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音响胡说~~~~~~~~
人老嘴多,再耒几句。与动车组兄商砌:雨后是有染,但染成了一代名器。那是bbc的招牌音色,也是英国声的代表。有段时间,也曾被某种发烧理论困惑过,想换丹拿,pmc。但终于还是留下并想留下去…因为想明白一个事,从器材的重放中你听什么?听音色的话,什么器材有什么味,这个味不会变。除非换一个。
听音乐的话,雨后很好。1它是重整体气氛而非刻画细节的。英国的莲、铭都有此倾向。但雨后比前二者扑素而且做的不过。《前二者有点过》。现在的m40更全面。《太贵了》打个比方,听雨后有点象在音乐厅二十排的感觉。《各声部各音色混合后》听PMC象前十排。而真力象在指挥的位子。
2搭配好了调整好了。在解折层次场感瞬态等方面都有一定水准且都能顾及,没有特突出特差劲的地方。
3对音乐的表达是唱不是喊,是送出不是冲出来的。这会舒服,不会累。4它有一种自然感《英国声象天朗也有》人工感少些。这种特性在黑胶与数码声比较时更明显。
没有一套器材是最正确的甚至是标准。包括专业鉴听。《鉴听是录音师的工具》。但器材有高低之分。看你喜欢什么,就有目的地去找。本人喜欢低失真,平衡、弱分折力强、瞬态好的。由其是银子有限制时,收缩两端保证50至16000这一段。
仅是个人感受,有错难免,指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