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2西方油画欣赏之旅(跳下帧,20楼上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复制链接]

1#
此贴为共享贴,旨在将多年来看到的一些优秀的西方油画作品和代表性画家进行一个呈现,供大家一起欣赏。
音乐和绘画本身都有各自的“语言”,而且是文字语言不能替代的,本人将以发“图”为主,希望大家也以“看图”为主,中间的一些评论仅是个人看到某一作品的心理发射,不代表其他。

《戴金盔的男子》现藏柏林国立美术馆
       先上一张伦勃朗伪作《戴金盔的男子》,至于为什么第一张要上这张伦勃朗伪作,主要还是本着画作自身说话的原则,而并非完全唯名家马首是瞻的“盲目”推荐,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西方美术史的各时期最优秀的画家,真正的杰作也是少数几张或几十张,只是大艺术家的作品往往都是水平不低的,但并非张张都是神品。
         这张画虽然已经被证实非伦勃朗真迹,但是同时代的杰作,之所以上这张伪作,是因为作品本身艺术价值很高,如果诸位去看美术史,大致和音乐发展史类似,是由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家组成的。比如巴赫、亨德尔、莫扎特、海顿,似乎四个人的名字就代表一个时代。其实艺术史很是残酷,往往留下名字的都是最顶尖的艺术家,其他同时代的次一等的艺术家都被淹没了。但是作品本身是最好的试金石,就拿这张《戴金盔的男子》来说,虽非名家手笔,但绝对是顶级艺术品。请诸位欣赏下面的大图,面部有罩染法画成,含蓄而有丰富的层次。金盔则重点使用了肌理强烈的处理手法,质感的表现让人叹为观止。
最后编辑ttsoo 最后编辑于 2012-07-11 08:48:30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原帖由 qsyd 于 2012-7-10 19:13:00 发表
谷歌的“Google Art Project”,已经把很多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做”到网上了,这里是简体中文版,就是不知道国内会不会屏蔽。每个作品都可以缩放看到超精细节:

http://www.googleartproject.com/zh-cn/

不过,在网上看,不论多大的图,很难有看原画的那种震撼。看原画,看都少次都不减少新鲜感:

可以按艺术家名字浏览,也可以按博物馆浏

看原作伦勃朗的原作,犹如置身现场听福特文格勒(或者说直接时光倒流听贝多芬亲自指挥贝多芬第九一样),当然是其他媒体和介质无法比拟的。
看画远看和近看都需要,而由于油画颜料是物质的,不管你什么距离,什么角度看都是物质的,而人的眼睛又是世界上最精密感觉系统,会自动调整、适应。我们现在网上看到的再清楚,也不过是物质的某个瞬间、某个距离的流光魅影。打个比方,看原作依据距离和角度的不同,会有千万的无限视觉体验,也可想想象成千万层层纱。而高科技高清拍摄始终就是某个距离,某个角度,某个光纤下的一层。
当然,GOOGLE博物馆的卫星高清摄像数模博物馆,也有你去博物馆看原作体会不到的。比如伦勃朗的代表作《夜巡》,是巨大大画面,你去博物馆人家不可能允许你带个梯子爬老高,去看某个人物的脸部描绘的局部。而且很多博物馆在名画外面隔了块玻璃,还有的架起来围栏,不能靠太近。
在说世界名画世界各地的大博物馆都有馆藏,谁那么有财力,有时间去每个博物馆看原作,就算去也只能去个别的,所以说,网络数模高清艺术作品展览是个很好的欣赏渠道,成本低,比画册强N备。大家权当听录音盒转制超好的sacd吧,呵呵。
TOP
4#

原帖由 有时风雨有时晴 于 2012-7-10 20:18:00 发表
网上看,有时还比不上精美的印刷品,这是网上看的缺点,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过网上看实在方便,支持本贴。

呵呵,画册绝对比不过网络的。现在画册印刷制版全是用数码照片制版,CMYK四色印刷后马上损失数码照的N多细节。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强大印刷技术是雅昌公司的6色印刷数,也最多99%接近数码照片。所以原作第一(犹如音乐会现场),高清数码照第二(犹如母带),画册排最后了(LP,CD,SACD)。
仁兄说的可能是网络上小图,那是没办法和精美画册比的。
还有就是,如果是几十米的巨幅油画,画册一般都缩印(细节损失更多)或者选印局部(还有N多局部看不到),除非你印刷个几十米大的画册,呵呵。
TOP
5#

