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赫尔辛基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 [复制链接]

1#
2008年8月21日 19:30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萨利宁:歌剧《皇宫》序曲:《皇宫门前》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号
     降E大调第五交响曲,作品82号
     芬兰颂,作品26号之7(加演)

Aulius Saallinen: Overture "At the Palace Gate", from opera "The Palace" (1995)
Jean Sibelius: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minor, op.47
                       Symphony No.5 in E flat major, op.82
                       Finlandia, op.26/7 (Encore)

小提琴:王之炅    Wang Zhi-Jiong, violin
赫尔辛基爱乐乐团   Helsinki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奥科·卡姆    Okko Kamu, conductor

◎ 异常精彩的交响曲演奏为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传统正名!

  赫尔辛基爱乐在国际乐坛上也许算不上一个令人振奋的名字,但是如果把他们和西贝柳斯联系起来情况就不同了。乐团曾经在作曲家本人的指挥下演奏过西贝柳斯全部交响曲,奠定了其久负盛名的传统;而指挥卡姆指挥的西贝柳斯作为卡拉扬久负盛名的西贝柳斯第4-7交响曲录音的补白被DG公司收录在同一套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权威性可见一斑——因此今天二者的联袂献演令人就格外期待。
  开场节目由原定的拉威尔的圆舞曲换成了指挥偏爱的萨利宁的作品。这首《皇宫门前》虽是现代作品,却别具传统风味。铜管组和低音弦乐构成了一个恢宏的场面,而接下来长笛、小提琴和马林巴则展现了诙谐的一面。两种场景时时穿插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异国情调的情景剧式的风格。赫尔辛基的演奏层次明晰,栩栩如生的描绘了这部歌剧的壮观又有些奇趣的开场。
  而在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中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王之炅的小提琴在刚刚进入稍有渐强强副主题便断弦了。音乐会中断了10分钟。重新登场的王之炅看来并没有受太多的影响,主题的陈述依然宁静淡定,从容不迫。但是遗憾的是,她的演奏始终那样从容,过于一板一眼。整个第一乐章那种把小节线融化的长乐句始终难以得到充分展现。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磨合,乐队、指挥和小提琴都显得有点儿拘谨。第一乐章末的高潮完全没有提到体现,乐队似乎过于谦恭了,而且配合也有出入。末乐章的速度双方也不统一,指挥和乐队的起诉显然偏慢了。王之炅进入后虽然很有经验地通过附点节奏加快速度,可惜指挥未予理睬,始终牢牢地掌握着节奏的主动权,独奏小提琴只好作罢。
  当然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也不是没有看点。王之炅的音色控制的很好,技术难点也处理地相当干净利落。第二乐章的演奏乐句舒展而富于对比。高潮的铺陈相当充分。末乐章的速度虽然有些沉闷,但是双音和弦的演奏也相当富有激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速度感的缺乏。最后尾声的16音符的弱起处理也显得很有新意。相信如果双方能由更充分的磨合,一定会有更出彩的表现。
  如果说上半场的演奏还有一些遗憾,那么下半场的交响曲只能用完美和震撼来形容了。
  第五交响曲采用了少见的三乐章形式:第一乐章由三个不同节奏和速度的段落组成。西贝柳斯模糊小节线的创作手法在这里被多次应用,段落间的过渡几乎天衣无缝。卡姆对这部作品了然于胸,背谱指挥。指挥手法较上半场协奏曲的简单的数拍子丰富了许多。乐队的演奏一开始具有强烈的幻想气质,经历了多次节奏上难以察觉的变化后,最后达到了一个由圆号主奏,弦乐声部16分音符作铺垫的热烈异常的急板尾声中。宽广冷峻的线条和炙热奔放的节奏共炙一炉。
  第二乐章的演奏则更然人惊叹西贝柳斯作品的美,这种美美得如此自然温馨,弥漫得悄无声息。主题在弦乐的拨奏和木管间断性的吹奏中得到展示,然后弦乐奏出了精美小巧的变奏,渐趋弱奏,致臻化境,妙不可言。整个小快板始终保持着迷人的氛围,律动轻快自然而不急躁。
  核心的终曲乐章由一段急速的赋格展开,迅速趋向于忙乱并带出了这个乐章的副主题。这个副主题在整个第三乐章先后被以多种方式呈现——圆号辉煌绵长的吹奏、弦乐醉人的自由跳弓以及木管最后的展示。在这个乐章中赫尔辛基的小提琴组展现了他们对最弱音非凡的把握。声音如此纤细却仍然蕴含着丰富的质感,他们抓住了最敏感的细节变化。最后四组圆号在主题中加入了不和谐的音程从而变奏出了有些惊悚的结尾。全曲以5处强有力的和弦断奏和最后一个紧凑的下行落音结束。
  对于这部交响曲的演绎,赫尔辛基爱乐和卡姆可谓完美。他们让人领略了隐藏于西贝柳斯作品冷峻线条下那种来自内心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也精准的传递出乐曲本身对优美意境的索求。
  返场曲颇为慷慨,是芬兰颂。你可能听过很多气势磅礴的芬兰颂。但像赫尔辛基人所演奏的这样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发自内心的热情的芬兰颂确实非常罕见。这样的演奏赢得观众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掌声。
  芬兰人为仲夏的上海带来了一场难得的北欧风情的音乐盛宴,他们精彩异常的演出无愧他们125年的悠久历史、他们民族光辉的音乐传统和他们那个深受爱戴的伟大作曲家。


http://chris-music-channel.spaces.live.com/blog/cns!38248C43540935B3!987.entry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08-08-22 22:55:5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