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兄的观点不错,音质音色的准确真实的确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但是仅仅有了真实准确只是有了创造艺术美的前提条件,并不能简单理解成即已经达到了艺术美了。
比如,学生练琴时的机械弹奏,练唱时的机械演唱,虽然音调音准都非常到位,一些基本功也都非常好,也就是所谓的能够“唯真”罢,但就是缺乏艺术家、大师级人物演奏或演唱时的那份神韵,那份艺术的感染力,这是为何?正如安兄所言,同样的曲调,甚至同样的乐器,仅仅是由不同的人来演奏或演唱,艺术效果却大为不同,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诗外”,这就是所谓的“唯美”的境界之所在。
我们的音响音乐发烧系统也是如此。一些资深发烧前辈一再强调的乐器象真度,音色与音乐感,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唯真”(乐器象真度)是基础,“唯美”(音色与音乐感)才是目的,才是境界,才是发烧的乐趣之所在。脱离“唯真”是不可能产生“唯美”的。
另外音响系统的声音的直白也并不能就简单理解成真实准确,更不能简单理解成直白就是真实的美了。因为每件音响器材都是由一些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其实都有各自的物理特征的声音趋向,直白也仅仅是一种声音趋向,并不能理解成直白就是准确的真实的。
日前再听由上海音响出版社出版的越剧艺术家王文娟老师的经典唱段,便感觉到那份神韵与艺术感染力还是那么得“神圣不可侵犯”,尽管后来的青年演员无论从唱功还是嗓音条件上也许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