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马奇在给Mercury<1812>CD版加上那朵小花时曾这样说道——“...而在结尾处,听音室里炮钟齐鸣,效果无与伦比——远非原始的LP唱片可比”。随即,他马上解释了原因“由于当时狭窄的沟槽还不能容纳如此宽广的动态范围而不得不作一定程度的牺牲。这张重新制作的CD唱片平衡度经过特殊的处理,魏尔玛.科扎特.范恩熟练的编辑对‘高潮’的时机做了绝妙的安排。”(参见《企鹅CD指南》相应条目下)。
另外,多年前在下也曾闲得蛋疼聚众对比过大家提到的这些“1812”,忘了是不是Telarc了,非说那是炮声咱也没辙,不过听上去实在比砸炮儿枪的动静强不了多少
个人首选“莱纳/芝加哥”。“三段体”铺陈、发展自然信服,情绪堆积得最充分,高潮钟鼓齐鸣时的欢腾如铺天盖地般涌来,令人仿佛真的漩入一个大时代中,将酝酿多时的情感尽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