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出于人的因素之外的“音乐感”
呵,音乐唱片栏里也开始谈电声及器材空间等问题了。又是一个味。和隔壁很不一样。最美的声音在沙龙,最投入的音乐在4,5百人的小音乐厅。最有震撼力的演奏在大音乐厅》。但都无电呀。有幸在北京德国大使馆听德园号家的莫扎特,及竖琴、长笛、大提三重奏。美啊。在北京西山私人别墅的专用小音乐厅《88》个座位。》里听几个歌手的唱。也在北京音乐厅听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幻想”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厅乐团的春之祭。
不要流口水啊。
录音师最清楚,世界上现在的音响《不管录与放》是怎么回子事。
本人也明白,各位烧友。当你在一个象样的乐队里奏响自已琴声並融合于几十人的呜响时。你的心,你的血是怎样的时快时慢的跳和流的。
一套调整出色的高档系统《包括空间》一张头版天碟。在皇帝位同烧友品着大红袍,一支中华。到了精妙之处,同声一叹。又是怎样的惬意呢。
烧友兄弟,无论何种形式。只有音乐永存。这是我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