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已变成是... [复制链接]

查看: 4439|回复: 32
1#

回复: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借LZ的话题多聊几句~

WE ARE THE WORLD: USA for AFRICA的CD也存在版次问题。目前大家在市面上碰到的二手可能大多是90年代初由美国宝丽金增发的胶圈版(IFPI L005),而实际上1985年发行的首版CD是所谓“满银版”(如图1所示),NO IFPI,内圈显示为“824 822-2 03%”,印刷品较再版颜色更浅一些(如图2所示),纸质更柔软些。因为85年市场上LP和卡带还是王道,所以这版CD发行量很少。尽管首版CD的盘芯上印着MADE IN U.S.A.,但事实上这些CD光盘全是在西德压制的,当年美国国内还没什么光盘生产线呢。

大家关心的版次声音表现差异方面,实话说我不觉得存在着一般音响系统上足够引起注意的差别。
WATW(Open).jpg (, 下载次数:277)

jpg(2008/9/19 14:23:00 上传)

WATW(Open).jpg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9-19 14:24:54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回复: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9-19 14:29:01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

回复: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疑问1: 美国宝丽金有银圈儿生产线吗?
疑问2: 如果是2版, 也就是说90年IFPI L005是第三版?——这好象与我所了解的本唱片的发行次数严重不符。

我以前就此曾向国际友人查询的结果正如我在前面帖子中提到的那样。宝丽金最初在美国国内发行的CD上都写MADE IN USA,但盘芯却全部由西德生产线专门压制的,国内负责其它印刷和包装,美国国内光盘生产线铺得相对较迟缓。

一个比较生动的“穿帮”例子是Jean-Michel Jarre著名的OXYGEN, USA首版。满银的盘芯上仍旧印着Made in USA字样(内圈:800 015-2 04 *),印刷品上却清楚的印着"CD is manufactured by Polygram in Hanover, West Germany”,典型的生产环节上的疏漏。

声名一下:就俺个人而言,以上讨论对于欣赏音乐来说纯属无聊之举,仅仅在版本收藏或回顾CD工业发展历史角度上略有讨论价值。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

回复: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原帖由 Raxel 于 2008-9-19 17:01:00 发表
先回答你最后一个,要确定CD的压片地方,肯定是要以数据读取面的片芯为准,我可以给你看片芯压了"Made in Germany",然而碟面却印了"Made in West Germany"的例子,更不用说碟片和封面封底的印刷不同,这种例子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是厂家在更换压片厂后,没有即时更新印刷品或者有些剩余的还没有用完而已.所以你那张Oxygen,如果碟片上面是Made in USA,那么就是美国压片的.满银的美版很多的呀.
[有些再版的法版的封底也印着Made in West Germany,这倒不新鲜。但是,假设这个NO IFPI的OXYGEN USA银圈版在其本土压盘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为何还要千里迢迢从West Germany特地把生产信息不一致的印刷品弄到美国来包装呢?这显然过于荒谬了!(BTW:美国正规渠道购买一手儿唱片不存在被掉包的问题。)更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款印着“Made in USA”的银圈CD,其压盘实际上是来自汉诺威为美国提供产品的生产线,印刷和包装也是在W.G.完成的整品代工,所以才出现了盘心与印刷品上显示的产地完全不同的纰漏。]

