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先生,您的这幅帖子只要它存在,我会把它视为“遮羞布”一般,有空时把它顶一下,提醒我为人要低调;每当看见影视节目中的洛可可建筑、裘力斯•凯撒和奥古斯都大帝(月份AUGUST)时期的罗马柱及拱门(尼禄之流被钉在耻辱柱上,迦太基人让罗马人铭记强国富民,高耸凯旋门)、中国的清明园林和琉璃瓦(长城具有记载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美,其功能是防御和固守自封),便会牢记“水门汀“、“女儿墙”、“斧凿木弯头”、“清水蜡克”等材料配比与养护、凄美的传说、工人操作考级制度和丰润的油脂感。接下来,我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先生教诲。。。(致:楼主)
为此,我取出以下唱片供您选择,作为背景音乐,可好?理由是体会音乐和建筑在艺术上的和谐美——曲调、声部、宗教、情感、舞曲、对位等相互之间的形式上对称与峙立、声部上衬托、宗教和情感间形成巍峨的教堂结构、原始崇拜与世俗乡村的民风、教堂的肃穆和管风琴声的模仿;总之,不愧为一部音乐作品中的旧约全书!
播放设备是:麦景图XRT290+6台麦景图MC2000(48支50年代大金狮)+KONDO 1000 MKⅡ+调音台+文豪旗舰音源+时钟+德恒辅材+配备预警机上的线材+EQ均衡器(上述是CD唱片,故黑胶系统未列);不知可将就否?请明示。推荐唱片版本如下:
朱晓梅演奏平均律
CD1
第一卷:
1.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 (1.58)
2. BWV846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1.58)
3.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1.28)
4. BWV847,赋格曲:后半段是粗旷的托卡它风格。(1.31)
5.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1.16)
6. BWV848,赋格曲: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2.19)
7..升C小调,BWV849,前奏曲:莱曼评此首为“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各声部模仿、变形,是“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2.25)
8. BWV849,赋格曲:五声部,三重赋格曲构造,有如巨大的神圣的教堂的结构。(3.51)
9.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1.17)
10. BWV850,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1.58)
11.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成两半,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1.31)
12. BWV851,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2.19)
13..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3.39)
14. BWV852,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1.40)
15..降E小调,BWV853,前奏曲: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3.20 )
16.” BWV853,赋格曲:二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4.20)
17. E大调,BWV854,前奏曲:近似创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园气氛。(1.13)
18. BWV854,赋格曲:三声部,充满活泼的气氛。(1.09)
19.E小调,BWV855,前奏曲: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2.17)
20. BWV855,赋格曲:二声部,创意曲形式。(1.09)
21..F大调,BWV856,前奏曲:以轻快的琶音进行,可谓二声部创意曲。(0.58)
22. BWV856,赋格曲:三声部,巴瑟比埃舞曲节奏。(1.18)
23.F小调,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郁。(1.56)
24. BWV857,赋格曲:四声部,半音阶型,两个对位旋律成为彼此对照。(4.19)
CD2
1.升F大调,BWV858,前奏曲:复杂的音形装饰型。1.20
2. BWV858,赋格曲:三声部,优雅的类似前奏曲的赋格曲。1.53
3..升F小调BWV859,前奏曲:荚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阴郁的原野”。1.00
4. BWV859,赋格曲:四声部,对位旋律是由所谓“叹息的动机”形成的。2.35
5..G大调,BWV860,前奏曲:轻松、明朗的风格。0.52
