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19437|回复: 77
1#
这本碟片在我的手里有些时间了,今天来了几个朋友一起听了听,说实在的欧洲和美国的以至于国内古典音乐书刊已经对朗朗有看法了,我在去年论坛也谈了谈本人浅薄的想法,好多人说怎么怎么不厚道还有好多的反驳语言,我认为朗朗确实不错从各方面讲都不错,15岁完成了所有的高难度曲目,而且相当的不错,我在那个时候非常崇拜朗朗,以为或者以后会怎么样,我的预言是准确地,朗朗出名了成为了一名扬名海外的钢琴家,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感觉到朗朗已经不是我再听他14岁时后演奏的那种清醇的演奏和发自内心迸发出来的激情和渴望,在朗朗演奏完老柴的一钢已经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音符和躁动轻浮的演奏没有任何深入的演奏深度肤浅的令人可惜,朗朗怎么会成为这样的钢琴家,我再听完贝1.4钢协也就彻底的明白了,我们确实期望或者是高估朗朗的实力了,朗朗确实演奏得很卖力气非常有激情也只有这些了,乐谱里面的东西太难为朗朗了,朗朗确实在努力但是他也是真地做不到,用一棵沉静的演奏之心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相结合那样境界,他确实做不到为什么可以去问朗朗会有答案的,还有和他的偶像霍洛维茨相比,都是25岁都是年少轻狂,霍洛维茨那种大手笔,大写意,大处落墨,快如雨点而又力度惊人那种振奋人心的演奏在朗朗身上几乎没有,在14岁的时候有点不多,怎么越来越不像那我也不知道,问朗朗去。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和诬蔑朗朗的意思,我就是以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身份说出了本人浅薄的看法,错与对无所谓那就是我的看法,大家都说朗朗过多的演奏和拍摄广告我看没有错,朗朗确实可以成为那样大家翘首以待的公众人物,站在古典音乐之巅说我认为古典音乐就是应该这样演奏的,一点错也没有了我理解朗朗,在他的发展道路上朗朗走得很好,没有走入古典音乐的神圣的殿堂而是走入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演演奏风格,朗朗确实做到了十分完美,我现在非常喜欢看他的表演过瘾极乐,理查德克莱德曼算什么小菜吗朗朗才是真正的钢琴演奏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说即将走入好莱坞了我在这里祝贺朗朗走入电影表演的最高殿堂,能把好莱坞那种更加自由奔放的演奏带给我们这些观众,会有更多的惊喜的,因为朗朗在古典音乐殿堂的修炼已经就此结束了可以走向更加伟大的目标把中国的钢琴古典音乐弹法传遍全世界,告诉世界人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这样理解古典音乐的。  

说多了几句完全没有恶意,大家怎么理解都可以,再说说朗朗演奏的贝多芬协奏曲,对比版本是陪莱西亚和索尔蒂的组合,仔细听过之后可这样说朗朗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不如第四协奏曲,为什么利赫特说过那种年少的青春是最难表现的,难为朗朗了为什么因为第一协奏曲不需要的就是技巧,而朗朗估计是选错曲目了,从开始就又调入了自己的贝多芬当中全然不理解贝多芬的曲谱下面的含义,而且朗朗赖以生存的现场炫技在数码唱片和高保真设备重播之下,技巧全无钢琴的声音十分的呆滞我能细致地听下去真是不容易啊,为什么第四表现得还可以毕竟有了强弱对比增加了一些难度和力度朗朗可以偶尔的秀一下他的心目当中的高超技巧,可是仔细聆听和佩莱西亚比较可以这么说差得太多无法比较,那时朗朗理解的贝多芬也是朗朗的最高境界的贝多芬我们不要难为朗朗朗朗确实尽力了,确实演奏不好也没有办法大家可以去问朗朗,我也不知道,最后想说朗朗成功了朗朗的最高境界我们已经听到了就不要难为朗朗他确实做不到,希望朗朗在演奏生涯能把更多的高超表演技巧表现呈现给那些不懂音乐随帮唱影的朋友们,请那些喜欢朗朗的朋友请见谅,以上都是本人浅薄的看法,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大写特写本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希望看到你们对朗朗的看法。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07-06-10 20:52:07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有些人总是这样,他自己也说不出来的什么东西也听不出个什么东西,也就是出来默默嘴皮子,然后就拿什么罗曼罗兰出来说说,那不是已经证明罗马罗兰的音乐修养是最准确的吗?还有罗曼罗兰的钢琴修养也是我辈遥不可及的,我没有见过罗曼罗兰我也不喜欢那些诗歌格式因为我不是诗歌爱好者我是音乐爱好者。

