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的一篇,shenming兄见笑了。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直露、浓郁的天性与小提琴是如此的融洽,他们的内心涌动的激情借小提琴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大多是技艺超群的小提琴演奏奇才。
德国人崇尚理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我更着迷他们的室内乐,清辙似水,带着淡淡宁静的伤感;
意大利人崇尚感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我更着迷他们的协奏曲,灼热如火,伴着浓浓动感的激情。
科莱利的大协奏曲(合奏协奏曲),Op6
大协奏曲是由一个规模较小的独奏组和一个较大规模的全奏组争相协奏,通过展示独奏与全奏组之间的织体对比,用辉煌而富有想像的旋律线条色彩斑斓的个性。科莱利的这部大协奏曲为独奏协奏曲打下了基础。
作为博洛尼亚乐派的代表,科莱利突出的特点是优雅。在Op6中,弦乐组在充满深情地吟唱,为保证弦乐始终保持如歌的旋律,他舍弃了小提琴的炫技,因此在这12首大协奏曲中,庄重、深沉、活跃的优美旋律始终是如此的悦耳。当然,你千万不要在这些大协奏曲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因为它本来就是感官的东西,好听就行,如果你特别喜欢听竞奏的化,那就更对路了。
洛卡泰利的独奏协奏曲“小提琴的艺术”, Op3
因为有一大批技艺高超的小提琴高手的存在,小提琴独奏协奏曲应运而在。意大利从来不乏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托雷利、阿尔比诺尼、维瓦尔第、韦拉奇尼,当然也包括洛卡泰利。
如果说科莱利以优美的旋律打动你的化,那么他的弟子洛卡泰利的特点是炫技,他以超群的演奏技艺纵横18世纪初的欧洲乐坛,尤其在这部命名为“小提琴的艺术”的12首小提琴协奏曲,他写下了24首称为“华彩”的乐段,将小提琴的炫技特点推向了顶峰,难怪50年后另一个意大利怪才大为叹服,受他的启发创作了“24首随想曲”,并在第1首随想曲中引用了他的第7首华彩。弦乐的抒情加上牛得很的华彩炫技,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