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胡说~~~~~~~~ [复制链接]

查看: 7864|回复: 45
1#

回复:音响胡说~~~~~~~~

在器材和音乐的重播关系中求索多年,也来说说心得。
     器材对重播影响非常大,如果不重视这个事,我们会对唱片和演奏产生误解。除非你能有底数《对现场和乐队及演奏者都已烂熟于胸。“那么多乐队,人。谁也熟不了”》举例说明,一次在烧友家听梁祝,他用ATC7小箱、麦力敌胆《kt8》加铭cd。是吕思清拉的。那琴木味重的很,也很厚。我就半天做不出判断。乐句处理象吕,音色太不象。《在北京朋友家,听过吕几次》。中至中低频有峰谷造成肥厚。《我估计,没仪器可测》。这样的例子可举很多。所以说,不可忽视。
    本人的总结是:你是爱乐者,可以不玩器,但不能不重视器。
    选器材有许多限制:1经济条件,空间因素是最大限制。2对器材的认识,对声音的偏好。3经验阅历等。这就成为另一门费钱费时费精力的学问。
     公牛弟对声音有清楚的把握,折腾的少。这样的爱乐者并不多。九五年前,本人把音响当一个工具。因为多年于演奏打交道。所以没有在音响中找现场的东西。九五年后,因迷上器而至走进误区。《在HIFI乐趣中有几个帖》。
    现本人用二套很不同的器材:1想分折了解唱片的各方面信息时用真力鉴听加cd。2日常大部分时间听乐时用雨后7加LP。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多贵的器,还是刚入门的东东。重中之重的是要尽力搞平衡《尽管对平衡的说法也多的很》。爱乐者与重器者最后都的努力向这一首要法则靠。《器材搭配空间装修线材垫材,电源等都是第一考虑找平衡》。
    与上面烧友商磋,望指正。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音响胡说~~~~~~~~

人老嘴多,再耒几句。与动车组兄商砌:雨后是有染,但染成了一代名器。那是bbc的招牌音色,也是英国声的代表。有段时间,也曾被某种发烧理论困惑过,想换丹拿,pmc。但终于还是留下并想留下去…因为想明白一个事,从器材的重放中你听什么?听音色的话,什么器材有什么味,这个味不会变。除非换一个。
   听音乐的话,雨后很好。1它是重整体气氛而非刻画细节的。英国的莲、铭都有此倾向。但雨后比前二者扑素而且做的不过。《前二者有点过》。现在的m40更全面。《太贵了》打个比方,听雨后有点象在音乐厅二十排的感觉。《各声部各音色混合后》听PMC象前十排。而真力象在指挥的位子。
      2搭配好了调整好了。在解折层次场感瞬态等方面都有一定水准且都能顾及,没有特突出特差劲的地方。
    3对音乐的表达是唱不是喊,是送出不是冲出来的。这会舒服,不会累。4它有一种自然感《英国声象天朗也有》人工感少些。这种特性在黑胶与数码声比较时更明显。
      没有一套器材是最正确的甚至是标准。包括专业鉴听。《鉴听是录音师的工具》。但器材有高低之分。看你喜欢什么,就有目的地去找。本人喜欢低失真,平衡、弱分折力强、瞬态好的。由其是银子有限制时,收缩两端保证50至16000这一段。
      仅是个人感受,有错难免,指出感谢。
在G弦上……
TOP
3#

回复:音响胡说~~~~~~~~

从九四年就开始接触adc这箱子。它的无敌中频太绝了。密度、厚度堪称天下第一。这一点上象35a,但它太难玩好了。首先配功放难,对空间要求也高……总之,弄好的少。再次,它得大声点。整天大音压听音乐。累。《最近听过7、11,好象在这些方面好了许多。》
    它有些象中场鉴听的感觉《原本是为专业用的》。其实雨后也有专业鉴听箱如5/12,非常之好《好的很》。
     原先为求中性准确也颇费了一翻周折。现在真明白了。专业就是专业,民用也不是错也不低。方向不同。好发烧系统调好了一样可明白大师的录音且又可长时间赏乐。
     练武到最后是无套路,无法胜有法。无为无不为。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