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1#

回复 1# 席音 的帖子

请问楼主:

试听≪童话≫那CD时,试听的CD是什么版本和版次的? 头版LP听了没有?

《童话》如单以试音碟来衡量的话,就真有点可惜了!

望楼主详述..........!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7 14:22:5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9 9:14: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回复 34# LGZ890 的帖子

原帖由 LGZ890 于 2012-2-17 11:31:00 发表
1.中文名称:童话
英文名称:Fairytales
发行时间:1986年
地区:挪威
语言:挪威语
简介:
唱片编号:ODIN NJ 4003-2
专辑介绍:

童话这张碟;对器材的要求极高;原先我与你们一样;没办法听完;不是缠绵无力就是干刚苍白;现在器材变样后;特别是线材的提升后再播放时你会听到掉眼泪。又买回一张LP;那效果要生要死它说了算;愿共鸣!

嗯.......有意思!

CD比头版LP当然就差远了!
小弟曾把这LP比喻为《人声与钢琴的奏鸣曲》,这样的比喻可能不符合曲式结构,只是玩笑而已!

单从音色、音效这方面来品味《童话》这唱片还是末够的!该唱片要用 “ 心 ” 才能感受其奥妙之处,非 “ 音质 ” 可作代言词!

“ Radka主唱的这张大碟,Radka那缠绵动人、沾糖裹蜜的歌声,总是彻头彻尾流露出几许淡淡的忧愁,在晶莹剔透、和谐丰满的琴音背后,隐匿着的是一份浑然天成的音乐感染力,闻者不由暗自神伤、泫然欲泣.....”
===============================================================================

谁知道:该唱片为什么会在晶莹剔透、和谐丰满的琴音背后,隐匿着的是一份浑然天成的音乐感染力,闻者不由暗自神伤、泫然欲泣........和在背后总是流露出几许淡淡的忧愁吗?

如知道Radka在灌录完该唱片的数天后发生了什么事、她是在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下灌录这唱片和知道一个歌手在一种怎样的心景下才会演唱出这样的境界,便会理解该唱片的价值所在!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3 23:37:2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16 23:58:00 发表
2.Rehearsal /The Latest in Digital Experience 试音天碟:打烂玻璃
专辑简介:
名闻遐尔,口碑载道的试音天碟 REHEARSAL[打烂玻璃],全碟的像真程简直惊人,如果哪位发烧友不知道《打烂玻璃》为何物,估计也就算不上发烧友了。 由于录音实在太逼真,而高频动态又大得惊人,惨死在这张碟下的高音喇叭也算是“石榴裙下鬼了”。这张号称HI-FI录音史上最惊人

这唱片不值一提!

不过楼主的回评实在太有才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4:52:5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34# LGZ890 的帖子

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

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

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4:51:0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52# mxtq 的帖子

您好mxtq兄!
请老兄别这样称呼小弟,受愧不起!

《童话》这CD,真真正正的首版内圈是:透明胶圈,内圈里一个字样也没有的,CD编号是:ODIN CD-03;其它所有版本头版或再版无法相题并论,差远了。但是这张首版CD也无法与头版LP相题并论,也是差远了。

这唱片虽不浊,但编入天碟还是未够班的!不过这唱片有非常高的纪念价值!

楼主所说的ODIN NJ 4003-2那张已是 再、再、再、再.......版了,所以有时评测一张唱片拿了个 X 版试听,不要把它演、录一下子就打掉(特别是新版的),只能论某个版本和版次怎么样。至于曲目内容个人喜不喜欢就另一码事了。呵呵

《童话》首版CD是这样的:(只上图30分钟、等下就会删除)!
[attach]349222[/attach]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6:06:0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回复 55#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老兄开玩笑了,为什么您会说不是首版呢?
这张CD是86年首批上市的,没有比它更早了(首批个别电台版CD除外),以前国内也没有得卖。
而头版LP编号是:ODIN LP-03。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6:06:3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回复 57#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噢.....原来您是说这种,但这种不是最早发行的,某张唱片在全球第一批发行的才能说是首版唱片,其余其它公司发行的只能叫 “ 某某公司发行的头版 ” ,与首版意义不同的。

至于声音取向就见人见志和唱片与系统声底的搭配和个人喜爱的口味了。因每个公司发行也会再混音,最好还是拿张首版黑胶来参照,那个发行版本最接近头版黑胶就为佳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

回复 59#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原帖由 金音符audio 于 2012-2-18 16:26:00 发表
白面的首版,我很早买了,不及此版,有机会你找张对比一下,哈哈!

