么多烧友也祟上于此,实属有点莫名其妙也!演奏什么曲目也好,能否演奏出曲目中的剧情和能否表达出剧情中的情景氛围是首当其冲的。老兄推荐的沙咸版,小弟没有听过,但按老兄的听乐水平对此版也这么荐上,估计此版《梁祝》也不会差得去那;有空我也要找张来听听先得。

谈到卡拉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爱乐者对其也这么喜爱和热知,原因不在卡拉扬的指挥水平有多高,而是80年代古典在国内刚兴起时大多数人也先入为主,加上当时在世有水平的指挥家不多,再加上相对较突出地对卡拉扬进行推广效应,使卡拉扬因此得到得天独厚的机会写进很多烧友的思想内;故此卡拉扬在大部分初入门的古典烧友心中印象是较深。卡拉扬最颠峰的时期是50年代初~60年代中这段期间,70年代往后在指挥方式上就一直走下坡。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只有60年代初演绎的DG版才是好东西(特别是贝5),除贝 5 外,其余8部作品都逊色于很多指挥家;70、80年代两次演录的《贝多芬:交响曲》就更不如他以往的一惯作风这么好了,开始玩个人主义。莫札特和老柴的作品就更不是卡拉扬的本了。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8-04 17:44: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85# 蓝铁矿 的帖子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2-8-2 22:16:00 发表
本矿手上还有最后一张沙汉姆亲笔签名的梁祝,按原价95元,需要的联系呵呵。

您好 蓝铁矿 兄!
请看PM。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89# 仁厚里权少 的帖子

权少太谦!有空定来拜访、取经和学习!
贝三,个人比较喜欢:mono 时代的EMI 富特文格勒和1954年克伦佩勒的,立体声时代的SONY/CBS瓦尔特和 EMI 克伦佩勒。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回复 85# 蓝铁矿 的帖子

东西已收到了。
蓝铁矿兄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和物品包装的严紧性使小弟非常佩服。赞!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2-8-6 17:00:00 发表
中山张小赚了哦,我2年前买的非签名版花了90,蓝铁矿真厚道,签名版“居然”不加价。呵呵

是啊!实在太感谢蓝铁矿兄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