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音色问题说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发烧友中间谈起音色往往指器材的音色,其实还应包括还原唱片信息之后的声音音色(非失真),举例:在播放邓丽君歌曲中,甲器材声音“甜味”重,乙器材声音“显得嫩”,丙器材声音“清淡”;而在播放蔡琴歌曲时,可能会是:甲器材声音成熟一些,乙器材声音年亲少许,丙器材声音磁性点,凡此等等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在还原某些唱片中是否注意过,演奏者或歌唱者固有的音色统一性问题,比如:海菲兹在使用二把不同名琴时的“海菲兹音色”,李赫特在使用“斯坦威”和“雅马哈”时的“李赫特音色”,米开朗杰里在演奏德彪西和肖邦时不变的“米开朗杰里音色”;另外他们在诠释作品时为体现作品的情感与思想而使乐器发出不同音色,为此再譬如,表现贝多芬粗狂、英雄般气质就会出现碰撞而出的挺拔金属声,反映莫扎特天使般的歌唱则会用细腻的手法演奏出清纯、圆润、阳光的色彩,并且唱片中的这种信息与录音公司、录音工程师、制作人等环节无实质性关系(非音效性)。故此我的看法是二中内涵不同的音色应该是我们的器材必须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