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祖英的歌声只是二三流而已 [复制链接]

查看: 15469|回复: 102
1#

怎么会说封就封了呢。基督同学明显是在调侃吗。
向来大度的eric火气也这么大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关于用美声唱法唱民歌的话,我觉得这是个高难度的事情,譬如崔岩光唱月圆花好,那崔再努力也永远唱不出溪秀兰的味道来,而事实却是如此。我觉得宋祖英唱的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冯健雪和宋祖英的某些歌曲,前者在发声技巧上面现在看来是不如后者了,但是前者的味道后者还是学到了不少。

美声唱法唱民歌我看问题在于音色的控制,细节如何把握,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不少问题,宋祖英这方面还是要向彭丽媛学习。
TOP
3#

我最近请朋友帮助我收集到日本著名女高音姣岛由美子的五六张专辑,我听下来中国国内还很少有女高音用美声唱法唱民歌唱到这个水准的,比较了迪里拜耳、崔岩光、彭丽媛、宋祖英等国内一流歌手,不是她们的技巧不行,而确实是她们水平不行,缺少细节、缺少音色变化、缺少娓娓道来的情感、缺少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10-19 11:12:26
TOP
4#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1:27:00 发表
奇怪,说的国内女歌唱家,怎么只字不提以前的郭淑珍,郭兰英,于淑珍,朱逢博,李谷一?后期这些人拿社呢们跟她们比?搞不懂


兄台说的都是前辈歌手了,这里说的是一线歌手。而且这些前辈都不是美声唱法的。我们可以在这些名字后面列出更多的名字-------
TOP
5#

个人有一个胡思乱想,用美声唱法唱民歌需要换个思路,不能完全去追求或者是复制民族唱法唱民歌的那个味道,一个新的声音新的唱法应该能唱出民歌新的味道,演唱者应该去努力分析原来民歌演绎的优缺点,需要唱出民歌新的特点,否则的话,除了音色漂亮声音高亢之外,永远跟在民族唱法的后面。很多民歌都太直白太高亢,譬如以前有个民歌手远征,唱的像银铃一样,其实多听着就不耐听了,所以,美声唱法应该能唱出新的味道,娓娓道来的味道,要与主旋律歌曲那种直吼吼的感觉说再见。
TOP
6#

原帖由 MHDT 于 2009-10-19 11:47:00 发表
是一流歌手,是那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一流好手


M兄说的是在高音区音色控制上有问题,做不到收缩自如,声音紧不够松弛。而且也缺少中音区声线的支持,显得不耐听。
TOP
7#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2:51:00 发表
原帖由 alma 于 2009-10-19 11:3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1:27:00 发表
奇怪,说的国内女歌唱家,怎么只字不提以前的郭淑珍,郭兰英,于淑珍,朱逢博,李谷一?后期这些人拿社呢们跟她们比?搞不懂

兄台说的都是前辈歌手了,这里说的是一线歌手。而且这些前辈都



兄说的对,郭淑珍是,但朱逢博不一定是。这样说朱逢博真不好,她是我学长,呵呵。她的歌声有特别的魅力。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10-19 13:02:09
TOP
8#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3:12:00 发表
我是说朱逢博是一种中西结合(或者说是民族与西洋美声结合)的唱法,并不是说她是美声。但是 宋祖英,彭丽媛却是贴了标签的民族唱法。
   这里之所以提朱逢博,其实还有一个目的,个人认为她是国内民族与美声结合得比较完美的歌唱家之一。这条道路,我觉得前人其实已经走出了一条比较好的道路,8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这些所谓歌唱家 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发而是个大倒退

赞同兄的说法。朱逢博的歌声具有特别的魅力。
TOP
9#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9: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9-10-19 12:5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luss 于 2009-10-19 12:5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9-10-19 11:3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luss 于 20......

那咱俩肯定是校友了。朱逢博当时读了2年肄业而投身她热爱的歌唱事业,应该是在最近我们学院才将毕业证书颁发。她属于有成就的学长了(虽然不是在建筑专业上的成就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