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1842|回复: 84
1#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呵呵,“最好的应该得到最好的支持”,好像哪个行业的资源掌握者都应该有这样的信条,譬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譬如985工程,譬如国防科工委,譬如科技部,譬如--------。但是执行得如何还真不好说。

艺术家靠体制是很难的,所以还要依靠市场。莫扎特是一个例子。我觉得商业化是艺术家的主要出路。但是艺术实在太特别了,谁来判定艺术呢?我觉得所谓的艺术诠释者的影响力很重要。美蒂奇家族伟大之处不是家财万贯,而是独特的艺术洞察力。所以,与其担忧市场使艺术堕落,还不如担忧艺术诠释者的美学品味跟不上时代,您说是吧。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8-06-15 13:25:26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mzt 于 2008-6-15 15:02:00 发表
alma 兄别来无恙!
果然出手不凡。
其实古典音乐由于授众太少,依靠市场肯定不行。
过去是靠国王、教堂和贵族,现在是靠政府和财团。

至于国内的情况,嗨,更不好说。


m老师好,谢谢挂念。古典音乐可能只有指望政府和大企业的赞助了,但这与博物馆的藏品之间已经区别不大了。呵呵。
最近我在想郎朗这小子弹钢琴的样子,那真可能就是21世纪弹钢琴的主流方式了,只是我们暂时还难以接受而已了。
TOP
3#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6-15 19:55:00 发表
艺术史告诉人们:钱和权能使艺木活下去,但不是艺术精品的成因。更不是大师产生的温床。给一个作家几个亿就能出红楼梦。
     为古典音乐担心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其实人类真不需要了,什么办法也挽救不了。就......


呵呵,我的观察,艺术精品与金钱没有关系,既无正比关系也无反比关系。巴赫就从他生了那么多小巴赫来说肯定不是穷困潦倒之辈。舒伯特确实穷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生活优裕的音乐家创造了伟大作品,譬如门德尔松譬如马勒。金钱可以使艺术家生活的更好,为什么优秀的艺术家不能生活得很好呢?

艺术精品倒是与艺术家的创造力有很大关系,艺术品位的潮流更与伟大艺术家息息相关。我个人的观察,生活优裕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更加温和更加精致也更自我,而相对穷困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可能具有更强的冲击力爆发力和批判力,呵呵只是个人观点。
TOP
4#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梁溪人家 于 2008-6-15 15:4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8-6-15 13:21:00 发表
呵呵,“最好的应该得到最好的支持”,好像哪个行业的资源掌握者都应该有这样的信条,譬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譬如985工程,譬如国防科工委,譬如科技部,......



在一个艺术市场上,我认为各种媒体、艺术评论家、专家教授、委员会基金会的委员、各种艺术展的策展人,也包括宣传部、文化部、和各种艺术机构,我认为这些人可能掌握艺术资源也可能引导艺术资源的走向,这些我认为都可以看成是艺术诠释者(就是不直接创造艺术作品)。在一个艺术市场上,这些人或是机构对公众的艺术趣味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以前我们说伟大艺术家可以引导整个社会的艺术品位,而现在艺术家和艺术诠释者在共同引导市场的品位。

另外,我始终觉得艺术观念的变化太剧烈了,艺术取向变化得也太快了,艺术价值过于多元化,艺术标准也难以评定,最后对艺术本身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统一,也就难以评定其价值的高低。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市场化,虽然这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至少是相对公平的一条路。
TOP
5#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我最近比较了两个国内重要的音乐家的两部作品,一部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感谢北京的newquantum兄赠送),一部是关侠的第一交响曲,若从市场化角度来说,肯定是后者比前者要好,但是前者的这部交响曲冲击力惊人,听得也很绞人,就是市场化不够好。闻说王西麟写一部交响曲稿费也就一两万元,可是有人为写电影电视剧配乐就拿走了十万甚至更多,呵呵市场化也有缺点,一切看受众的多寡。
TOP
6#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王益的神州颂,是我所听过的最通俗易懂的交响乐作品。
TOP
7#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8-6-16 2:5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8-6-16 1:08:00 发表
我最近比较了两个国内重要的音乐家的两部作品,一部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感谢北京的newquantum兄赠送),一部是关侠的第一交响曲,若从市场化角度来说,......


“相对他的学术地位,老人的生活相当拮据,因此作为晚辈也曾谨慎地与他聊起是否考虑有限地从事影视音乐创作的可能,并以普罗科菲耶夫、柯普兰,普列文、基拉尔等人为例,不过老人流露出一些诸如年龄、相关知识以及原于学术金字塔制肘等顾虑,言语间似有一些无奈。”

无奈。
TOP
8#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6-16 17:41:00 发表
唉,跟牛弹琴,和他们说这些干什么。后耒我有一套办法:嘿嘿…啊…嘿哩…再后来,03年连长三级工资,走人。
          和艺术政冶化相比,商业化不算什么可怕。


“艺术政冶化相比,商业化不算什么可怕。”
万兄说得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