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碧辉煌深圳音乐厅使用于设计失败zz [复制链接]

查看: 9968|回复: 67
1#

回复: 金碧辉煌深圳音乐厅使用于设计失败zz

说几条个人意见
1、连续使用了多年和只使用了1年的声音是大不相同的,千万不要轻视音乐厅的煲炼和调教,所以现在就断言深圳音乐厅是否失败是不妥当的。
2、环状设计下座位间的声音是有很大差别,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视”的乐趣超越了“听”,毕竟还有很多人把去音乐厅叫做看演出而不是听演出。
3、大型的音乐厅是为有实力的大型乐队准备的,国内乐队大多数缺乏这种实力,以此评价效果不足为凭。
4、中国观众的“素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很差,但顶级演出下却有往往好的“出奇”,可见这是个从小众向大众文明普及过程,和音乐厅、剧院的设计无关。
5、演出的票价在中国始终太高,挡住了很多普通人,这需要“创新”机制、体制来调整,可惜现在还没有改善的迹象。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金碧辉煌深圳音乐厅使用于设计失败zz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08-7-15 23:46:00 发表


谢谢各位让本贴回归正题!!

这个感觉跟周生一致,第三层的声音已经有点惨不忍睹了,山顶就更加那个。

如果一个音乐厅不同的座位的声音差别大,这是否还算一个好音乐厅呢?事实上在下不这样认为。
在山顶位置给我感觉最好的是香港大会堂和沙田演奏厅,这两个都是1500人左右的长方体结构。

环境是否可以褒?音乐厅的声音由不好变到好个人觉得原因在于在使用过程当中不断调整的原因,而不是所谓的“褒”,音乐厅的物理特性并不像喇叭单元那样容易改变,否则的话是不是有点豆腐渣了?

同意砍柴的看法,深圳音乐厅出来的声音细节丰富细腻,很真实,但有点发干,有骨无肉,乐队不好的话什么问题都暴露了,深交并不出色的乐器质量也很好的显示了出来问题。

“国内乐队大多数缺乏这种实力,以此评价效果不足为凭”对这个论调偶持保留态度,我们更多的是听国内乐队,音乐厅的设计应该遵循这种需要。另外一个问题是,应该用好乐队还是应该用不怎么好的乐队去衡量音乐厅的效果?事实上在下以为应该是后者,好乐队可遇不可求。我们可以一年听30场深交,但来深圳的好乐团每年没几个。

至于音乐会是看还是听的问题,觉得一个声音好的音乐厅设计者不可能通过牺牲视觉效果而换来良好的声学特性。看跟听本来就不可能是对立的


我们可以再讨论下。
不同座位“听”的效果完全一致的“理想”音乐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之所以现在环状音乐厅越盖越多实际是考虑到现代人娱乐多元化下,想通过加强“互动效果”而作的一种妥协,在观赏互动上传统的长方形音乐厅就不如环状许多了。
环境的煲和调是两件事情。所谓煲就是让音乐厅中各个部件在演奏声音的震动中不断趋向于更合适的状态,这个和乐器的使用煲炼是一个道理,而调音则更类似于乐器的调较音准。
关于国内乐队和国外乐队,首先相信国内的水平会不断提高,虽然这个过程会非常非常漫长、艰辛、曲折......,其次是国外好的乐队也会来的越来越多,先筑巢才能引凤嘛。
再举几个例子。
吉顿·克莱默去年到上海演出期间接受采访时就说过,上海的东艺音乐厅比他2年前来更好声了,可见煲的重要性。
祖宾·梅塔和帕尔曼率领以色列交响乐团第一次来上海演出是在市府礼堂,后来说了句“名言”:上海有最热情的听众,也有最差的音乐会场所,听了这话觉得再盖个只能满足国内乐队而没法满足世界一流乐队需要的音乐厅还会有意义吗。
TOP
3#

回复: 金碧辉煌深圳音乐厅使用于设计失败zz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08-7-16 16:15:00 发表
pipe organ 兄:

“我们可以再讨论下。
不同座位“听”的效果完全一致的“理想”音乐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之所以现在环状音乐厅越盖越多实际是考虑到现代人娱乐多元化下,想通过加强“互动效果”而作的一种妥协,在观赏互动上传统的长方形音乐厅就不如环状许多了。“

事实上,本人不觉得从欣赏互动上传统长方形音乐厅会比不上环状,深圳音乐厅由于每排座位间距太大,所以山顶离舞台已经太远了,这就


有些问题属见仁见智吧。
欣赏指挥的表情和动作,观查乐手们的细节,避开提琴组去聆听其他乐器,这些都算得上环形音乐厅的特有体验,别有一番趣味在。
至于后排位子距离远音量下降,方形音乐厅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没有去过深圳音乐厅,不知道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所有座位是一层铺开的?不过看到过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部在侧后有2-3层,这样在座位数相同时后排距离应该会近一些,可能是个不错的改进。这个还有待未来比较证实。
至于褒究竟有多厉害,提个体验方法可以一试,去坐坐看舞台2侧出入口上方靠近护墙的位子,在鼓声震荡的时候感觉一下护墙和地板是不是一起在震动?
说起“调”倒想起另一个例子,去年年底声音效果一直被“诟病”的上海大剧院请了三得利音乐厅的设计师来调,结果方法仅仅是升起舞台前方的乐池让乐队向观众方向靠近。就此而已,可见音乐厅一旦落成,要做“调”是有多困难了。
星海音乐厅投入使用有些年头了吧,渐入佳境也是应该的。而关于音乐厅的大小,始终是和目标乐队和目标观众的规模联系在一起的,据说柏林爱乐的室内音乐厅(不是交响主厅)也有1800座,可见欧洲一流的室内乐也大大超过了国内的交响乐团了。
TOP
4#

回复: 金碧辉煌深圳音乐厅使用于设计失败zz

原帖由 alma 于 2008-7-17 20:22:00 发表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8-7-12 17:14:00 发表
还有的是如果你去小演奏厅就更搞笑,除了一层,其他楼层根本看不见演奏者。


这个小厅的设计我难以理解。
[attachimg]95572[/attachimg]

这个小厅看照片我也很难理解,怎么看着像后现代艺术作品?
楼上真的完全看不到舞台吗?那样岂不是成了真正的“音乐听”了。这种座位的确会比较“痛苦”些,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的2层楼台也有同样问题(不过贺绿汀是从礼堂改建出来的),有些学生在这种座位上会就会选择站着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