6. BWV860,赋格曲:三声部,舞曲风格。2.43
7.G小调,BWV861,前奏曲:类似巴赫初期的圣咏组曲。1.57
8. BWV861,赋格曲:四声部。1.55
9.降A大凋,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气氛。1.15
10. BWV862,赋格曲:四声部,主题与前奏曲类似。2.27
11.升G小调,BWV863,前奏曲: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1.31
12. BWV863,赋格曲:四声部,全卷中情绪最丰富者,发展极为自然、美妙。2.08
13.A大调,BWV864,前奏曲:类似F小调前奏曲,3个主题结合变成三声部创意曲。 1.18
14. BWV864,赋格曲:三声部。 1.58
15.A小调,BWV865,前奏曲:较粗犷的托卡它风格。1.05
16. BWV865,赋格曲:四声部。4.15
17.降B大调,BWV866,前奏曲:轻巧跳跃的分散和弦,然后是托卡它的快速句。1.18
18. BWV866,赋格曲:三声部,具快乐的舞曲风格主题。1.40
19..降B小调,BWV867,前奏曲:类似教堂内的庄严祈祷。2.37
20. BWV867,赋格曲:五声部,类似16世纪的管风琴音乐。2.43
21.B大调,BWV868,前奏曲:三声部创意曲。 1.07
22. BWV868,赋格曲:四声部,主题是典型的变格主题。2.06
23..B小调,BWV869,前奏曲:类似科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行板。4.21
24. BWV869赋格曲:四声部,巴赫标示的速度为“极缓慢”。5.40
录音时间:第一卷,2009年
钢琴:Steinway D(斯坦威 8英尺钢琴)
CD3
第二卷:
1.C大调,BWV870,前奏曲:庄重如管风琴曲。2.22
2. BWV870,赋格曲:三声部,莱曼评述:“无邪的游戏”。1.35
3.C小调,BWV871,前奏曲:宁静、优雅的阿勒曼舞曲。2.04
4. BWV871,赋格曲:四声部,但大半以三声部展开。2.02
5.升C大调,BWV872,前奏曲:快板部分是准赋格曲(fgato),此曲原是独立的一首前奏曲与小赋格曲。1.37
6.BWV872,赋格曲:四声部,原是《6首小前奏曲》的第一首后半部,经改订后,编于此曲。1.48
7.升C小调,BWV873,前奏曲:抒情风格的三重唱。3.38
8. BWV873,赋格曲:三声部,类似吉格舞曲。2.05
9.D大调,BWV874,前奏曲:此曲有《管弦乐组曲》的影子,已呈现初期奏鸣曲式构造。3.17
10. BWV874,赋格曲:四声部。2.40
11.D小调,BWV875,前奏曲:活泼而充满幻想类型。2.33
12. BWV875,赋格曲:三声部,没有对位旋律,但有主题逆行的紧密法。2.05
13.降E大调,BWV876,前奏曲:类似鲁特琴组曲的第一首。2.27
14. BWV876,赋格曲:四声部。1.44
15..升D小调,BWV877,前奏曲:阿勒曼舞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3.18
16.赋格曲:四声部,高贵、歌唱性的主题。3.22
17.E大凋,BWV878,前奏曲:精致的三声部技法的完美体现,是这部曲集中最美的一首。4.29
18. BWV878,赋格曲:四声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全曲分为6部分经文歌形式。2.59
19.E小调,BWV879,前奏曲:科莱特舞曲风格的二声部创意曲。3.48
20. BWV879,赋格曲:三声部,与E大调赋格曲形成强烈的对照。2.48
21.F大凋,BWV880,前奏曲:严格的五声部和声进行,风琴音乐风格。3.21
22. BWV880,赋格曲:三声部,与内省型的前奏曲形成对照。1.38
23.F小调,BWV881,前奏曲:有显著的和声形态,类似意大利作曲家哈斯(Johann Hasse,1699-1783)风格。3.56
24. BWV881,赋格曲:三声部,间奏部有明显的主调音乐倾向。1.42
CD4
1.升F大调,BWV882,前奏曲:巴洛克协奏曲风格。2.48
2. BWV882,赋格曲:主题从导音开始,间奏部是嘉禾舞曲节奏。2.15
3 升F小调,BWV883,前奏曲:类似器乐协奏曲慢乐章的小抒情调。2.51
4. BWV883,赋格曲:三声部,3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3.57
5.G大调,BWV884,前奏曲:活泼的协奏曲形式。2.22
6. BWV884,赋格曲:三声部,由轻快的分散和弦组成。1.12
7.G小调BWV885,前奏曲:严格的四声部,最慢板。2.13
8. BWV885,赋格曲:四声部,此曲结构精致,主题和对位旋律的关系,不只是通常的八度关系,采用了能转换为十度、十二度的二重对位技法。 2.57
9..降A大调,BWV886,前奏曲:协奏曲形式。3.25
10. BWV886,赋格曲:四声部,此曲是使用了少有的,音域超过八度以上的高尚主题。2.55
11.升G小调,BWV887,前奏曲:二声部的创意曲风格。3.58
12. BWV887,赋格曲:三声部,摇篮曲般宁静的主题。4.17
13.A大调,BWV888,前奏曲:三声部的创意曲风格。1.40
14. BWV888,赋格曲:三声部,此曲主题与前奏曲主题相似。1.22
15.A小调,BWV889,前奏曲:第二卷前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技法上是创意曲,但其组织却近似舞曲形式的二段体。4.57
