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听过DG的两个版本,偏爱70年代版。
理查德奥斯本认为卡拉扬最擅长的是那些蕴含着大灾难的作品,如马六、西四、肖十、贝尔格三首管弦乐小曲等。对此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我认为春之祭也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大革命的山雨欲来。按照理查德奥斯本的说法,春之祭一定程度上还是适合卡拉扬的。
我以为卡拉扬经常可以表现出大灾难所蕴含的惊人美感,一如火山喷发的壮丽。也许大灾难足以让人类世界摇摇欲坠,但对于宇宙来说,再大的灾难也动摇不了它自己美丽意志的强大的根基。因此我认为,与伯恩斯坦以人类当下的视角出发的摇摇欲坠的演绎相比,卡拉扬却更像在一个高处俯视他所能见到的“有限”的全局。
卡拉扬春之祭还有一点相当令我信服,他的演绎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感。这在第二部分中尤其需要突出。(晚年他经常谈及荣格,我以为这里的演绎有许多基于荣格的理念)用今人的眼光看去,原始的祭祀不免野蛮黑暗,但对于当年的人类来说,这是最神圣庄严的时刻,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繁衍所必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卡拉扬真正把握了历史长河中相对的绝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