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系统中均衡器使用利弊孰大? [复制链接]

1#

很高兴看见有人在使用均衡器,我的黑胶、CD音源部分都用上它们,当然调整手法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将其视为一门技术以分数评定10的话,那么熟练到使他人搭配的器材经过你手里调整而出现好听声,无恶声,只是2分;用到4-5成,知其中庸的平衡;6成开始摸索“不平衡”的美声;到达7成以上,您就会少发言,筛选性的看声音描述状况掂其功力。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12-19 19:00:37
分享 转发
TOP
2#

当你使用或更换某种辅材时,为得到和失去而烦恼,同时你会用均衡器将正面性东西发扬光大,同时重新寻找回原有的可贵之处时,那么请私下联系我。
TOP
3#

回复 53# 强悍制箱 的帖子

兄好,续上贴举例为证,音响之“贵气”非一般器材能拥有之,然多数朋友仅停留在器材音色层面,如果您用必要的辅材将录音中乐器之间的空气流动感刻画出来,那么便可理解日本人所言的“声音对于肌肤的亲吻感”,这虽然不是乐谱和音乐演奏中的东西,但它能衬托演奏的表现力,是发烧魅力所在之一,可是问题出来,当你起初得到了这一声音现象,知其为正面能量(HIFI性),它却让乐感的连贯性受阻,面对此景您不能说“玩音响不能太较真”,对吗?用上你手里的均衡器,把连贯性再调出来,你的器材声音又进入另一层次了。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12-20 11:08:57
TOP
4#

回复 55# 修竹 的帖子

楼主兄好,建议无论在何种条件和状况下,勿要放弃这门带有技术性的设备;您可以花些时间和精力看一些日本音响杂志,里面有使用过程中出现声音变化的叙述。如果您的音响器材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将乐器演奏质感表现更好,可能不是原有器材问题,但是它会将“质感”表现出来的;也许因为系统那个环节不甚理想,声音会硬一些,它能使声音柔和化;凡此等等,这些原理和技术,其实和唱片录音、制作具有相同之处,只是涉及专业较深。
TOP
5#

回复 59# 修竹 的帖子

回兄,请关注以前日本立体声杂志中文版里菅野老先生的文章,其本人就是一位录音工程师,我听过他录制的唱片,他非常讲究乐器的定位感,尤其是纵深度乐器发声;另外,他对于谐振处理所带来音场空间感和声波的弥漫度,都有深刻造诣。更可贵之处,他使用的音响器材不属于天价级,制造的美声,其杂志社老板听过后,给予几乎是“此生难以实现”的评价。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12-21 11:11:21
TOP
6#

回复 61# 强悍制箱 的帖子

回兄,以我有限的认识能力而言,这要看具体音响设备而论,不能用具体量化指标定性;一般而言,大系统设备在此潜力较大,小系统由于受单元口径和数量限制,其余地弱一些。有一点请相信,录音室里面采用小监控音箱灌录和制作的唱片,其音场空间感和演奏细节非唯一标准,进或言,某些细节,当时录制工作者未必发现,但他做到了,因为后天精良的音响器材和调整得当的器材之声,再次刻画出那些“未知”的细节。我私下甚至以为,任何一套音响系统摆在那里,不是观看其价格和光鲜亮丽,是看主人以聆听何种类型音乐为主,他所刻画的演奏体裁决定了他使用和调声器材的声音走向,把口水片、爵士乐、蹦迪乐、古典乐都播放得精彩之声是不存在,充其量是中庸的好听、能接受,但未能将各自演奏体裁的特点展现于前,它必须经过调整过程,有些状况甚至无法通过调声所能及。
TOP
7#

回复 66# Real 的帖子

回兄,烧友中普遍认为大箱子必须以大房间为前提,此观点有道理,但不是绝对的,面对驻波等问题,基本都用被动吸音方式处理,而均衡器则手到擒来;另外,录音室不全用小型监听音箱,是对的。
TOP
8#

回复 77# Real 的帖子

回兄,“多一道香炉,多支鬼”的观点,表面看来有道理,实则不然,请看我发给的两个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4f06d0100ds0t.html
http://chenxiaocd.taobao.com/search.htm?search=y&keyword=Grand+Slam+&lowPrice=&highPrice=
这是日本人复刻与专制的CD唱片,其音源资料分别来自工作母带与黑胶善本,如兄有机会找到几款与市面上大公司出版的老版CD进行一番比较,便不难发现这些唱片都经过处理,如果简单用“失真”二字概括,那么这些唱片播放出的艺术感染力和声音表现度将失去存在价值,如果认同是好声音,那么我们是否能反思,我们器材播放黑胶或CD唱片,也应该具有这样的表现力呢。
TOP
9#

回复 80# Real 的帖子

兄的年龄可能比我大,惯用的语言又出现了;我是好意给两个链接,或许你手里这些唱片一张都没有,万事不妨试一下,100多元便能发现他人的强项和优势,何乐不为呢?好了,此贴我不再发言,感谢回复。
TOP
10#

回复 88# wfw1951 的帖子

老先生好,一般而言,点声源的音箱与号角箱子相比,在钢琴和人声方面显得有所不足(尤其是钢琴演奏中左手低音的泛音部分),往往由此朋友们得出结论说,箱子各有所长;我想表达的是,用好均衡器,能使前者弱势往后者强势方面靠拢,至于如何做到,那就看机遇了。这是我不得不进来再次为此设备阐明的观点;谢谢。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12-23 14:29:21
TOP
11#