16. BWV889,赋格曲:三声部,强有力的主题和对位旋律快速运行形成紧张感,与前奏曲形成对照。1.43
17.降B大凋,BWV890,前奏曲:全曲明确分为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3部分。7.10
18. BWV890,赋格曲:三声部,特征是从第二部(第41小节)初次导入了一直环绕主题的两个对位旋律。2.18
19.降B小调,BWV891,前奏曲:严格的三声部创意曲。2.41
20 BWV891,赋格曲:四声部,3个主题均具沉重的表情。 4.20
21.B大调,BWV892,前奏曲:活泼的托卡它风格。1.56
22. BWV892赋格曲:四声部,高雅的品质体现。3.35
23.B小调,BWV893,前奏曲:协奏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2.10
24 BWV893,赋格曲:三声部,明朗,富于谐谑的对应与交织。1.53
录音时间:第二卷,2007年
钢琴:Pianos Hanlet(公司提供)
李赫特演奏平均律
第一卷
1.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4.29 ,5.00)
2.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后半段是粗犷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三声部。 (2.58 ,2.56)
3.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赋格曲: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 (3.17,3.02)
4.升C小调,BWV849,前奏曲:莱曼评此首为“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各声部模仿、变形,是“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赋格曲:五声部,三重赋格曲构造,有如巨大的神圣的教堂的结构。 (9.33,9.00)
5.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3.00,2.46)
6.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成两半,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3.58,3.45)
7.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 (5.08,5.03)
8.降E小调,BWV853,前奏曲: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赋格曲:升D小调,三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 (10.50,11.13)
9.E大调,BWV854,前奏曲:近似创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园气氛。赋格曲:三声部,充满活泼的气氛。 (2.10,2.09)
10.E小调,BWV855,前奏曲: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二声部,创意曲形式。 (2.59,3.00)
11.F大调,BWV856,前奏曲:以轻快的琶音进行,可谓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巴瑟比埃舞曲节奏。 (2.11,2.04)
12.F小调,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郁。赋格曲:四声部,半音阶型,两个对位旋律成为彼此对照。 (7.34,7.50)
13.升F大调,BWV858,前奏曲:复杂的音形装饰型。赋格曲:三声部,优雅的类似前奏曲的赋格曲。 (3.41,3.21)
14.升F小调BWV859,前奏曲:莱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阴郁的原野”。赋格曲:四声部,对位旋律是由所谓“叹息的动机”形成的。 (5.10,5.13)
15.G大调,BWV860,前奏曲:轻松、明朗的风格。赋格曲:三声部,舞曲风格。 (3.11,3.04)
16.G小调,BWV861,前奏曲:类似巴赫初期的圣咏组曲。赋格曲:四声部。 (4.40,4.37)
17.降A大凋,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气氛。赋格曲:四声部,主题与前奏曲类似。 (4.06,3.39)
18.升G小调,BWV863,前奏曲: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全卷中情绪最丰富者,发展极为自然、美妙。 (4.49,4.33)
19.A大调,BWV864,前奏曲:类似F小调前奏曲,3个主题结合变成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 (3.48,3.37)
20.A小调,BWV865,前奏曲:较粗犷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 (5.02
