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首选版本 [复制链接]

1#

回复: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首选版本

IMHO,闭上眼睛老报纸和新报纸在通常系统上的差别真的几乎难以分别。

Walter与Bohm版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相互无法替代,都是相对比较老派的解读和诠释,有的地方免不了拿腔拿调的透着那么一股子大家气度。

此外,不排斥现代录音的人还可以找阿诗肯纳基指挥英国爱乐的《田园》(DECCA 448 986-2)听一听,在平易近人方面最有说服力的版本。行云流水的诗意、悠游自在的步态,46‘37的演奏长度甚至比Bohm还沉得住气,过度到暴风雨时很注意力度反差,但从不放纵。英国人的木管、铜管乐组音色漂亮得让人嫉妒,1983年金士威大厅的DDD录音十分理想。

CHESKY版莱布维兹指挥皇家爱乐的贝多芬确实够意思,有一种罕见的淋漓快感,几乎可以让人联想起蒙都与LSO,KE的杰出工作居功至尾。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不否认Walter在历史上解读《田园》的权威性。

但CBS那款录音不见得是他最佳的表现。尤其当与大约同时期Cluytens/BPO在EMI留下的那款立体声《田园》比较的话,诚实地说基本属于全方位完败(包括录音)。

CBS的这款录音实际上低频严重过载,有时候共振简直太夸张了。一方面确实造成了某种意料之外的力度、层级反差,而另一方面这种过量导致的另一结果是低音乐器组齐奏时的聚焦基本就谈不上了。这跟Layton有意识地耍全频过载是有工艺上的本质区别的。CBS立体声早期真正值得夸耀的录音工艺精品是Szell的马4。

不过,拿这款《田园》测试系统的低频量感倒也说得过去,而且有一点特占便宜,就是小音量播放时力度显得比其它录音都来得大。有时候技术的失误反倒造成某种奇异效果,尤其当某些宣传条件具备的话,弄成神话也不新鲜。俺倒是愿意相信HP大侠拉这款录音上他的TAS榜完全是出于“好玩儿”的心态。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