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复制链接]

查看: 10670|回复: 103
1#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原帖由 design2001 于 2007-10-17 16:29:00 发表
学建筑有什么好?:'(
转个帖子大家一笑

龙洪涛 10:26:13
设计师和妓女的共同特点:  
1、都属于服务性行业,靠卖艺吃饭。  
2、都属于生活没有规律,只要客户需要就得日夜工作,常因工作而得病。  
3、必须......



“都属于生活没有规律,只要客户需要就得日夜工作,常因工作而得病。”


北京市设计院的一个主力,天大93届毕业生,于今年10月国庆后第一天因大面积心肌梗塞而死,留下一个全职太太和一个女儿。
保重身体为第一要诀。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按照我的看法最近建筑学界出不了大师,即使出了也是官式建筑的大师。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情况,尽管中日差别很大。

在丹下时代你只知道丹下而与他同时代的日本建筑师大多出不了头。为什么呢,看看丹下,他是当时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前任)竞选团的团长,而且一干就是三届,这位知事干得太长了只好卸任。当时是日本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建筑也是大干快上,(当然这种大干快上所带来的建筑品质上的差与我们的差还是有质的不同)。那时日本也开始搞投标,丹下虽然后台很硬但是也必须投标,所以必须找人陪标,黑川和矶矶新都做过此类陪标(这种给丹下陪标的也不能太差)。最辉煌的就是东京市政厅,可是由于日本经济开始下滑这种建筑大受批判。诸位如果看到丹下在东京议会中面对议员的责难,所表现出的天下之大谁与争锋的慷慨陈辞,一定会认为建筑师的地位真是高,其实这也就是丹下一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若从专业眼光来看,丹下其实能拿的出手的佳作多吗?我的看法是巨作很多,杰作不多。

日本经济急转直下,变穷了,然后谁出头了?
是安腾,以及很多为小建筑而做的建筑师。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建筑便宜,也小。若从专业眼光来看,那更是有趣多了。

拿这个例子比较,我只是想提醒一点,大师也是时代而造,至少离不开时代。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7-10-19 23:55:38
TOP
3#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在建国以来的诸多建筑师中,我比较喜欢尚廓,一位真正探索中国古典建筑现代化的先驱,我比较喜欢他在桂林所完成的园林建筑作品,另外一位就是冯纪忠先生,我校和中国建筑学会刚刚为冯先生举行执教60周年庆典,冯先生抱病到场,我等晚辈庆幸不已,可惜他的作品很少。梁思成作品虽然较多,但是杰作不多,而且我在东北虽然发现不少梁的作品,但是不少前辈私下认为其实应该是林徽因的作品,但这绝不影响梁思成先生的宗师地位,我很敬仰梁林两位宗师。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7-10-21 03:36:23
TOP
4#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桂林七星岩洞口建筑 。以岩洞口为画框,岁月亭嵌入其中形成了一幅画面,亭子取宫灯形式,在造型上是一种突破。
013.jpg (, 下载次数:41)

jpg(2007/10/21 3:42:30 上传)

013.jpg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7-10-21 03:42:30
TOP
5#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桂林芦笛岩风景建筑,借鉴民宅
016.jpg (, 下载次数:43)

jpg(2007/10/21 3:43:22 上传)

016.jpg

TOP
6#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这是建成照片。芳莲池水榭采取船舫形式,其长短两坡顶的民居式屋顶好象船蓬一样,有一种似动非动的行船感觉。
017.jpg (, 下载次数:9)

jpg(2007/10/21 3:44:23 上传)

017.jpg

TOP
7#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桂林芦笛岩风景建筑,借鉴民宅 。
019.jpg (, 下载次数:47)

jpg(2007/10/21 3:45:14 上传)

019.jpg

TOP
8#

回复: 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这是建成现状。贵宾接待室也采取居民两坡顶的形式,下面的支柱层有点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的意味。
  保留山坡地的大块岩石在底层,形成泉石流水的自然景观。
018.jpg (, 下载次数:67)

jpg(2007/10/21 3:46:01 上传)

018.jpg

TOP
9#

回复:学会欣赏建筑之美

尚廓,1927年11月12日生于沈阳,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先后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1957-1965),桂林市建筑设计院(1965-1979)、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1979-1987)、北京市旅游建筑设计所(1988-1991)及北京华特建筑设计顾问公司工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及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尚廓多年交替从事于建筑历史研究和建筑设计之间,这使他习惯于用设计的眼光去观察历史,亦用历史的眼光来演绎现代。主张现代的中国设计应同时与国际和传统做双向接轨,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60年代初尚廓在浙江民居的采风调查中,未如过去只注重大型规整住宅的偏颇,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中小型非规整的民居上,从设计角度发掘、分析、整理出许多被人忽视的优秀实例。《浙江民居》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建筑界普遍的兴趣和关注。

  70年代尚廓在桂林所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即将民居革新地移植到风景园林建筑上,意欲创造一种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新型的风景建筑与秀美的桂林山水融合。后来他又把这一思路应在宾馆、单元住宅楼等多种类型的建筑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尚廓喜欢抓住一些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建筑方言移植到现代的某些项目或演绎成新的现代语言。如将江南水乡风情用于游乐园,干栏建筑用于园林皆是。


         个人很喜欢这种先锋探索,但是这种探索大多出现建筑的低潮之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