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8-3 1:02:00 发表 我估老范你早晚也会走上折腾黑胶系统的路。 当初我用的唱盘可能比你现在的还差,就是埋头收唱片,用个思雅V15的唱头播放出来也蛮像那么回事,毕竟黑胶的声音就是比CD耐听得多。但自从有次捧着自己听得熟悉的唱片去一老烧家里,听到的声音居然是如此陌生但又更好听的时候,就回不了头了。上海高手众多,老范定有这样的机会。 |
---偶当初也认为CD是很差的格式,具体是粗糙,后来听了丹麦皇冠的老总以及电台老烧在展示会的CD机才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一般是自己的器材或搭配的问题。其实就室内乐 单乐器来看,CD的信息量也足够了,80年代末数码录音的改善,其实瓶颈就更在自己的东西身上了。LP或蛋鸡独特的弦乐人声音色其实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失真美,加之对逝去老音乐家演绎的崇拜,让LP的东西显得更珍贵。但仅仅从效果和保真度上说好坏,这话还是应该看了高人的东西说话。
还有对于大部头的交响乐,其实无论CD还是LP的两声道,其信息量都是不够的,特别是器材的定位信息,举个例子:当初Wilkinson在decca,还有Layton在RCA Fine在Mercury的发烧录音,其实音质够逼人,但是从保真度来看是一组一组器材轮番摆到你面前展示,对比现场聆听反而可能是一种失真而已,这方面看起来不特别发烧的DG80年代中期以前的录音反而更忠实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