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难以忍受的两位beethoven演绎者。 [复制链接]

查看: 52029|回复: 201
1#

听音乐就听音乐,程度没到就别整天挑三拣四的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不告诉你是谁弹的你还真听不出谁是Gilels谁是Brendel.演奏家辛辛苦苦练了一辈子琴,你两句话就定了性了。Gilels和Brendel的贝多芬有很多不做作,不“深思熟虑”的地方,自己耳朵不好用,只好人云亦云。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9# 洗牌出碟 的帖子

写啥论文啊,是哪根葱?这话应该我问你才对,JJWW说三道四的是你又不是我。您就在您的水里慢慢游吧,能把自己骗了还真是本事。
TOP
3#

回复 21# 洗牌出碟 的帖子

那您给我把吉利尔斯和布伦德尔的贝多芬说个屁出来我看看
TOP
4#

回复 25# 洗牌出碟 的帖子

呵呵,我又不吃钢琴这碗饭,就像某人说的,拿钢琴吃饭的哪有空来这儿跟你扯淡?自己不会弹就来讽刺我?怎么又扯上我老师了?您嫉妒我有和大师接触的机会了?那些您只能在唱片和书籍里YY的大师我天天见您看着不爽了?请您继续~
TOP
5#

回复 28# 洗牌出碟 的帖子

求求你了,说话别别扭扭酸溜溜的,说普通话,别说方言,我看着难受。话都不会好好说,不知道音乐进了你耳朵得变成什么样呢~

我也纳闷呢,照您说的,我一业余学琴的马桶人家为什么就要我了?不到20%的录取率,人家学校也不缺学生不缺钱啊?哦,还有您眼中的垃圾郎朗,怎么到了barenboim,eschenbach的手里就成了宝贝呢?
TOP
6#

回复 32# 洗牌出碟 的帖子

不好意思学费是学校提供的,也就是名人们提供的,我当时的考官有Andre Watts, Arnaldo Cohen还有我现在的老师,你去跟他们致歉吧。20%是没什么了不起,那是整个学校的,钢琴系的10%,你还不服你也给我考进去看看再说,否则就闭嘴。你凭什么来跟我扯音乐上的造诣和理解?古典音乐不是光靠脑子里YY就行的,没有一定的乐理和乐器演奏基础你不可能对音乐有足够深的理解,就说指挥吧,这个是最不需要技术但是最需要对音乐理解的职业,可为什么几乎所有指挥都有深厚的乐器和乐理背景?哪个业余发烧友就靠着YY当成指挥了?你这种人对音乐永远只是在欣赏的层面,只有感性的认识,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YY,就像你只会说Gilels和Brendel的贝多芬太深思熟虑,再往深了说你就说不出个P。

我好歹是能吃到人家大便的,你是什么?家里摆了无数的大便,天天围着转拼命想吃,可是又不会吃,能做的只是天天在坛子上YY大便究竟是什么味道。然后更受不了的是你不会吃,又要对各种大便挑三拣四,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可笑么?
TOP
7#

回复 40# 洗牌出碟 的帖子

打没打水漂人家比你清楚,不用你在这里这空口无凭地废话~
没人不让你说话,你可以说大师弹得不好,同样我也可以说你说得不好~说你音乐上的理解和造诣不够就是为了证明你的观点不可信~
另外不要发动群众~在这里踏踏实实交流音乐而不是整天指手画脚满嘴喷粪的同志还是占了大多数的~
好了,听从楼上建议,到此为止~
TOP
8#

回复 45# HAO1984 的帖子

我当然想在细节上进行讨论,可是跟楼主这种只会说大话的怎么讨论细节?细节上他能说出啥来?

这里随便说两句,其实关于这俩人包括其他人的贝多芬,可以说的地方太多了,每首奏鸣曲都很有的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就说最近一直在听的Gilels和Brendel还有其他人的贝18号钢奏,Op.31 No.3.吧。这里也不多说别的,就说开头那几个小节的和弦,要说整个曲子就没头了。

这是贝多芬唯一两首不以属和弦或者主和弦开头的奏鸣曲,这个奏鸣曲以II和弦的第一转位开始,也就是从一个pre-dominant chord开始,让人不清楚摸不到头脑,让人半天不知道这个奏鸣曲的主调到底是什么,然后过渡到一个减七和弦,最后终于到了属和弦,确定了作品的调性,让人有了回家的感觉~这几个和弦的progression非常的别致,Gilels弹的四平八稳,不太用踏板和用Rubato,这几个和弦他基本上是直接一带而过,没有过多的处理,不同于一般的人。而Brendel这几个和弦弹得非常有情趣,dim做的特别夸张,减七和弦和那个settle down的属和弦之间停了足够长的时间,让听众非常期待,这明显就不是楼主所说的弹之前经过深思熟虑的处理。Brendel的贝多芬有很多并非“深思熟虑"的地方,只不过他比有些人更守规矩,比较忠于原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弹琴条条框框多,在忠于原谱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很多演奏者可以表现自己个人想法的地方,只不过对我们的耳朵是一个考验~

如果没有一定的乐理和演奏基础,意识不到这个开头其实是多么的特别的,与一般奏鸣曲是不一样的,又怎么能领略到演奏家独具一格的诠释?流传到现在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们中有类似上面的很多精彩的,与众不同的元素,否则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而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了解这些元素,把作品中这些精彩的元素一一给听众诠释出来~至于我们能不能听出来,那就要看自己的修行了。我能听出来的元素与大师给我们呈现出来的相比其实很少,尤其是自己没研究过的作品,很多东西不是大师没有做到,而是我自己没有听到。所以我根本不敢对大师们的演奏进行一个诸如楼主“XXX的贝多芬太深思熟虑”这么大口气的评价,所以我也觉得他的评价很可笑。当然,大师们的诠释中也有一些特别明显,特别容易分辨的地方,比如古尔德弹巴赫中颗粒感,是个人就听得出来,但是你想从这些特别明显的地方来武断地评价一个大师整体的演奏风格明显是不合适的。
最后编辑IUB 最后编辑于 2010-06-11 17:16:34
TOP
9#

回复 45# HAO1984 的帖子

至于您说的学艺术的人拿艺术当手艺而不是真正热爱的,的确大有人在。可是现在因为热爱而踏踏实实搞音乐的也不是没有,有时候不是人家不跟你聊艺术,而是觉得跟你没得可聊。你说遇上楼主这样的,上来就来一句,我觉得Gilels和Brendel的贝多芬太深思熟虑,你说你让人家怎么接这个话?还有,不听唱片并不能完全说成是不热爱音乐的表现,而是不想让别人的诠释影响了自己的判断,毕竟对于搞音乐的人,自己有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