回复 91# wfw1951 的帖子

回老先生,您能看出我对你的尊敬,上贴涉及箱子调声如何发挥长处,向正能量方向靠拢,恕我直言,不可公开,主要不是针对您的。您看威信老板家中所用器材包括搭配,在一般人眼里是反其道而行之,可是他将雅马哈钢琴放在客厅里,有其自信,因为他的做法是对的,他的箱子也有那个“小盒子”。
TOP
12#

回复 104# 修竹 的帖子

和兄握个手,前者链接中第一款是日本“神话”唱片出品的黑胶复刻CD唱片,现将其使用的设备载录如下,以证明同样器材在不同人手里会制造出截然迥异之声:
JAPAN  MYTHOS  GIVE  YOU  THE  BEST  SOUND /  OUR  MACHINE  
(日本“神话”给你最好的声音/我们的机器)
Preamplifier-Marantz Model 1 & Model 7 (前级:马兰士1、7)
Power Amplifier一Mcintosh MC-275 (后级:麦景图MC275)
Player-Garrard 301 BBC (Full CFRP Carbon tuned) & EMT 927 (唱盘:EMT 927 唱盘惰轮和Garrard 301 英国广播公司播放唱盘)
Cartridge-Ortofon SPU-AE ( 1959 model) -CC composite carbon shell
(唱头:Ortofon SPU-AE ( 1959 model) -CC composite carbon shell、EMT TSD-15 、EMT OFD-25 )
Tonearm-Ortofon RF-297 original (唱臂:Tonearm-Ortofon RF-297 original)
Turntable Mat-CC Composite (5mm) (转盘垫:CC Composite (5mm)
CD Recorder- Tascam DV-RA1000HD (CD刻录机:Tascam DV-RA1000HD)
Monitor CD-Studer d730 (专业CD播放机:Studer d730)
Monitor Speaker- Tannoy Autograph (Monitor Gold 15 inch) (监听音箱:天朗“奥特格拉芙,金15寸”
Monitor Headphone-Sennheiser HD-800(监听耳机:梅森海尔 HD-800)
TOP
13#

回复 110# Real 的帖子

你真是狂妄至极啊!就是这堆东西在你面前,你能搞出这种声音?教导你不是摆资格:如何用数据创造美的音乐?
TOP
14#

回复 123# wfw1951 的帖子

老先生好,我们知道均衡器的前身不就是调音台吗。唱片制作能离得开它吗?以此观点,录音工作就是一个搞失真过程啦,显然是不对的。关键问题是使用何种均衡器、如何掌握和使用好它。
TOP
15#

回复 126# 車佬 的帖子

回兄,您说的波形失真是针对于均衡器而言呢,还是因为多个香炉而推算出来的?这样说吧,古典唱片和流行唱片在灌录过程中,EQ值肯定不同,这是因为不同音乐所需表现形式而定,那么家用音响器材为何不能按此要求调整呢,如果以“失真”来衡量这一切,那么请问,世上那套音响器材同时把爵士、古典、流行都播放好,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失真”可谓不小啊;我们更不能说,唱片录制完成后录音室之声是唯一标准。
TOP
16#

回复 130# 車佬 的帖子

车佬兄好,失真和谐振,对于音响系统而言是无处不在的,不用回避和担心,这里有个大小前提问题,引用调音台或均衡器,能够帮助我达到现有音响器材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相信任何搭配与组合的音响设备都无法替代调音台和均衡器对于eq值的修正,这是正能量,其作用相对于其他小失真不足为奇。我们以常见的器材设备而论,小型书架箱在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时,为了突出小提琴声部,自然会强调这一部分,可是与现场聆听效果差异很大,而大型音箱则能尽可能朝现场靠拢,如从“失真”角度而言,书架箱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可是很多朋友都在用,现在前者提及的调音设备可以派上用场了,听者如能掌握诀窍,使小提琴出现略微“远景”状态,以达到与乐队声部平衡状态,这过程自然会以减低HIFI性为代价,这种转化如果通过线材、沉板、脚钉等辅材,其经济代价较高,有得不偿失之嫌,当然这些调声辅材其主要作用,我以为不在此,该问题留着以后讨论,谢谢。
TOP
17#

我很担心你进来啊,万一被你偷学这门技术,跑出去招摇撞骗,那还了得,呵呵。。。
TOP
18#

回复 139# szlghyj 的帖子

回兄,我们简单一点吧,前者言及威信的旗舰箱子用上此原理,请想七八十万的箱子设计者不至于“自毁其声”,对吗?再提几位,菅野老者家中也用此设备,一代日本发烧大师兼录音工作者,此行干了大半辈子总比我强;就拿唱片爱好者熟悉的Mark Obert—Thorn(马克 奥伯特-索恩)、沃德•马森(Ward Marston)、平林 直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唱片制作人和转录工程师,他们都是使用者,这些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哦。
TOP
19#

回复 139# szlghyj 的帖子

兄可以找来日版绿门公司和Marston公司出版的唱片进行比较,前者不怎么信任eq值修正,而后者则加以补正,请问,何家出来的钢琴声更像、更能描绘出演奏家的演奏艺术特征呢。用聆听音乐的方式调整器材之声,其数据是为了更好展现演奏风貌,如果用“失真”来衡量音响中的一些行为,音响技术就会成为科技的附庸,从而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