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中场休息,轮流吃饭,胜利进入下一阶段——功放横比。
经过音箱的一轮试听,对这套CODA前后级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了。也许因为CODA15.0后级属于纯甲类功放,韵味厚重但速度不快是这套功放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他方面还需要继续观察。
首先登场的,是这次聚会中的黑马,也可能是整个音响功放界的黑马——广州俞老师的靓歌功放。靓歌全部功放产品都是纯手工搭棚制作的,用料猛是其次,主要的是所有的线路都是俞老师自己研发。参加聚会的这套前后级,前级用了两颗300瓦的牛,实在惹眼,让人开了机盖还以为是后级;4颗BHC电容横在变压器上面区域;再上方是芯片及电路区域;三个区域都用金属板相隔,减少干扰。后级采用1000瓦牛,4颗思碧电容,2颗BHC电容,每声道4对摩托罗拉金封管,纯手工搭棚飞线错落有致。样子虽然唬人,但声音是看不出来的,还是耳听为实。
选择哪对音箱测试,估计大家都共同想到最贵的,呵呵。我们插好西湖开前级,开后级,后级的小灯闪了几下,等待继电器闭合的声音,结果闭合声音异常。大家都担心有什么异常把这对6万多的音箱搞坏,所以换了最便宜的微世N2来接功放。接驳完毕,开前级,开后级,正常。大家有点丈二和尚,难道西湖的贵族身份不让DIY功放来推?不管那些,还是先听吧。
开始用CODA推N2时,人声还是相对浓郁的,而换了靓歌前后级,质感强烈了很多,感觉中频的密度增强了许多,感觉就像把一个馒头捏实了一样。由于密度增强,歌手演绎的感情表现的更佳浓烈。连放三首试音曲,没有任何人打断,甚至没有人会动一动身子,怕产生噪音影响了聆听的环境。我在这个过程中,想起了一位资深老烧说过的话——器材达到一定程度,不会想它的三频如何,不会想它的声场如何,不会想它的解析和泛音如何,只是被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深深感染。而大编制与大动态的表现,靓歌功放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刚才用CODA那种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完全被犀利、灵动所代替,通透感层次感也都有提升。但是声场深度要比CODA浅一些。泛音更佳丰富,但是收的快了许多。而这套延伸充分、动态凌厉的靓歌前后级,再加上双线分音(中低音单元接金宝8TC,高音单元接森特线)的原因,N2的中高频衔接表现的不够完美,还是可以听出过渡不是十分自然顺滑。
-
-
IMG_736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22:42:5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