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挠挠 于 2009-7-15 13:26:00 发表 不管斯特拉文斯基自己喜不喜欢,卡拉是最适合这样张力极强的作品的,而且斯氏的作品很多首演和权威演绎都是好朋友安塞美(可惜两个人在斯氏转向新古典的时候掰了)指挥瑞士罗曼德乐队的。罗曼德的规模远不及柏林爱乐,而舞曲旋律和乐队动态已经很好。有趣的是,就舞曲旋律其实也是卡拉的强项,因为仅就德里布的葛培里亚组曲和西贝的感伤圆舞曲等,他的最佳演绎居然远强过波宁吉这些芭蕾专家。其他的不少德奥权威演绎争议却很大。 |
卡拉扬的芭蕾作品演出都倾向于非常典型的交响化,而不是舞台特性。所以他很少指挥全本剧的演出,大部分芭蕾录音都是组曲形式的。要说他的舞曲“远强过波宁吉这些芭蕾专家”实在说不通,因为他那些组曲演出跟人家芭蕾专家的全本剧录音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儿,没有可比性。当然就音乐普及型的组曲形式而言,他的葛培里亚演录应当说很精彩。但若从芭蕾配乐的专业角度来说,无论是EMI马里的选曲本,还是DECCA波宁吉(尤其模拟录音那版)或MERCURY费斯图拉里的全剧录音都是行家的优先选项。另外,卡拉扬那套DG三星戴花的舞曲集子,那朵小花儿只是颁给其中肖邦老师的《仙女》(道格拉斯配器)的。
1958年卡拉扬带领爱乐乐团在Kingsway Hall头一回录制的《巴黎人的生活》和《浮士德》选曲其实要比后来在DG的那次要好,速度比第2次的快却能既展示辉煌又带点儿趣味(法国人的东东嘛,总是要带点儿“轻佻”的意思才叫好),录音本身也不输DG。BPO那次风格属于豪华有余,而手法实际上趋于简化导致韵味稍欠,跟乐团自身的风格也多少有些关系。总的来说,英国乐团演奏芭蕾无论如何都比德国乐团靠谱儿多了,说世界上拔头份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