21.降B大调,BWV866,前奏曲:轻巧跳跃的分散和弦,然后是托卡它的快速句型。赋格曲:三声部,具快乐的舞曲风格主题。 (2.34,2.25)
22.降B小调,BWV867,前奏曲:类似教堂内的庄严祈祷。赋格曲:五声部,类似16世纪的管风琴音乐。 (6.45,6.27)
23.B大调,BWV868,前奏曲: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主题是典型的变格主题。 (3.24,3.32)
24.B小调,BWV869,前奏曲:类似科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行板。赋格曲:四声部,巴赫标示的速度为“极缓慢”。 (15.22,15.34)
第二卷
1.C大调,BWV870,前奏曲:庄重如管风琴曲。赋格曲:三声部,莱曼评述:“无邪的游戏”。 (4.02
2.C小调,BWV871,前奏曲:宁静、优雅的阿勒曼舞曲。赋格曲:四声部,但大半以三声部展开。 (4.26
3.升C大调,BWV872,前奏曲:快板部分是准赋格曲(fgato),此曲原是独立的一首前奏曲与小赋格曲。赋格曲:四声部,原是《6首小前奏曲》的第一首后半部,经改订后,编于此曲。 (3.17
4.升C小调,BWV873,前奏曲:抒情风格的三重唱。赋格曲:三声部,类似吉格舞曲。 (5.43
5.D大调,BWV874,前奏曲:此曲有《管弦乐组曲》的影子,已呈现初期奏鸣曲式构造。赋格曲:四声部。 (8.22
6.D小调,BWV875,前奏曲:活泼而充满幻想类型。赋格曲:三声部,没有对位旋律,但有主题逆行的紧密法。 (3.00
7.降E大调,BWV876,前奏曲:类似鲁特琴组曲的第一首。赋格曲:四声部。 (4.36
8.升D小调,BWV877,前奏曲:阿勒曼舞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高贵、歌唱性的主题。 (7.41
9.E大凋,BWV878,前奏曲:精致的三声部技法的完美体现,是这部曲集中最美的一首。赋格曲:四声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全曲分为6部分经文歌形式。 (8.40
10.E小调,BWV879,前奏曲:科莱特舞曲风格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与E大调赋格曲形成强烈的对照。 (5.42
11.F大凋,BWV880,前奏曲:严格的五声部和声进行,风琴音乐风格。赋格曲:三声部,与内省型的前奏曲形成对照。 (4.38
12.F小调,BWV881,前奏曲:有显著的和声形态,类似意大利作曲家哈斯(Johann Hasse,1699-1783)风格。赋格曲:三声部,间奏部有明显的主调音乐倾向。 13.升F大调,BWV882,前奏曲: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主题从导音开始,间奏部是嘉禾舞曲节奏。 (6.03
14. 升F小调,BWV883,前奏曲:类似器乐协奏曲慢乐章的小抒情调。赋格曲:三声部,3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 (9.29
15.G大调,BWV884,前奏曲:活泼的协奏曲形式。赋格曲:三声部,由轻快的分散和弦组成。 (3.21
16.G小调BWV885,前奏曲:严格的四声部,最慢板。赋格曲:四声部,此曲结构精致,主题和对位旋律的关系,不只是通常的八度关系,采用了能转换为十度、十二度的二重对位技法。 (6.19
17.降A大调,BWV886,前奏曲:协奏曲形式。赋格曲:四声部,此曲是使用了少有的、音域超过八度以上的高尚主题。 (6.39
18.升G小调,BWV887,前奏曲:二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摇篮曲般宁静的主题。 (10.27
19.A大调,BWV888,前奏曲:三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此曲主题与前奏曲主题相似。 (2.39
20.A小调,BWV889,前奏曲:第二卷前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技法上是创意曲,但其组织却近似舞曲形式的二段体。赋格曲:三声部,强有力的主题和对位旋律快速运行形成紧张感,与前奏曲形成对照。 (5.56
21.降B大凋,BWV890,前奏曲:全曲明确分为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3部分。赋格曲:三声部,特征是从第二部(第41小节)初次导入了一直环绕主题的两个对位旋律。 (9.37
22.降B小调,BWV891,前奏曲:严格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3个主题均具沉重的表情。 (10.33
23.B大调,BWV892,前奏曲:活泼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高雅的品质体现。 (6.35
24.B小调,BWV893,前奏曲:协奏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明朗,富于谐谑的对应与交织。(3.56
演奏者:李赫特
录音时间:1970(括号内左边数字)
1969.4.20、21(括号内右边数字)
录音地:1970(录音室);1969(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现场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