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剛入手Decca Esoteric CD [复制链接]

查看: 13419|回复: 62
1#

呵呵,纯粹宰人的公司。

虽然是限量版SACD,但它的制版并没有多声道的内容,仅仅是双声道的SACD,
但以一张SACD就要价60-70美金的做法,用贪婪无稽来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建
议对这家公司的SACD全面抵制。

SACD发展到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最初某些日本厂商的贪得无厌的必然
结果。都到了这份上,一个鬼子的公司还出来宰人,不抵制它还有天理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胆神 于 2009-12-22 12: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2 11:38:00 发表
呵呵,纯粹宰人的公司。

虽然是限量版SACD,但它的制版并没有多声道的内容,仅仅是双声道的SACD,
但以一张SACD就要价60-70美金的做法,用贪婪无稽来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建
议对这家公司的SACD全面抵制。

SACD发展到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最初某些日本厂商的贪得无厌的必然


怎么说,你花了冤枉钱,自然只能说好!你的好,对我等一点点说服力都没有。

在sa-cd.net上,我们早把这家公司骂遍了。这样的公司,就是要砸它的饭碗,就是因为这群
肥猫和饿狗,一个好好的SACD格式才沦落到如今的地步。难道还没有受够吗?

不能再支持这样的奸商行为。抵制是正道理。
TOP
3#

原帖由 胆神 于 2009-12-22 12:24:00 发表
朋友,我只是介绍给会欣赏的!这CD我也是听了朋友的才决定购入,呆子到处有,但不代表每个人也是。


朋友,我也是为了爱乐,才告诉大家一定抵制奸商行为。想想看吧,一套Solti的指环全集要600美金,它对SACD的普及有任何意义吗?

Pentatone能把70年代的录音作成多声道推出,定价是一张19美金,这是合理定价,而且对SACD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家鬼子公司在做什么呢?它在砸SACD的牌子。
TOP
4#

原帖由 胆神 于 2009-12-23 11:21:00 发表
SACD层多声道,日本人的产品不会乱来
市价应该不用60-70美元,这只是厂建议价                                


你不是有货在手,为什么还这样胡说八道?

这一套制作的SACD层都是双声道,根本没有多声道的事情。
这个在SA-CD上早讨论过了。DECCA也从来没有制作过多
声道的母带录音。
TOP
5#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23 12:32:00 发表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程度不同.有人觉得买100元/张的原版就是贵了,有人觉得买10元/张盗版也没必要,下载就可以.有什么可以唧唧歪歪好争论的.

SACD没有在市场成功并不是因为日本厂商......


诛心了吧?如果我告诉你就是把这个品牌的全部SACD全买下来,包括刚刚推出的《指环》,也不过我今年年终奖金的10%,或者我一个月工资的10%,你还会这么信口诛心吗?扯出收入水平,嘿嘿,难道你的理解力就只这个水平吗?切!
TOP
6#

http://sa-cd.net/alltitles/506

这是这个系列的目录,其中的瓦格纳《指环》是最新的。从目前已知的资料,全部都是很旧的DECCA双声道录音的再处理,肯定不是多声道录音。

作为数百张SACD的收藏者,我有一个忠告:如果一张SACD不是多声道的制作,基本就不存在收藏的价值。呵呵。这是实话实说。前面说的这一套SACD,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多声道的。它效果上的“优异”性,那就肯定是可疑的。如果这个厂商用心做SACD,比如把DECCA的原始母带再翻出来混录成多声道,那它至少还下了点功夫。但事实上,这个系列最初推出时,就是为了作为TEAC某些高档SACD机附送的试音碟来做的。它下的功夫本来有限,甚至DECCA提供的到底是什么音源都没有标明。倒是一些发行商把价格搞成了天价。
TOP
7#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23 13:27:00 发表
如果只有在发行新录制的多声道作品才能发挥优势,而再版经典双声道老录音就得到诟病的话,那么SACD又有多少市场前景?和无数的经典老录音相比,每年值得购买的新录音又有多少?请问究竟是买音乐内容,还是买录音格式?.


你不用问我,我也不想再和你讨论,昨天你的诛心之问,对我很冒犯;更何况你对现下多声道设备销售的了解都有限;至于强调某些厂商只生产双声道,嘿嘿,OUT了吧?Sam Cooke最新的多声道SACD都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就不会去sa-cd.net查一下Mobile Fidelity    Analogue Productions

论爱乐论到收入水平,真的很让人倒胃口。
我就不明白,第一次和你换帖,你质疑我是否人在美国,这一次又来说收入水平,查户口你也不应该这样查吧?说我人在美国,收入本来就不成问题;就算你真的不了解我,我的email和常用笔名自1994年中文互连网开始,就一直是固定的。你可以检索出大量我个人的大量信息。要查户口诛心之前,你可看好了对手。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09-12-23 20:11:10
TOP
8#

原帖由 fengbin 于 2009-12-23 20:26:00 发表
RAXEL兄说的SACD双声道确实有很多非常好的录音,而且双声道也比较适合在现有音响条件上升级,和RAXEL兄也接触了很长的时间,兄对SACD的了解确实比较丰富,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麒麟兄好象以前的网名是SACDFAN,与麒麟兄认识我记得是在我的RCA出的SACD系列的讨论中认识的,兄当时对多声道SACD的推崇,使我把设备升到了5.1声道,然后重听了手中全部RCA的SACD发现正如兄所说非常完美。


冯兄好眼力,其实我从国外上这来,有时并不方便,别的不说,我第一次用“艾仑”注册就没能完成,想接着用那个笔名都不可能了,于是就有了那个不伦不类的sacdfun的临时笔名,结果我又老记不住,后来长时间进不来,于是重新启用了我15年前中文互联网还在启动时我就用的笔名了。其实我的笔名几乎就是我的实名。呵呵。

最近听了很多Harmonia Mundi的SACD,效果超好,它出的Mozart三部歌剧,特别是费加罗,非常精致;值得推荐。如果是器乐,5.1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也独有天地。
TOP
9#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24 13:22:00 发表
至于是否讨论,注意这个帖子本来就不是你开的.其实你的帖子才是典型的thread crap.你上过北美论坛应该不会不知道,在国外论坛早就被删帖了.只不过这里管理差,所以还让你废话.                                


很让您失望,我在sa-cd.net的相关言论不仅没有被删,而且引起很大的共鸣和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好像连北美经销商的人都要出来澄清说,他们没有price gauging;只是主持人的话,很多人不信。

从你帖子的内容看,你根本就没有理性思考的态度(就看你一开始的诛心,随后的狡辩什么可支配收入,我这两个月买入环球出版的50多部歌剧全剧,你自己去算我能支配多少吧!),也没有及时的消息渠道(就是不说你对多声道SACD现状的无知,你知不知道过去两年所有Sony的中低档家庭影院都是带SACD播放的?反而是高档系统开始放弃了SACD而改而采用BD),那就只好让你继续愤怒去吧。

你诛心在先,动怒在后,这多不好?保重身体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