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是LP爱好者)
1. 关于早期数码设备操作性差,其实并不影响数字信号的处理便利性;软件编程的思想就是将各种算法预先定制好,将不同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输入,剩下就是计算机运算了;人听了结果后,不满意,就再修改参数或修改算法。所以,数码处理在当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2. 关于推出AAD,ADD,那是唱片公司没有办法,录音就是模拟的,难道还可以改变不成?既然不能改变第一个或第二个A,就这样再出版一次呗,说的好,就是给消费者多个选择;不好就是再赚一笔。市场策略而已。
3. 再来数码录音的LP和CD同出,还是市场策略,两边设备的保有者都happy。
其实数码录音和处理并不能算差,音质效果不差,便携性、流通性极佳,只不过高保真方面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够好,或者不够所宣传的那样好而已。我不拒绝CD,因为只要用心去做唱片,还是会有好的唱片问世;但我更珍爱LP,这一媒体的综合质素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
文明的进步并不总是后来的一定先进的。比如,氟利昂,DDT,还有用药物来促进蛋鸡,肉鸡,黄鳝,甲鱼的产量等等,都是盲目追求“进步”而带来的错误。
还有一些例子,技术先进的往往失去市场:微软windows vs. OS/2, Digital公司被Compaq收购,微软入股落难的苹果公司等等。或者说明了,市场总是选择总体拥有成本较低 + 总体满意度较高的产品;而不是总体拥有成本较高而总体满意度最高的产品。
我是接受数码音乐而成长的(70年代生)对LP没有什么眷恋情愫或回忆,只是不自觉地为她所吸引,投入她的怀抱,冤孽啊!哈哈。不过,楼主说:
“...事实上目前一些唱片收藏者追求的普遍不是音效最好的唱片,而是唱片里另外的一些东西...”
好像认为喜爱LP的都会追求高价收藏品,其实不是的。那只是其中一些很有钱的人而已,不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