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唱片圣地——普林斯顿唱片交易中心 [复制链接]

1#

呵呵~在这种环境里谁要是还好意思不用功读书,应该被拖出去爆K!
本主题由 管理员 Willson 于 2009/4/14 11:25:1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汉族人(包括被汉文化同化的异族人)性格又比较安逸,一般不爱眼红跑去疯狂掠夺别人的家什,从这点上说中国人文明修养确实比洋人好太多了!

明清以前的中国在很多文化领域遥遥领先世界是没问题的,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唐宋的文学和到清中叶之前实用工艺上的创造力更是领先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说不好听的,连玩性解放、同性恋都比他们早一、两千年!

也许正因此,中国人一向不太在意保护传统,擅于拆了毁了弄新的。比如我们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生活器具以瓷器为主、书画都跟薄薄的宣纸或绢上......

近两三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处于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很多断层使得原有的文化积淀也动摇了,与高速发展的西方文明之间此消彼长后,从生产力和影响力上看我们是明显落后很多的。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人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积累的聪明才智还是有特点的——斗心眼儿洋人基本仍然不是个儿!

中国人目前在艺术领域的落后还是属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暂时落后个几十年上百年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里根本不算什么,比起中国人曾经的领先幅度更犯不上妄自菲薄。爷曾经都被你们这帮王八蛋合伙儿“摧”成那样儿了,站起来拍拍土认个栽也成不了孙子,握握手回家韬光养晦出来还是个爷!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

原帖由 莱纳 于 2009-4-11 0:55:00 发表
王羲之真迹?确定吗?

据我所知王羲之包括王献之都没有任何真迹存世,连三希堂中的那两件东西都是仿品,哪里来的真迹呢?!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

原帖由 qsyd 于 2009-4-11 1:12:00 发表
按英文标注,说的是原件。似乎是私人收藏,由该馆代为保管和展示。美国中国文化研究的重镇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普林斯顿不算顶尖,不知他们是否找国内的专家鉴定过。


报告qsyd 兄,我前面说的情况是文玩界公认的事实。
要是王羲之有真迹存世早就炸了锅了,更何况还是《兰亭集序》,这种稀世之珍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几乎是0,哪怕在宋朝皇家眼里这玩意都是国宝,若曾流传收藏,历朝历代的文献中定会留有记载。而西方掠夺中国艺术品是从晚清才开始的。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

原帖由 qsyd 于 2009-4-11 2:41:00 发表
到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上转了一转。亚洲馆藏的分页,没有提及王羲之,只列了一幅黄庭坚手迹。不过,我后来搜索,发现他们的确馆藏了王羲之的《行穰贴》。

是真迹还是唐宋时期的临帖,网站上没有注明。老兄可能知道更多的细节:


再报告:
普林斯顿馆藏王羲之《行穰帖》,原手迹早在宋朝以前即已失传。真迹搞不好不是在昭陵,就是在乾陵里陪了葬呢,残念,呵呵。此为唐朝时的双钩填墨摹本,硬黄纸本,传为米芾再临本,24.4×8.9cm,二行,十五字,只是原帖中的前半部分。当年从清宫中流出后,几经辗转到了张大千手中,后来张大千到日本存放在书法家西川宁处,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号称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印象中"三希堂"里的第一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前认为是唯一存世之真迹,但后来专家鉴定后认为也是米芾双钩填墨的再摹本,而非真迹。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1 05:01:23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4-12 18:23:00 发表
看样子还是欠缺一点,《鸭头丸贴》、《姨母贴》,我所知的至少这两件。  


都是唐代的双钩填廓摹本,并非真迹原件。因为皆出自当朝名家之手,钩填技法精妙,又是孤品,所谓“下一等真迹”是也!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7#

原帖由 qsyd 于 2009-4-13 11:32:00 发表
这回知道啥叫高仿了吧!嘿嘿,咱唐朝就有高仿!我看高仿碟该正名了,以后不许广人家叫盗版,而该按照bodyheat的说法,尊称为“下一等真迹”!


^O^赞下儿老兄的幽默感^O^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