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几个观点非常有同感!!
1:音乐制作方面我倒觉得现在的中国唱片特别是发烧唱片公司落后于中国的整体生产水平。这种落后不是体现在某张唱片的录音质量或光碟的生产质量上(这些都应该算是发烧公司比国内大公司水平高的了)而是音乐观念或说产品观念。
2:我发现大部分的歌曲编曲都是典型的为讨好低级别发烧友而写的,音乐的编排异常的冷静,完全缺乏感情表达所需的兴奋和冲动,为追求层次的分明与细致,强行减少或压缩和弦结构中本来应该出现的很多音色。有些更是过分到,为了此曲能尽多地体现某件乐器的质感而放弃其它乐器的配合,让和声织体尽量的单薄。
3:翻要翻的有策划水平(不指艺术水平了),要在身边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不撞车的作品来翻。可这些公司并非如此,几乎都是一窝蜂地短期内抢热手歌曲,在短兵相接的市场中大家用同样的曲目不同的演绎方式来硬拼,这对竞争公司自身并没有任何好处的同时也非常难为支持他们的听众。 我觉得中国的商业已经发展到现在比较进步的水平了,已不再是曾经传说中的小农经济时代(那个时代我没来中国,因此我只能是听说以前的中国是小农经济主导的)。商业竞争不进则退,出色的商业竞争都讲究独立风格与自我品牌,工业上讲究的是“独特的科技含量”,艺术市场讲究的是“独特的艺术个性”,如果现在的发烧唱片公司在翻演旧作的同时不尽快建立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势力,相信一旦国外公司介入这个市场的直接竞争,他们很快就会出现危机。
4:唱片公司最注重的其实并不是某个歌手或乐手,而是创作人,因为歌手或乐手总有红和黑的时候,而创作人却是长期稳定的生产资源,套用一句中国俗语即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艺员永远是流水(它可能随时会红了之后合约一满就跳槽,或者你养着他,他不红,更甚至红了很短时间就变票房毒药),而创作人却是铁打的营盘,因为创作讲究的是才华与修养与勤奋,一个有才华有修养的创作人,即使他没有市场创作观念,唱片公司都可以在不断的灌输中引导他成功,即使他不勤奋,但偶然勤奋一下照样能出作品,即使他暂时没灵感,但只要他有才华,总会忽然就来好东西,因为这些是由素质决定,而不是由外貌与年龄决定。NHK和sony这些大家都是首先拥有丰厚的创作资源才能通过造红艺员来长期保持行业的竞争地位。
顺祝: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