原帖由 斯蒂芬王 于 2012-7-10 19:04:00 发表
在博物馆油画非常的不好拍,找一张我在卢浮宫里的拍摄的作品支持一下你。

斯蒂芬王兄真是幸福啊,去卢浮宫看画。羡慕,其实博物馆藏画浩如烟海,有很多画要轮上N年在挂出来一段时间。有些博物馆比较开放,允许拍照。有些不允许(俄罗斯的好像都不让拍),但我们去拍是拍不到太清楚的,一是设备不够专业,二是条件很有限。如q兄介绍的GOOGLE那个,估计是那最好的照相机(恐怕快赶上显微镜的那种),然后拿可移动的支架架着,调好光纤角度,在平移局部拍摄,更扫描一样。
TOP
6#

原帖由 斯蒂芬王 于 2012-7-11 1: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syd 于 2012-7-11 0:30:00 发表

创作时间: 1499年
尺寸: 421X903厘米
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跳下帧,上张《最后的晚餐》,点击可放大
最后编辑ttsoo 最后编辑于 2012-07-11 09:00:21
TOP
7#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已经登峰造极,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人体习作(素描)也是无与伦比,但彩画(大部分是壁画和丹培拉,少数的油画)的写实程度还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人物画。可是文艺复兴的大师的画都有股子仙气(也有人讲文艺复兴,是重新认识人性的光辉,是人战胜神的过程),犹如中国晋代士大夫的胸中逸气。
下面引用百度百科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桑西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画作介绍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的。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画作赏析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达芬奇画像
  耶稣左手边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疑惑不解的多马,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他试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他右手边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圣.约翰,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而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火性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在耶稣右边的外面一组是由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好像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这三个人都面向耶稣。耶稣左手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个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指向餐桌的中央。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这幅杰作的艺术成就也正在此处。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桌子上有很多个小面包,把它们按音乐的顺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将近一分钟的歌曲,曲调很悲伤。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最后编辑ttsoo 最后编辑于 2012-07-11 09:03:17
TOP
8#



新闻事件
  贝卢斯科尼与梅德韦杰夫《最后的晚餐》合影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近来由于公然违反“禁止拍照”规定在名画前合影而遭到艺术界的猛烈批评。正在意大利度假的梅德韦杰夫与贝卢斯科尼共同参观了米兰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Santa Maria della Grazie),两人在壁画《最后的晚餐》前摆姿势拍照达数分钟,并且摄影师还使用了闪光灯,这明显已经破坏了教堂的禁拍规定。米兰艺术品管理负责人阿尔韦托·阿尔蒂奥利(Alberto Artioli)说,当时俄罗斯总统表达了想拍照留念的愿望,于是“我(阿尔蒂奥利)允许3名摄影师进入(教堂)拍摄照片”。阿尔蒂奥利称摄影师距离壁画很远,不会损伤壁画。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科学部门教授马里亚(Ulberico Santa Maria)说,我们不建议对任何艺术品使用闪光灯拍照,特别是类似《最后的晚餐》的壁画。
TOP
9#

原帖由 卖碟高 于 2012-7-11 13:01:00 发表
你要说这幅画《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研究的人很多,内有很多暗喻和玄机,有些是作者的意图,有些则可能是后世的人因为崇拜而赋予的;但不管怎么说,不是这样单纯的复制粘帖导读就可以来展现这幅画的精髓。

如果你是有信仰的人,那么应该先从圣经开始;如果没有信仰,那么这幅画其实没有什么美感。

兄台是高人啊,说的很对。但我的水平只能够做到的就是单纯地黏贴,其他留给作品自己去述说吧。我想最起码比不什么都不做要强点吧?
TOP
10#

原帖由 卖碟高 于 2012-7-12 9:33:00 发表
帖子么当然有特色一点更好,如果仅仅是复制粘贴,这样只不过是资源的浪费;完全可以附上词条链接,简洁明了,我是这样的看法。

再说这种画现在都列入基础教育了,在小孩的书里也能找到,同样千篇一律的注解;我觉得老大年纪的人了,再这样做意义不大。

如果是有自己的感想,一字千金。

老兄,天天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你连VERMEER本人都批评,然后我也有幸被你批评,能和VERMEER被你一起批评,还真是不容易啊。
这里我只想说3点:
       1、黏贴画作,本身是经过我筛选的,选择本身就是鉴赏。欣赏艺术品的第一就是选择,艺术品浩如烟海,有些有价值,有些没有,有人帮大家挑选下没有坏处吧。
        2、欣赏画作最好是高清晰的,我转的图都符合这一要求,我想这也是一种价值
        3、一个人不可能控制别人、改变别人,唯一做的只能是控制自己。我如果是你,我会自己开个贴,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弄下,这样更有建设性。最起码比对别人指手划脚来得更有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