"国际友人"不代表他的消息一定是确切的.其实这张专辑的版权是哥伦比亚的,所以LP是哥伦比亚发行的,但当时哥伦比亚自己的生产线太忙(因为当时生产线数量很少),所以PolyGram就义务代压.并且因为这个原因CD版还比LP和磁带版上市日期晚了3个月.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等CD上市的时候,we are the world这个捐款活动已经结束了.所以其实这张CD的发行量和印制量并不大.老外主要都是买了LP和磁带版本.这个CD是85年发行的,86年开始美国本土就有压片厂了.我以前在这里写过一个帖子关于Polygram,PDO等等之间的关系,PDO在美国也是有压片厂的呀,所以美版满银当然有了.
[您可曾在WE ARE THE WORLD的CD版上发现任何与CBS版权相关的提示字样吗???实际情况是,这个专辑的LP和卡带确实是由CBS发行的,但是当时CBS自己在美国没有CD生产能力,他们海外的CD业务更是差劲。活动组织者肯.克拉根便将这部分发行授权给CD生产、发行最成熟、报价最满意的PolyGram来做,以争取最佳的募集效果。LP和卡带于1985年3月率先上市;7月13日伦敦和费城现场演唱会举行,同时CD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上市。事实上,整个儿USAforAFRICA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呢www.usaforafrica.org。有数字显示,活动进行到85年12月时共募集到的资金达到将近4000万US$。其中85年七月底,亨利.贝拉方特亲自押送第一批500万US$换成的粮食和药品到了非洲,这里面自然包括CBS、PolyGram预先支付的保底版费。因此,所谓“PolyGram就义务代压”或“等CD上市的时候,we are the world这个捐款活动已经结束了.”这样的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另外,我所了解的这张唱片CD发行情况是:首版1985,美\西德, 压片统一在W.G.完成,美国在本土完成印刷、包装,供美国本土销售的CD盘面设计\印刷及产地信息与西德版和日版不同(好象日版P33M 29001是胶圈的);90年代初,美国宝丽金在本土生产线和其它配套环节到位后又增发了一批PMDC胶圈版,以弥补国内市场上的不足,即IFPI L005。]


谢谢LZ热情回复,我个人的不同意见参见[ ]中粗体字。

此外~
* 我对PDO在美国建厂的情况没太多了解。但可以十分确认的是,我手上来自PolyGram的WE ARE THE WORLD和OXYGEN银圈版上都没有PDO标记,and WHY???

* 本人确实有买过至少上百张Mercury、Decca、Philips、DG的USA版,其中竟没出现任何一张PDO银圈,印象中大多是有IFPI码的PMDC胶圈,挺邪门儿的哈!那么在USA的PDO工厂都生产啥银圈产品了啊?又为啥一转到PMDC时立马换成胶圈了捏?!有Made in USA by PMDC的银圈CD可以佐证吗?我不知道哦...

* 我比较认同“早期所谓Made in USA或Made in USA by PDO的银圈CD产品实际上都是在西德汉诺威生产的!为了省进口关税,绝大部分品种的印刷、包装由美国国内自行完成,于是为了里外产地信息保持一致,盘面产地印为Made in USA” 这种合乎逻辑的解释。

~that's all.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9-20 02:04:39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

回复 12F Raxel 的帖子

呵呵~亲爱的,我前面回帖中的图片也是里外都印着“MADE IN USA” NO IFPI的满银呀 但真实产地是西德!替美国VERVE生产发行的正是PolyGram旗下的Mercury。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9-19 21:23:52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

回复 18F Raxel 的帖子

不必麻烦了您有的那些东西咱也不是没有啊~~~

我的观点您愿意接受接受,不愿意接受也不强求啊~无所谓的事儿

PS:您从哪里看出我举例的两款CD播放面内圈有内凹的痕迹啊?我自己对着实物怎么都没发现呢?!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7#

回复: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呵呵,谁也没急啊~为这个小事根本不至于啊

我自己从不乱猜想,通常是碰到疑问请教比我更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士,然后根据多方信息综合考量,这里当然也会涉及到一些逻辑合理性的判断。

换个角度说吧,您见过任何一张PolyGram出品的早期USA首版上注明Print in USA,Made in W. Germany的吗?但是显然早期USA本土又不具备CD生产能力,但当时人们在美国买到的是Made in USA的PolyGram产品。我们在ARISTA、GRP、MCA等美国厂牌出品的早期头版上都能见到Made in Japan或类似的字样,我们又不禁要问WHY???我从国外业内人士处得到的解释是,因为这些美国厂牌委托的日本生产线都不是属于自己系统的,而所有日本生产线公司为了在美国市场尽快打开局面,与欧洲竞争对手抢夺美国光盘生产线生意,要求这些美国委托厂牌必须在印刷上注明“日本制造”或类似产地信息,JVC和三菱甚至把自己的名字也印到光盘内圈上。以上信息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参详。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8#

回复: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收获老外高仿we are the world

原帖由 Raxel 于 2008-9-20 2:49:00 发表

如果无所谓又何必讨论呢?除了你的主观猜想,你是否可以提供些客观......


呵呵,参与讨论也不意味着“急”呀~我不是已经去举了WATW和OXYGEN的例子了吗~可您并不以为然啊。要举多少、什么样的例子才能令您满意呢?confusing...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