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折腾几时休?请大家来聊您的系统推倒重来所尝的滋味。。。 [复制链接]

1#

如果为了100张唱片而去折腾半辈子音响器材,打死我都不干;为了5000张唱片花费我3年光阴为此我愿意。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11-14 23:37:15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3# 中山麦哥 的帖子

兄弟好,数字时代肯定会到来,只是还有很多瓶颈未突破,所以无损音源玩法还需谨慎,这是我在高级数字音乐听过后的感慨,因为它的音场形体感差强人意,至于商业目的另当别论了。
TOP
3#

回复 15# 中山麦哥 的帖子

老哥,请相信我黑胶不会淘汰,就像我离不开音乐一样,它将陪伴我终身,因为它的韵味是无法取代的,谢谢。
TOP
4#

回复 17# 中山麦哥 的帖子

虽然我现在使用LINN 12P独立电源加强版作为玩黑胶熟手工具,一旦以后老练了肯定会购买一台高档唱盘,人有了积累就知道文化是什么,黑胶是文化载体的一种。
TOP
5#

回复 19# 中山麦哥 的帖子

老哥,就我目前能听到的天琴和DCS旗舰解码,虽然有顶尖的音色,但是还是无法替代LP,我认为前者能创作到独特的“音”而不能造就黑胶的“韵”,以此类推,数字音源尚未能做“音”呢,我们听的是“音乐”,就感官层面讲无“音”何“乐(le)”,就音乐本身说,音乐离不开旋律,有“旋律”自然产生“韵”;故就此意义上搞PK是不成熟行为。
TOP
6#

所以发烧友玩器材一定要打开眼界,多听他人音响器材,勤思求解;如几十年下来还是停留在“声”的层面(细节末梢带来声音的变化),而不知“音”的变化(器材音色之美),不明如何搭配整套器材体现律动之美、音场如何展现(试问,有了图像感还会刻意关心高、中、低频响的平衡吗)、线条感如何理解、各频响段与真实乐器之间关系(含人声)、信息还原的主要因素等(通过换线增加或改变某一频响,是否头痛医痛又失去平衡呢),这些是玩器材的大方向问题;即便如此,还未进入聆听音乐阶段呢。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11-15 10:11:58
TOP
7#

前者看到一家访之事变成吵架贴,为此惋惜,发烧友都有执着精神,否则不会走上发烧之路,而且智商分数不低,故此彼此交流是吸取经验增长知识过程,撇开商业性,音响器材品种繁多,我们要记住:当一个人将某一器材特性搞到极致,就会产生声音的艺术美感,是不能用比较之词但需听懂;其实通过家访你也能发现自己与他人的短缺,从而明白距离避免犯错,岂不两全其美?
TOP
8#

上述帖子,是本人玩器材3年后的心得体会,供烧友们参考;谢谢。
TOP
9#

回复 25# 中山麦哥 的帖子

感谢麦哥赞同。
TOP
10#

回复 27# MBL1521 的帖子

楼主器重,愚荣幸之至,发烧友交流是玩音响正道,我私下以为有“交”未必能“流”,但有“流”便能产生共鸣和受益;发烧友中无论是“洋务派”、“DIY党”、“国货群”都有坚持之观点和理由,然偏颇之处难免,我们听起“话”明其“音”而反思归纳便有自我主张,方向感就能确立。
TOP
11#

回复 40# MBL1521 的帖子

此题正意,如将我归为发烧友,则会自问属于何种类型?我的想法是:我非器材发烧友,却拜他们为师,以求器材好声之道;我非音乐工作者,却从他们学些基础乐理知识;我非演员,却会偷窥他们排练和其中的窍门;我非为乐器演奏,却要了解乐器发声之理和技法;我非文学家,却想借用流畅的言辞将倾听音乐之感受告知于人;我非艺术家,却想学些音乐艺术评价和欣赏之法;我非哲学家,却想用理性、思辨、逻辑的方法分析问题。期待暮年,能有庖丁解牛之境;谢谢。
TOP
12#

回复 47# MBL1521 的帖子

先生客气,本人不才,斗胆发表个人主见,以供烧友们探讨;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