以上我所讲的《童话》版本是同一公司发行。

打了一大篇字,突然没了。

您说的版本和80年代末日本三洋SA内圈的以前也对比过;您说的那个版本在我处相对首版而言:人声会单薄一些、飘逸一些和维美一些,钢琴的底韵也没有首版的好,这可能是大家的系统不同或唱片压碟的流水张次问题吧;而日本三洋版就界于两者间,但中频会木一些。对比头版黑胶的话,现手上的那张首版各个要素是最接近黑胶的,只是密度、信息量、张力、通透度逊色于头版黑胶和人声与钢琴的形体相对黑胶会大些。

请问您的体会与我有什么不同?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

回复 63#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对!
所以我就说有点 “ 木 ” 了!
日版大部份的人声和小部份的古典CD都有这个现象,但部份古典CD还是很好的,并且西德是没有发行过;特别是日本SONY 80年代初压碟的(细凸字版)古典CD,这种现象就很小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8:38:4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0#

回复 65#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例如:哥伦比亚录音的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贝多芬:第6交响曲(田园)》,日本SONY细凸字版首版就比美国报纸版凸字首版好很多了,俩者差天共地啊!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

回复 67#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比您好些,我只有两张美国CBS 压碟的CD!哈哈

美版和西德压碟的RCA CD也是同样有很多唱片是反相的,播放时就要按一下CD机或解码器的反相按键了,否则问题就来了。

看来金音符audio 兄是高手来啊!赞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8:47:0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2#

回复 69#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金音符audio兄太谦了!看了您的表述已知水平是非比寻常的!

对! 特别是纸带钢琴翻录出来的!

楼上的网友已说了《童话》这唱片是比较难播好的,大家也知道钢琴或人声的唱片是较难播得完美,然而《童话》这唱片两样东西都在内,老烧们应知道我想说什么了(文字就不打太多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9 00:15: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3#

回复 74# 盔甲 的帖子

原帖由 盔甲 于 2012-2-18 20:57: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8 15:20:00 发表
内圈是:透明胶圈,内圈里一个字样也没有的,CD编号是:ODIN CD-03

看到先生的描述好像有点印象,找出自己的CD发现也是此版......

晚上好盔甲前辈!
想听一下您对该唱片有何看法和意见?谢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

回复 72#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晚上好金音符audio兄!

大有同感!  但琴姐无法唱得出她那种张力、通透和意景!

另有一张≪犹太妹≫或叫≪大眼妹≫ 也很好,与≪童话≫另一风格!

≪童话≫首版CD在高分析力的系统下播放时,当声线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这是录制时的电屏临界过载产生的;黑胶相对会明显一些。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

回复 86# xin889 的帖子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2-2-19 13:10:00 发表
我个人的发烧经历感悟是“没有不好听的软件,只有不好听的系统”。
当然个人好恶另当别论!

要不要在软件二字前多加"古典"二字?

看了xin兄的回帖使我回想起上几年的一个发烧晚上,事情是这样的,该晚到了一位有几十年烧龄的老烧处玩耍,
到其处聆听上一段时间后,
主家问道:你想听啥唱片?
我答:贝多芬钢奏?
他答:没有。
我问:贝多芬钢协呢?
他回:也没。
我再问:想听听钢琴类的?
他答:现没有钢琴类的唱片。
我问:为什么不买点钢琴类的演、录唱片?
他答:钢琴有啥好听、听到人也烦躁,听来听去也只不过是几声叮叮响声而已,有啥好听、闷死,如听钢琴我不到十分钟就打瞌睡了。
我苦笑答他:那就算了,你自己拿主放片吧!

然后他整个晚上放小提琴类的作品.......在一伦鸡皮疙瘩后......宵夜.....回家睡觉!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9 18:09:0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

回复 89#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原帖由 金音符audio 于 2012-2-19 16:47:00 发表
两个女歌手演唱风格近似。至于《犹太妹》这张唱片,自己在多年前已经出掉了;目前无论听古典、爵士和流行等唱片,求精不求多,只求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音乐,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好好欣赏自己拥有的唱片,提高收藏唱片播放率。自己经历三次唱片大调整,淘汰和保留收藏唱片。
    《童话》首版唱片不存在“在高分析力的系统下播放时,当声线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要建立在有一定纯度音响组合状况下,高分析力播放该唱片会有极轻微拆声现象;有可能某个环节调校或线材落料不当所选成的,令到高频能量未能有效释放,平时发烧友说:“声音比较硬”,实际上“高频不伸展”所造成的,所以,HIFI组合的“泛音”难求呀!至于《童话》黑胶唱片没有机会听,难以比较,贵兄是玩黑胶高手,请指教。


您好金音符audio兄!
您对唱片收存求精不求多的路线是非常正确的,在烧圈内少见仁也。赞!

人生苦短、有空闲时间用来听乐不多。个人认为如收存世上三、两仟张精品演、录的唱片已足矣!然后尽情品味音乐与音乐带来的喜悦和享受!已一乐也!

