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中乐情..........(17页,好新碟子啦) [复制链接]

查看: 41251|回复: 172
1#

回复:我的中乐情

仁厚兄好帖啊。我对中国音乐有些不成熟的心得。先谈谈这张粉墨是梦,我给它取的名字是:佳人泪。
自古才子佳人,潘郎鸳鸯,留得住兰芳,留不住泪千行。

板鼓轻敲,旦角吊足嗓子的咿呀咿呀里。锣鼓点有条不紊地摇晃着它四平八稳了两百年的节奏,一道京胡拉出了旋律,也拉出了夜色深沉的弦乐背景。秀美的古筝,好似愁怨的美人,在如诗清景下对月独酌。因为等待而戚起的双眉,未丝毫减损她举世无双的容颜。时而柔肠百结,时而嗔意满腹,倚醉吐恨,愁思漫涌。又一声旦角的咿呀,又一段弦乐的铺陈,便是那段人人熟悉的西皮流水,由京胡奏唱着苏三那段家喻户晓的旋律,叙述着千百年前那个命悬一线的女子脆弱而无定的身世,一如她戴枷站立在街口的苦苦哀告,令人心生悱恻。(唱片说明书)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我的中乐情

我爱苏三。
14.jpg (, 下载次数:90)

jpg(2008/6/7 2:15:09 上传)

14.jpg

TOP
3#

回复:我的中乐情

关于这张我喜爱的粉墨是梦,加进了不少管弦乐的元素与中国音乐的片段,听来很有过瘾,可是仔细一想,呵呵,我的批评是,老拿老祖宗的东西炒来炒去,虽然有较新的配器,总是觉得缺了一些独创性的某些东西了。仅是个人意见。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8-06-07 02:21:48
TOP
4#

回复: 我的中乐情

原帖由 热的咖啡 于 2008-6-6 11: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yaoyish 于 2008-6-6 11:11:00 发表
这张如何?

......


这张夜阑人静,真是需要寂静之夜慢慢聆听的。呵呵,我目前为止,还是未能达到寂静的境界,也就无法体悟这张唱片的寂夜之境。惭愧啊。
TOP
5#

回复:我的中乐情

我很想知道,仁厚兄对中乐是如何看法,就是何谓中乐?譬如一定是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才是中乐?还是中国音乐家创作的音乐都是中乐(而不论演绎方式如何)? 仅是个人感兴趣的问题了。
TOP
6#

回复:我的中乐情

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张三国。原因有很多,譬如制作精良,或者是音效比较好,听感很好。音乐很有气势。但是可能主要在于它把中国乐器的音色发挥发挥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管弦乐队的衬托下,显得这些中国乐器很有生命力。譬如第一曲“乱”,在铜管和打击乐的伴奏下,良好地利用了唢呐这个我平常不大听得乐器,制造了一种紧张感和压力感。“第二曲”的长坂坡,在打击乐和弦乐的伴奏,古筝快速强烈的拨弦,制造了万夫丛中一将飞出的场面。而第三曲的“空城计”,古琴就显得比较从容淡定,但是鼓声和乐队则创造了浓密的敌影。“三顾毛庐”则是大地飞萧,隐士之曲。“赤壁”则又是气势磅礴的大场面。“煮酒论英雄”则以古筝、尺八和埙的世界。

总体上说,这张唱片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之间的编配做得很好,几个著名的场景还算刻画的成功。缺点可能是唱片有些头重脚轻,前几个曲子比较成功,最后几曲有些一般。
TOP
7#

回复:我的中乐情

“赤壁怀古“。这张唱片李炜认为是他30年来演奏最出色的唱片。我不太懂啦,觉得不错,但是赶不上他”江河水“中那曲高山流水。赤壁怀古中那四曲“东流”、“怀古”、“赤壁”和“江祭”,听完以后感触不深。哈哈,个人意见。

“东流”、“怀古”、“赤壁”和“江祭”是李炜自己做的曲子。我把它们与“高山流水”相比或许不太公平。后者是垂世几百年的名作,后者只是一个现代高手的作品,但是与我想象的三国不一样,缺少一种惊心动魄。
TOP
8#

回复: 我的中乐情

中国音乐唱片越来越夸张的包装尺度。
16.jpg (, 下载次数:105)

jpg(2008/6/17 23:53:48 上传)

16.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