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多少人真正听了SACD后觉得比CD声音好?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6 18:36:00 发表
对,现在在CD层面上想得到最佳的信息量,只有在玻璃cd 或者用24/192数字母带直刻的CD上得到。其它想达到这两种CD的品质就不用想了,是无可能的。


您能否从技术上解释下这是为什么?普通的cd和抓轨出来的wav文件到底失去了哪些信息?


当然,咱不要谈什么"听感",更别玩玄学。谢谢。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6/28 0:31:1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9 12:26:00 发表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2-6-28 23: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6 18:36:00 发表
对,现在在CD层面上想得到最佳的信息量,只有在玻璃cd 或者用24/192数字母带直刻的CD上得到。其它想达到这两种CD的品质就不用想了,是无可能的。

您能否从技术上解释下这是为什么?普通的cd和抓轨出来

这个很难理解吗?如果音质有差别,那么一定有某种技术原因,如果仅仅说是听感上有区别,就缺乏说服力。知道您是资深人士,只是想听您在技术上解释一下而已。
我问“普通的cd和抓轨出来的wav文件到底失去了哪些信息”是因为您说它们在信息量上都不如母盘直刻和玻璃CD,这跟您的帖子怎会无关呢?
TOP
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4 14:39:00 发表
玻璃CD的工艺优化您可在其它网站搜索一下就有了;至于用数字母带直刻出来的1:1CD,为什么会比普通CD好,前些帖子已讲过了,您向前翻一下帖子就有了。


可能我们对“信息量”的理解不同吧。您的信息量是广义的,声音好听就是信息量大,所以您认为玻璃cd和直刻母盘最好,因为它们确实误码率低,可能jitter也少。
但我理解的信息量,可能更侠义些,是hdcd与普通cd的区别,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上的区别。所以就所搭非所问了。
TOP
4#

原帖由 cmos88 于 2012-7-4 15:34:00 发表
谈谈对SACD的个人看法:
DSD虽然不是完美但却是最接近LP的数字音源格式,.........

听您的口气,LP是目前最好的喽?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呀。哈。
TOP
5#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5:39:00 发表
从下面这个连接里开始看下去,看完后您会大至明白我说的信息量;信息量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细节有与没有之间的差别,在唱片里的每一个音符也是由很多信息组织出来的。直刻 1:1CD 是由24/192 数字母带通过 Mastering 母盘机直接刻出来的,简称是拿来压普通CD的母盘(当然我讲的是最高品质的直刻 1:1CD);日常的普通CD是用这种直刻 1:1CD拿去压碟厂,经过很多个工艺后才做成一张普通CD,每一个工艺过程中也会流失一定情度上的信息,或使原来的信息变质。打个比喻:一杯满的水,如果把它倒到另一个空杯里,如此类推,倒到第十个空杯后的水量与第一杯是否一样满呢?这肯定是第十杯比第一杯的水量小的,且多了很多集质。这样您应该明白了吧。

这就更不明白了!之前我以为您说的“信息量”跟我说的不一样,但现在看来我们的理解是一样的,都是对cd中静态信息的描述。
如果这样,我的问题依然存在:您说CD压制过程中会损失信息,那么究竟损失了什么信息呢?是指由于压制过程中的杂质等原因产生的读出误码吗?如果您说的是这个,那么我同意,这个确实存在。但实际上恐怕问题并不大,因为在redbook CD盘中,有将近1/4的容量是用来存纠错码的。我们在实际听音中也很难听到采样数字错误后产生的很明显的杂音。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信息损失呢?当然,我们暂不谈信息流动时的损失(比如jitter之类)。
另外,地球人都知道,数字拷贝是不会损失的,这跟一杯水倒到另一个空杯子会损失些水分完全不同的。
TOP
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6:40:00 发表
不是,你们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量化噪声的事情。
我说的是载体里装的信息出的问题。上面的连接您看了没有,有得听也有得看数据。
如果这样也不明白也没办法了,最好学习一下母带的后期制作,且找实物来监听和采样分析。否则纸上谈兵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您提到的帖子我看了,您主要在说192k与44.1k采样的区别。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在形成cd母盘后,在压制普通cd这个过程中的问题,跟量化噪音没关系。您多次强调会有信息损失,但究竟损失了什么又不说,本人对cd的了解肯定不如您专业,但您说什么专业的东西我也能听懂,不是咱不明白,您确实只给出结论,没给出解释呀。
TOP
7#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6:40:00 发表

母盘过录时是会损失信息,做CD的过程很多个环节是由电能转机械,机械能再转电能的,这些每一个环节里都会造成信息流失和质变。
您自己做个实验,找一张CD,然后刻录一张CD-R,然后用这张CD-R再刻录另一张CD-R,如此类推做十次,听听原来的CD与刻录到第十次的CD-R有什么差别,如果这样也听不出的话,就分别采样出 WAV 文件,然后慢慢看文件波表的差异吧。




这个我明白,这个问题在上面的帖子里面已经解释过了。如果认真抓轨,认真刻录,应该数据损失不会太大。


除了这个,还有其它原因使信息损失吗?
TOP
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7:40:00 发表
丢失和质变的是原录音母带里本来有的音乐信息,特别体现在细节与微动态信息这方面。反正母带也好、母盘也好,唱片载体也好,工业压碟生产线也好,下一层的就一定会比上一层的信息要小和质变更大,这个事情谁也无法改变。在这些过程中数字信号会比模拟信号损失和质变信息要小。


信息的丢失在理论上确实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损失的是细节与微动态呢?在cd等介质上,16位数字信号的msb和lsb在误码上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如果msb错误的话,将产生非常严重的脉冲噪音,而我们很少听到这种情况。这是为啥呢?
TOP
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8:43:00 发表
您还是不明白,不要把思维放在载体和通信的事情上,只要考虑里面装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是两个事情来的。影响和造成音乐信息丢失和质变的原因实在太多、太多了。


哈,您总是说别人不明白。我说的就是信息的内容,是内容的变质,比如1变成0,0变成1,是msb或Lsb的变质产生的不同结果。也烦您再仔细看看我的帖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