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解和弦有着许多其他伴奏形式难于表现的表现力,所以,在许多通俗歌曲、、乐曲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克莱德曼演奏的许多所谓的情调钢琴曲就是典型;在流行歌曲中的慢板抒情部分,基本上也都采用这一伴奏形式,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套路”。
四、调式与调性
除了旋律、节奏、和声外,调式与调性也是音乐语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调式与调性可以影响旋律的性质。什么是调式呢?在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但许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同样难于表现音乐思想。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在西洋音乐中一般只使用两种调式,即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以do为主音;小调式以la为主音。一般说来,大调式具有较明朗、庄严的色彩;而小调实则带有较暗淡、柔和的色彩。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大调式与小调式的表现特点。
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最后一乐章,是一支凯旋式的进行曲。它的气势豪迈、雄伟,表现了人民通过斗争战胜了命运,光明战胜了黑暗。人民欢呼雀跃、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这里作者采用了明朗的C大调,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
吕其明的《红旗颂》是一首红旗的颂歌。它表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庄严时刻,******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人民仰望红旗、心潮澎湃。这一首曲子也是采用C大调来写的,作者以国歌作为全曲的素材,使人们感到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一首是中国的,一首是外国的。但由于同样采用大调式,在明朗、刚健这一点上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这说明,大调式一般用在颂歌、进行曲以及较明朗的情绪的表现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调式的表现特点。小调式以LA为主音,它的色彩一般较暗淡、柔和、深沉。大家所熟悉的《葬礼进行曲》就是一首典型的小调式的曲子。
666│66│535│6--整首曲子充满了阴郁、哀伤的色彩,使人感到那样的低沉、悲痛。
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也是一首用小调式写成的葬礼进行曲。作者以宏伟而肃穆的音调,表达了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悼念在斗争中捐躯的英雄:低沉的和声伴奏,宛如丧钟在悲鸣;缓慢平稳的节奏,深沉而悲愤的旋律,好像缓缓步行前进的送葬队伍。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哀伤、凄切之情。音乐的触角伸向了人类的内心世界。这是一首很典型的葬礼进行曲,1976年,当周恩来总理逝世时,许多国家的电台都在正式广播前播放着一曲子,以示哀悼。
我国的民族音乐,一般采用五声调式。音阶采用五个音构成,每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Do,Re,Mi,Sol,La分别用宫、商、角、徵、羽来表示。其中的宫调式(如《接过雷锋的枪》)和徵调式(如《东方红》)从色彩上看,较接近西洋音乐的大调式,即较为明朗;而商调式(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羽调式(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则较接近于西洋音乐的小调式,即较为柔和一些。
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的对比成为体现气氛、色彩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段。当要表现纤细的、柔和的、暗淡的情绪时,作者就用小调式;当要表现明朗的、雄伟的和宏大的气势时,作者就采用大调式。
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乐曲已开始由长笛河单簧管吹出波动的音型,模拟消息的潺潺流水
谱例:
两调自然流畅的旋律,纯朴而简洁,似乎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两条小溪委婉自如向前竞流的自然美丽的画面。……小溪汇合了,河面变宽了,沃尔塔瓦河随之形成了。小提琴唱出了宽广深情的沃尔塔瓦河主题:
谱例:
用小调式写成的委婉如歌的旋律是那样的富有诗意,纯朴而动人。这是作者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音乐在这一主题上进行发展,当沃尔塔瓦河流经乡村,冲过险滩、历尽艰险来到捷克的心脏----布拉格身边时,沃尔塔瓦的主题以明朗的大调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