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挥帝皇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16046|回复: 106
1#

Chopin的桌面,我收下了,哈哈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8 23:45: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8-12-31 21:49:00 发表
以后慢慢听到其他大师的,后来偶尔又听卡拉扬,才知道切里比塔契说卡拉扬根本不懂音乐是什么意思。
听听他给穆特协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就知道他多差了。很讽刺的一点是,他号称是德奥系作曲家的权威,可是他的德奥作曲家录音却鲜有进入古典最佳10碟乃至100碟的。
卡拉扬的成功更多是商业的。
如果说卡拉扬的派头像皇帝,那我同意。说到指挥艺术,就算了吧,老卡是皇帝,那瓦尔特、穆拉汶斯基、巴比罗利、福特本


切里比塔契还说过福特死得是时候呢,他的话有多酸,你不知道丫
进入古典最佳10碟乃至100碟又怎样?你怎么那么喜欢用这种东西来说事?
TOP
3#

原帖由 Chanson 于 2009-1-1 0:49:00 发表
至少他的马9后无来者!柴5第三乐章也是最辉煌的战车!!


为什么要说“至少”?这也太不自信了。音乐演绎,干吗比来比去的?每个大师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风格,一定要谁最高吗?
每个人的标准不同,自己喜欢就好,管谁更高了。

有些人难道一定要以他们心目中的第一为标准,去贬低其他人吗?
最后编辑清醒发烧 最后编辑于 2009-01-06 13:22:08
TOP
4#

原帖由 Chanson 于 2009-1-1 0:49:00 发表
至少他的马9后无来者!柴5第三乐章也是最辉煌的战车!!

柴5第三乐章不是圆舞曲吗?
TOP
5#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9-1-4 21:29:00 发表
我们是在讨论指挥的优秀与否,不是讨论一个人混得是否成功。像J Z M那样的混混居然也能成为国家元首,你说他不成功吗?但他确实是很差的国家元首。至于卡拉扬带出的两个学生,阿巴多的评价可能也不一致吧,至于小泽,日本乐评家都不往最杰出的指挥里数他。我认为他是没什么特点的指挥。
《人民音乐》去年有过争论,推崇卡拉扬的列举他最擅长的乐曲类型,偏偏这些类型的唱片没有进入名碟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看看。

比喻不恰当,卡拉扬成就不可视而不见。
阿巴多的评价可能也不一致吧,人家曾是BPO当家的,再说,不一致怎么了?你觉得他好不好?因为是卡拉扬的弟子,就要被你损一下?
阿巴多的评价。。。日本乐评家。。。《人民音乐》。。。名碟。。。那还有好多称赞他们的资料,你怎么就光看批评的了?
老是拿这些别人的评论来说事,那就权威了?翻书你最行
TOP
6#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9-1-5 1:10:00 发表
很有点像那边坛子里喜欢丹拿音箱的。我发现推崇丹拿的朋友,都没听过什么别的高级音箱,只知道丹拿的好。希望推崇卡拉扬的朋友至少都熟悉二三十个著名指挥,否则可能陷于主观的,因为国内就是卡拉扬最多。我想买穆拉汶斯基都得出国才能买到。日本乐评家推崇老穆为第二伟大指挥,前十名里根本就没卡拉扬的事。日本人不一定就权威,但我喜欢日本人的认真,日本的乐评家收藏CD都是几万张的。而且写乐评很专门,有人只写布鲁克纳,他


日本乐评家,日本乐评家,日本乐评家, 日本人虽然这方面比我国动得早,但观点也不尽可以认同。
PS: 你连头像都是穿和服的?
TOP
7#

头像的话放在结尾才说的,还加了"PS",已经表明和指挥主题不相干了。
这里本来就是聊的地方,头像为何不可议论?

一般头像我才不会留意呢,见你多次推崇日本乐评家,又见和服,我承认,我联想到民族问题。
日本某些方面,确实值得学习,但是感情上,我不会对他们有好感。题外话,Shinelb兄见谅。

至于你说争论扯不相干的,我不是和你争什么,只是看了国人如此,觉得悲哀。
TOP
8#

不能拿其他指挥的特点来和卡拉扬比,卡拉扬就是卡拉扬!他有他自己的特点,你不喜欢,偏偏我就喜欢,没啥对错的。

我看这帖子本来不是用来讨论卡拉扬好不好的,开头几页还不错,有介绍有图片的,
可惜总有人一见到称赞他,就要出来否定他。在这个不是讨论卡拉扬好坏的帖子里否定他,就好比在某人的庆功宴上,大家正在分享主角的好处,从中得到快乐。来了不速之客说主角的不是,但说的内容又有争议,和原本来赴宴的人发生争论。这种行为必定是不受欢迎的。
我建议反对者可以另开帖子专门讨论,也可以另开帖子赞颂他心中的No.1。

其实听音乐不过是娱乐享受,听不同人的演绎,就是要欣赏不同的美,不喜欢谁的风格,可以不听,何须指责。
TOP
9#

引用qianlufei “听过几万张CD的人,和听过几百张的人是不可以争论的。听的多人自然见识就广,所谓批评家就是见多识广的人。”

这里的每个老烧应该不会只听过几百张的,但我理解你的意思:
听得多的比听得少的见识广,所以那些日本乐评就是见多识广的人。

但“见多”不一定“识广”的。就如一个学小提琴的,并不是练得多就可以成才的。
这涉及个人的天赋的,乐评还涉及个人的偏好的。

引用bbc4《少讨论谁好谁差,谁高谁低,多谈谈自己对音乐的原始体验,168才更有意思》:
日本人尽管已经很努力,但是骨子里对别人文化的不自信还是欲盖弥彰。最终的结果是人云亦云,好多东西和追星族没两样(比如大家熟知的版本三连霸这些垃圾评论)。大师的都好,去世的更好,单声道听不清楚的最好。老录音,要不断从绝版LP中拯救出来;新录音,很少评价,即便评价也要和大师扯在一起。我不喜欢这样的音乐文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