至于《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这是非常轻微不加留神是很难发现的,这事情原本是在黑胶播放中发现;再听首版CD时,现象同样存在,只不过CD就更微。通常发现唱片有这现象时,我会把CD抓轨出来,然后用电脑软件把文件波表放大,观察其波形表是怎样情况。观察《童话》CD唱片文件波表时发现在信息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段落有信息重叠和重影现象,这多数是录音时电平有点过高造成的。情况与您提到的有所不同。

小弟提的系统分析力不是指高频伸展,而是系统对信息量的还源能力

您留意一下CD的第2、7首(第7首相对会明显一些),把声压开大小小,细心听一下有没有这现象?
这现象不会出现在高频区是在中频至中高频段区域出现的,在信息量还原和张力越大的系统上更为明显。
今天借了一张新版《童话》CD回来,刚听了没发现拆声现象,老兄明白其原因吗?


对呀!HIFI组合的 “ 泛音 ” 难求,如再有 “ 堂音 ” 就更难求呀!

“ 黑胶高手 ” 小弟谈不上,马马虎虎还算个合格吧!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9 22:54:0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7#

回复 92# xin889 的帖子

小弟遇得多咯!
估计很多人也遇过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8#

回复 97#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您好金音符audio兄!

“ 张兄,对《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专注度和精益精的精神值得本人学习。”
=========================================================================================================
小弟只是玩玩而已!见笑了。


“ 本人在以前调整聆听空间时,试过听人声出现过“瞬间撕裂声”,并不是器材或线材的问题,而是,造成主要原因是聆听空间音箱后墙正中央折射点扩散不当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人声录音较好唱片高音区那里;不妨试调整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现象?”
=========================================================================================================
但现在不是出现在高音区,而是在中音至中高音区,在音箱单元前也听到的,估计与折射点扩散无关的。


“ HIFI组合的 “ 泛音 ”非常难求,如果组合“泛音”靓,组合的“堂音”就一定靓,因为组合的“堂音”不是取决于组合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软件录音师的水平和现场收录地点的好坏等。”
=========================================================================================================
虽然“堂音”出来情况如何是取决于唱片的录音;但组合 “ 泛音 ” 靓了,也不一定能出 “堂音” 的,这些案例见很多!要呈现良好、正确的堂音,首先唱片是最重要的一环,其次是听音环境,但往往以上两者都OK,也出不了堂音,何解?原因就是系统问题了。要呈现良好、正确的堂音必须依靠系统大量的微弱信息和信息链所组成,特别是在重播一些极微动态和弱动态唱片的章节时(如:Decca 海丁克指挥的《肖:8和11交响曲》这类)能呈现出张力、活生感和良好的堂音这就直接与系统息息相关。在多年阅历中,发现好声的系统加环境不小,但能发出良好堂音的系统加环境,至目前为止只发现三例玩家!


“ 如“堂音”比较好CD唱片有“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现场录音 金碟双CD”和“Linn 金Kidd精选第三首 金碟”等;”
=========================================================================================================
请教金音符audio兄!您觉得《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那个压碟首版最好,金碟的好,还是银碟的好?谢谢。


“ 目前国内很多唱片公司制作音乐软件时,绝大部分音乐软件没有“泛音”的,商业味比较浓厚,投其所好,还是录音师视而不见呢?”
=========================================================================================================
大有同感!重音效、味道者居多,重质者小见!应是随行就市吧!
这个问题小弟也与多家国内唱片制造商提过意见,但是没办法,如果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搞的话,估计不日之内会有很多家唱片商倒闭!现祸根不是出于唱片演、录和发行商,而是出在大众口味要求啊。您也清楚做生意要随行就市的!


“ 近期,阳江十八子搞“音响博物馆”出发点是相当好的,造福音响发烧友是一件好事;其实,本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音响器材毕竟是负资产,远远不如花个亿元搞一个“世界顶级录音室”,其意义和商业价值比博物馆好千倍,影响面极广,将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如宋祖英、韩晶、戴玉强、藤格尔、王菲等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呀!……
上述个人不成熟看法,请见谅,谢谢! ”
=========================================================================================================
非也、非也,老兄提出的宝贵见解非常好!

老李主要是从事刀具生意,估计他们不会太愿意搞唱片这门东西的。
另外这方面的人才国内稀缺啊!

至于把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的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这个重责估计目前来讲只能李小沛同志才能办到。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0 23:01:5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9#

回复 99# shotchen 的帖子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2-2-21 9:14:00 发表
这种情况其实主人家的器材不开声主人家已告诉你它的系统缺点在哪里。
人都是这样,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这道理用在向登门拜访的烧友SHOW自己的HIFI系统时一样适用。
可以理解。

您好chen兄!
嗯.......
明白后藏在心里就OK了,如说得太清楚就会伤别人的心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