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入脉十二音体系-----如何听勋伯格的作品? [复制链接]

1#

身边熏鹁鸽的唱片也不少了,说实话,我只听无调性的,早期的,中后期序列音乐,无法探究"内容".特别是钢琴曲.不过相关的书,我到买了20几本了.可惜没有深厚的乐理基础,是很难看全,看透.
我准备2010年,办一次,或者写一点,相关的无调性音乐入门活动.希望和大家努力突破这个古典音乐中最后的"羁绊".
熏鹁鸽本人说"序列音乐是为了更简单的作曲"...我本人到很是佩服他,虽然他略有自负.不过他说的话都很到位.直中要害,不过21世纪证明,这个浮躁的年代,或者说个性化的年代,没一种风格能统治10年.
维也纳第2乐派,我也是通过老卡70年代自掏腰包的那3张入门的.相当诱惑人的演出.不过最近SONY出了BOULEZ的几个大包子也不错!--想收藏做资料研究.
很可惜IDARAJAN兄,现在已经联系不到了.--一个很了解音乐的人.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09-12-03 13:55:3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5/6 13:06:5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2#

勋伯格所认为的深度没能使得德国古典音乐占据欧洲先进性,其实整个古典音乐大系在80年代后就被流行音乐文化冲击了。从作曲技法角度看,至少影响了一大批人,那群人,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新领域,感更个性的迈开步伐了,譬如凯奇视之为精神领袖。

再看看斯特拉文斯基这个被切利成为业余的人,光火鸟的录音比整个第二乐派加起来还要多。你说他不深,你说他俗,但是乐迷认可。
纵观自己我从来就没下苦功夫研究序列技法,纯粹的去听而已,去感受那种凌乱,那种音色。去特为20世纪初人类的躁动,冲动,忧郁自怜。
虽然没自己事先计划的去研究那么多,但是回头看看,去系统感受下这个时期的音乐气质,了解到一些东西,还是有收获的。
最近看了一张JANSONS指挥的勋伯格古雷之歌。真正发展到听上去机械怪异的是韦伯恩后学。其实对现在重口味的我,也不算多怪了。
大家可以去GOOGL搜索上勋伯格官网,那里有他大尺寸的绘画图片,能更直观的感受他的那种气质。那种,模糊,辛辣,怪诞,灵魂出窍的感觉。
你去看BERG的侧面照片,我意识到多像马勒啊!!!!!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11-04-27 15:08:52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3#

回复 27# knap 的帖子

三套车苦行僧和教团模式的信仰,固然让人肃然起敬,可偏执过分反是愚昧,释迦摩尼就此修炼后也意识到这不是真。所以STRAVINSKY这样的活的长啊。作曲风格如此多变,随着时代风气变化,还能数次引领潮流,爵士的影响!有机会一定要细细分析阿贡。他1/3的音乐你听的时候嘴角是笑的。
三套车外,出了韦伯恩中后期作品,其余二人纯粹的听上去无调性作品占全部的比例其实相对来说是少的。那些钢琴小品甚至1只是调性的老套的,1只才或多或少的带有点怪味。我甚至感觉到BERG影响了肖斯塔科维奇。

勋伯格在佩利亚斯前的作品,BERG的早期艺术歌曲,都是能正常入耳的。期望,波埃罗,幸运手听似诡诞,还有音色之趣,对普切尼的图兰朵也有影响。勋伯格自己本人其实也无法抵挡传统调性的巨大诱惑。最后不得不写到----时间能治愈一切伤口,包括不和谐音所带来的伤口。。。人类的发展是带有盲目性的,我想我的旨趣也许和STRAVINSKY一样,最终不过是修补旧船,不属于远航探索者。

NAXOS的几张看来搞不好要找李源了,话说ABBADO今年年初就只会古雷之歌了,不知道会不会出新录音。老许博客上有下最新贝尔格《沃采克》大都会歌剧院4月6日实况录音,李文指挥的。话会所去年RATTLE指挥几首勋伯格的歌怕人走,中场不休息。。。。关门放乐,欧洲人自己都听不明白,不指望国内的搞的清楚了,哈哈.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11-04-28 14:13:16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4#

BOULEZ的SONY包子的确是性价比较高的选项。但是演绎方式,还不是最欣赏。
三套车中,韦伯恩我听的最少,了解的也最少,按老卡的话说你需要从OP1开始慢慢往后感觉,一种进展和变化。
BERG显然是我的菜,所有作品都有爱。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5#

有许多音乐谱子上看的毕耳朵听的容易明白多了。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6#

人类的所谓解放就是想告知社么都是可以的,比如那天用脚趾听音乐。
我对人类的评价一直都是两个字--瞎闹。(很认真,很周密,很有心思,很动情地)。瞎只是想说明我们至今还是茫目无知的,闹只想说折腾,变革,所谓进步,如何美言,总离不开一些基石,其实就是以点画圆。画了无数的圈圈终归有一个离心力的源头。
老卡不就很直接嘛,音乐风格再变,它还是需要声音这个媒介,至少让人能感知到。音乐的本质就是声音。我们只不过围绕声音去画圈圈而已。鸟声,机械声,电子合成声,人声,兽声,风声,水声。我们所限制的只不过是某个时代文化风向的框框而已。如今民间对现代美术思路技法的运用认可远比音乐来的开明,是不是音乐这个东西更私化点?光线色彩的斑斓你可以选择闭眼,但是声音你紧捂住耳朵也未必奏效,只有逃避,或者暴力压制。这也许就是声音的和谐远比图像来的可贵吧。你在短时间内看很多画,但是你不能忍受同时两个以上的音乐播放。
----------------------------------
手头正好听着37年勋伯格写的弦乐室内乐,很传统,很入耳。人类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习惯性忍受力。或许耳朵和心习惯了这种声音,也就不存在社么问题了。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11-05-09 10:46:43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