说道朗朗的技术实在是非常一般,这也是他赖以生存的法宝,弹过钢琴的朋友,就拿最有难度的李斯特曲目来说,就连李云迪都在朗朗之上而且好的太多,这也是证明李云迪为什么拿了肖邦冠军,大家都知道李斯特的练习曲音程的跨度非常大,普通人一般也就是能弹个八度,好一些的能弹10度,而李斯特的大手可以控制到13度左右,也就是时说只有符合李斯特的生理条件才有可能谈到他那样的高度,这样的条件也只有霍洛维茨这样的钢琴大师可以做到,听霍洛维茨演奏的李斯特快速音色清晰音乐非常饱满,而朗朗的李斯特的显得琴音模糊有速度没有力度弹起来基本都脱节了什么结构性就更不要提了但是不明白的人看起来很煽情,听听李云迪演奏的B小调不就明白了,是非常出色的。朗朗的没有那样技术就不要总是把霍洛维茨挂在嘴边差的太多可以说是根本就不贴边,然后糊弄那些个媒体和那些急于抖搂消息的国外媒体大爆特报,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了这是谁说的,不是我说的,还用炒作吗。

还有就钢琴技术来讲霍洛维茨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演奏柴一钢最快的速度是18分别左右而且颗粒饱满势大力沉难免有点媚俗,但是俗得可爱绝顶的技术,李赫特最快的速度为20分左右,李赫特只是在抒情的时候稍微有点感情速度拖慢了一点,而霍洛维茨基本就是玄技,朗朗的出名柴一钢说句不好听的话别说和这两位比,就是和巴伦博一亩这个级别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比比不就知道了,大家可以随便说怎么说都可以我倒是要看看那些喜欢朗朗的朋友怎么能把他的优点说出来,还得有绝对的说服力,一定要好好写不要带有情绪,把什么诗人前辈都搞出来了,布什都接见朗朗了他们算什么,朗朗知道他们的伟大诗歌吗?你们可以去问问

钢琴师键盘上的技术,如果作为一名世界级的钢琴家连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都无法征服,那就不要说自己是世界第几了,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大家看看基辛和年轻时候的普雷特涅夫什么时候说过那样的话,因为他们用他的过硬的钢琴技术已经明白的告诉我们了,我就是基辛和普雷特涅夫来自于俄罗斯这样多好。看看年轻普雷特涅夫的演奏最差的是企鹅三星,(我是最烦 企鹅评价的)没有听过的,我可以推荐几个版本柴一钢,帕格尼尼狂想曲,图画展览会,肖邦,李斯特,看看一样的年龄在钢琴的造诣上有什么不同。听不明白的可以找几个你们小区看门的保安让他们来听听应该是非常准确的.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07-06-13 14:24:24
TOP
3#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也许朗朗觉得自己确实不错,也难怪现在就朗朗这样的钢琴家也很少了,什么库普肯布莱泽维斯基等等这个级别的小提琴家钢琴家都出来录碟,也难为大家了,所以才有了我们大家找那些单声道的历史录音来欣赏,古典音乐确实没落了,莫落成为了一种娱乐工具大家也这样的乐此不疲。
TOP
4#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1
斯波索宾<和声学>学习辅导手册

斯<和>是全国音乐院系选用频率最高的教材,对它的评价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学习斯<和>首先要明确两个特征:1.是以古典和声写作规范为基础,2.以呈示性陈述为基础.
有些人认为这本教材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特别是规则.其实这正是斯<和>的特点:学习它的过程是不断的在提出规则和破除规则.当然最终要跳出规则.
学习方法:1.和声知识绝大部分是在习题中得到,所以做题和改题非常重要!2.弹奏和声习题,在做完题和改完题后都要弹奏习题,清晰认识各种和弦连接,进行的音响效果.
第1章17页 标题: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重点内容提示:
        1)密集排列:上方三声部中,每对相邻声部之间距离是3或4度
    2)开放排列:上方三声部中,每对相邻声部之间距离是5,6,8度
    3)低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距离不受限制。
    4)无论密集还是开放排列,三和弦都不允许出现交叉声部
练习提示:
   1。重复音:正三和弦重复根音,一般情况不重复三音。
          2.每个和弦都有两种排列形式(开放,密集)。每种排列都有三个旋律音位置(根     音,三音,五音),2*3=6,因此每个和弦都有6种排列形态
地2章20页 标题:        正三和弦功能体系        
  功能,功能性,与功能体系:功能就是调式功能的简称;功能性指各种功能关系中所固有的紧张与解决的综合;功能体系以三种功能为基础:主,属,下属功能,分别以T(!),S(!V),D(V)三和弦为代表,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称为功能体系。和声进行的一般公式(也称功能圈):T-S-D-T
   1)进行:几个和弦的连续。
   2)和声进行最简单表达公式:T-D-T,T-S-D-T,T-S-T.
   3)正格进行:D-T,T-D,T_D_T,D-T-D,T-D-D-T
   4)变格进行:T-S,T-S-T,S-T,S-T-S
   5)完全进行:T-S-D-T,
   6)按和声功能排序,和声进行也可以分为正格(D-T,S-D-T),半正格(T-D,S-D)变格(S-     T)半变格(T-S)
练习提示:
   1.和声学习的过程,整个功能圈可以使用的和弦会逐渐增加,通过逐步增加不稳定感,    延缓稳定的主功能的出现,是和声的魅力,也是音乐发展的动力。
   2.写作和声作业是,应该在和声节奏统一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完整功能体系进行。一    般来说整个进行可以位于习题的任何部分,变格进行主要见于音乐片段的开头和结     尾,结尾更常见也补充变格终止。
第3章26页标题:原位三和弦
重点内容提示:
   1)平稳进行:声部作一度,二度级进或三度小跳,,初学是最好遵守。
   2)跳进:声部作4,5度,6度或更大音程进行。
   3)两个声部之间进行模式: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
   4)和弦相互关系:指原位和弦根音之间的关系,有4,5度关系;3度关系;2度关系,
   5)连接方法
    和声连接法:共同音保持在一个声部。
    旋律连接法:没有保持声部,即使有共同音也如此
作业提示:
   加强和声连接练习可以对各种和弦,连接快速的熟悉.在做练习时要注意:连接全部是   平稳进行,不要跳进。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07-06-16 10:33:55
TOP
5#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沃尔特·辟斯顿 (Walter Piston,1894-1976),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美国缅因州的罗克兰,192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音乐系,去巴黎学习作曲,钢琴和小提琴,后在哈佛大学任教。曾获得费城音乐学院音乐博士学位,并两次获普利策获金。他门曾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音乐人材,如伦纳德·伯恩斯坦等。

