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云迪不在DG出唱片了以后改咋办 [复制链接]

查看: 16025|回复: 85
1#

回复 23# 阿玛迪斯 的帖子

这个文章的作者的观点也有失偏颇了吧,郎朗李云迪技术上确实超越了老霍里赫特那一代的人~这话没错啊
我听过李云迪两次现场,一场李斯特第一,一场普罗第二,技术的确登峰造极,能把那种曲子现场弹从头到尾而不带错音,多不容易~
我觉得郎朗李云迪确实有一些我们看不惯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做人的问题。至于琴技,实在没什么值得批判的。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22# 阿玛迪斯 的帖子

其实说白了,您的观点的假设就是:在大公司出唱片的钢琴家才是顶尖的~您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就是唱片。大部分人貌似也就是这样,扪心自问一下,不录唱片的钢琴家我们能数出来几个呢?这个当然不能怪我们,在国内演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唱片确实是我们了解音乐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当我们考虑艺术家成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适当看看别的因素呢?
TOP
3#

回复 31# chrisspher 的帖子

您是怎么觉得陈萨实力比李云迪郎朗高的呢?
TOP
4#

回复 34# 阿玛迪斯 的帖子

我只是看您用来举例子的那些钢琴家都是出自唱片的。您说很多肖赛第二第三名比第一名成就高,其实大部分是第一名没怎么太出唱片,第二第三在唱片市场上大红大紫。
我反正是没听出Harasiewicz,邓泰山或者Bunin艺术上的造诣比哪些第二第三的造诣低
TOP
5#

回复 41# 阿玛迪斯 的帖子

您又误会我了,您的大部分观点我都同意,比如比赛,唱片都不应该作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成就的唯一因素。

我不同意的仅仅是您用来支持您这些观点的理由。您张口闭口就是“很多肖邦比赛第二第三比第一成就高”,“Fliter把李云迪比下去了”这种武断性很强的话。您在后面让我去问问专业人士,那么我猜您自己不是一位专业人士。既然不是专业人士,我建议您不要轻易下一些武断性很强的结论。比如我想问您,Fliter怎么就把李云迪比下去了呢?哪些肖邦第一的成就没有第二第三高了?如果高,具体高在哪里?您能从纯钢琴演奏的角度来支持一下您的结论么?

我一开始误以为您是从唱片的角度来支持您的观点的,这里是误会了。因为您除了唱片市场的大牌以外又提到了Pogorelich或者是Fliter这两位。那么我这么总结一下您的长篇大论您看可不可以,您不是用唱片和比赛来衡量,您是以“名气”来衡量的。您用来举例子的都是些名气很大的艺术家,您听过他们的唱片,或者听过他们的现场,再或者就是看到过他们的乐评。而扬名立万又是靠什么?不外乎就是唱片/比赛/现场几个因素的其中之一。这不正是您反驳的观点么?况且,名气大的人成就就大么?Pogorelich弹的就好么?您听Pogorelich的时候是看着谱子听的么?他有那么多违背谱面的处理,您何以就觉得他艺术上的成就大?

至于李云迪郎朗的技术,小弟作为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实在看不出他比郎朗在技术方面怎么会差,而且还“差出一个档次“出来。李云迪弹不了高难度的曲子?还是在弹高难度的曲子时候有力不从心的地方?还是在舞台上容易出错音?从这些评价技术的标准上来看,貌似李云迪没有一点不如郎朗。

您的观点都很好。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您说明您别再动辄就说谁谁比谁成就大,谁谁比谁弹的好。一个非专业人士当然可以表明喜好,这是您的自由,但是评价性的结论,我还是觉得少说为妙。
TOP
6#

回复 44# Shawshank 的帖子

对。。。
TOP
7#

回复 49# cakewalk 的帖子

里赫特壮年时候技术固然强劲,但是我听过的他壮年时候的很多现场录音里都能听出他技术上有瑕疵。而郎朗李云迪的现场,我自己本人从来没听到过任何技术瑕疵,也没从乐评上见到说他们技术上有问题。我听过李云迪普罗第二和李斯特第一的现场,技术上几乎是完美的,而且能听出来非常的游刃有余。

其实这个事儿很好理解,郎朗李云迪从很小就接受着一套相对里赫特他们那代完善许多的训练技术的方法,他们自己也是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练。起步早,方法得当,自己练得也刻苦,有这几条,技术上超越老一辈有什么不正常的?
TOP
8#

回复 46# 西冷 的帖子

同意。郎朗确实是天才,以他这个年纪,他的曲目量之广我觉得可以算是前无古人了。而李云迪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曲目量的狭窄。他成名以后把太多精力都放到别的地方了,自己练琴时候不够,没法拓展曲目。希望他现在能静下心来好好练练琴。但是就他已经演出过的曲子来说,李斯特奏鸣曲,协奏曲,普罗的协奏曲,成功演出这些都证明他在技术上是完美的。我觉得比天赋,他不比郎朗差,他其实就是比郎朗“懒”。

傅老说的郎朗李云迪不在一个档次上,多半指的是作为一个音乐会钢琴家,郎朗在每年的音乐会场次比李云迪多那么多的情况下,还能不停的扩张曲目量,而且涉猎比李云迪广泛,室内乐,协奏曲,独奏会穿插着来。不像李云迪,同一套独奏会要先演个一年,然后再录一套唱片。然后再去把同一个协奏曲演上一年半载。从这个角度来说,郎朗确实比李云迪高出了一个档次,更符合一个音乐会钢琴家的身份。
TOP
9#

回复 54# cakewalk 的帖子

您何必呢?就像楼上有人说过,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呢?里赫特那一辈钢琴家在技术上为什么不如现在的郎朗李云迪他们,我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我个人觉得这个事很合情合理,干嘛非要在没事儿在这里说这么个无聊的问题?更何况里赫特本人,22岁才开始正式学琴,技术没有缺陷才奇了怪了。

不过既然您不相信我,那咱们就说说。我现在在外地,手头没有唱片。随便在网上找两个视频比比吧,李斯特的b小调,那段炫技的八度段落:
壮年的里赫特,应该是技术登峰造极的时候吧:http://v.blog.sohu.com/u/vw/1619006,这个是片段,就看前30秒的炫技八度
李云迪:http://www.56.com/u53/v_MzYxMjExMzg.html,这个是完整的现场,同样的片段从24:18开始
这里咱们只说技术层面的问题,您觉得这段八度,里赫特的“干净程度”能跟李云迪比么?第7秒,右手的#G,小拇指刮到了#A,第11秒,右手大拇指的F刮到了G,第12秒的右手小指弹到的#C挂到了#D,再往后八度移到左手,错得太多了我就不细说了。李云迪呢?不光这段,全曲的高难度技术段落基本上都是完美的。当然您可能说,技术不光是错音的多少,那咱们比八度的速度,整齐,干净,均匀,您觉得哪样里赫特比的过李云迪?而且相比里赫特那个私人录像,李云迪这个可是现场录音,能把技术做到完美更是难上加难。您可以去把里赫特所有的b小调录音找出来,不管是现场的还是录音室的,没有一个在技术上跟李云迪这个现场能比。

您要是还不信我,您就自己去找里赫特的现场录音,发给我。如果我有时间的话,一个一个给您挑,真的,全都能挑出瑕疵。

这真是我在168发过的最浪费时间最无聊的帖子。。。
最后编辑IUB 最后编辑于 2010-01-04 17:21:5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