  主要作品有《为乐队的——交响乐曲》、《神秘的长笛》以及八首交响曲和两首小提琴协奏曲等。他的乐曲接近于无调性音乐,倾向于现代和声。其论著《和声学》、《对位法》、《和声分析原理》及《管弦乐法》等已是美国音乐院校的标准教材,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TOP
6#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楼上两位不是一般人那 要是一对就好了;P
TOP
7#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今天下午找了几个纯玩硬件的朋友听了朗朗和霍洛维茨的区别,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曲目和演奏家是谁,曲目是最简单的,结果是哪有听不出来的,他们说朗朗演奏的莫扎特有点像德彪西太朦胧了太抽象了,演奏莫扎特像德彪西前无古人阿绝了,他们说霍洛维茨是一个人在演奏吗?怎么听不出个数来太快了,我简单解释说你们的耳朵不够快跟不上曲子的行进速度也就是理解不了霍洛维茨伟大的演奏,一般的硬件发烧友只听那些速度很慢和自己说话的速度差不多的口水歌曲,他们就用那些校音。而软件发烧友听的曲目就是越难越好最好每一天都有新的碟片听,尤其是聆听瓦格纳,布鲁克纳,舒伯特,舒曼,理查,普洛克菲耶夫,摸索尔斯基,博拉姆斯,巴赫等艰深的曲目非常的过瘾回味无穷。
TOP
8#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实际上听古典音乐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只不过有些人确实和那些个音乐没有缘分,就是里赫特放在他的面前他们也是不会听他好在哪里说白了就是不得法,还有好多自以为是的,尤其是那些个玩高级音响的老一辈发烧友好多都是这个状态,打个比方我们欣赏模特表演抛开三点式不说,一般人都能看出个好来,但要是细致地看设计和走秀内涵有些人就不行了差得很多,为什么和听古典音乐一样功夫不到,大部分人看的只是一张脸一身漂亮的服饰,而有些人看的设计内涵,面料的应用。服饰色彩的搭配,舞台的和音乐内涵的搭配,模特在走秀时候的肢体表演与服饰的搭配,好多东西都需要大家细致的留心与观察都可以看出彩,而不是只看那些美丽的脸颊。但是这些个咚咚也是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的历练才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点关键的场合为你或者大家赢得满堂彩,因为你们是那些服装设计师的知音明白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内涵,能够指出他们的不足和改进之处,能够理解在模特走秀的时候他们的肢体语言和服饰搭配的内涵,还有模特对服饰设计内涵的走秀诠释,看走秀和聆听音乐是一致的就是好的东西人人喜欢,那些个糊弄大家靠卖弄一张美丽的脸的走秀也是不受欢迎的,细致的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就积累成了的对高标准美感的衡量,也许是很低的但是绝对是互通的,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的,就像我刚招聘了几位本科生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从一件最美好的小事做起,你会发现你的进步比你天天上网闲聊效果好的很多,因为你的经验是来自于那些不起眼的实践。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07-06-22 21:02:29
TOP
9#

回复:朗朗演奏的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

还有好多朋友看见议论某些特别敏感的话题就义愤填膺,我看大可不必,你们可以说出你们的观点,论坛吗是大家的,这里有好多可以学习的良师益友啊,只是大家没有觉得,还有好多赚钱的机会,你们都让给那些聪明的发烧友了实在是遗憾,喜欢音响的朋友买唱片吧比玩音响幸福快乐很多的,你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不在乎音响的高低频了,但是我们欣赏音乐和音响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因为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