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年2月26日,北京,第四场雪,第一次烧友聚会 [复制链接]

查看: 16300|回复: 59
1#
  北京今年的雪来的晚,创了历史记录,但北京烧友的聚会来的更晚。这不,北京下了第四场雪,才迎来了北京烧友阔别半年的聚会。
  闲淡少扯,走入正题。这次聚会亦是家访,对象是北京HIFI群的“缘分天空”。他的器材阵容在我们这帮穷鬼眼里已经是相当庞大了。艺雅7emp CD机,coda前后级功放,西湖LC3W12V三分频12寸大书架箱。不过既然是聚会,怎能只有一套器材,烧友们还带了4款音箱,4款功放,1款CD机。音箱包括ALR JORDAN NOTE3、ATC SCM7、丹拿52SE、微世N2;功放包括靓歌真系列1号前级,靓歌真系列1号后级,摩改后的仿国都405,烧友自己做的功放,暂叫他二总功放;CD机还有一台支持SACD的天龙2000AE。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3:36:5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3/4 10:14:0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当天10点半,虽然风雪依然无阻,我们踏雪来到缘分家。经过上下三趟,总共搬运200多斤的器材,我们终于稳坐在缘分家的大沙发上。虽然有点累,但是看着硕大的西湖大书架,还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论贱。从主人的一套接近20万的系统听起,那绝对是众望所归。掏出群里法宝《踢馆碟》,入仓,开声,论贱!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4:16:24
TOP
3#

二总补充的关于“踢馆碟”的曲目和个人YY的说明
01 红星照我去战斗  选自柏菲唱片《HIFI年代1-怀念战友》,这是比较综合的一首,开始一系列的乐器,足可以试出音响的空气感,请注意16秒时右边的那声三角铁,您的音响高音延伸如何?泛音如何?接下来,姜苏MM的唱功还是不错的,高中低都有,一曲下来,一套系统是个什么特色,心里基本上有底了。
02 信歌 选自柏菲唱片《魔镜》,这首主要试低音,前奏是下潜非常深的低音,低音不在音箱上,基本在地上,下潜够不够深,发不发混,你看您音响的实力了,伽菲加尔的歌还是比较甜美的,这首整体比较开扬,声场不错。
03 被遗忘的时光 选自《民歌蔡琴XRCD》 这首的名气大,不多说了,也是很综合性的一首,主测中音。
04 Somewhere, Somebody 选自《The Hunter》,这首声底厚实,Jennifer的嗓音非常有韵味,如果您的音响表现不出厚润的中音,那就有问题了。
05 Hotel California 选自《冰封地狱》,著名的加州旅店,去电脑城买音箱老板就来这个 这首是XRCD的。
06 十送红军 选自雨林唱片《戏竹3》 这首主要试乐器的表现力和高频的泛音,笛子通透,小锣打击乐器泛音丰富。
07 斯卡布罗市集 选自柏菲唱片《胭花四乐》 录音非常好的民乐,这首主要测试声场,乐器结像定位,空气感。演奏者是站着还是坐的,位置在哪,谁在前谁在后,上档次的音响系统应该很清楚。
08 四季Spring-NO.1 选自吕思清《名琴四季》,这首要主测试音响弦乐的表现力,高中低三频的衔接。名琴阿马蒂的音色不是吹的。
09 土耳其进行曲 选自《广州2005高级音响展纪念CD》 这首是小号协奏,注要测试管乐的中音、打击乐器的质感。
10 Overture to Candide 选自RR的《全情火烧-伯恩斯坦》 这首康迪特是大型管弦乐,质量、动态很强,测试系统的综合表现力和控制力,小箱子一般都挂掉了,要表现出乐器群的前后排,高低位置和恢宏的气势,不光音箱要大,房间同样要大。
11 电闪雷鸣波尔卡 选自《施特劳斯家族节庆》,这首是音响杀手,强烈的低频贯穿整首曲子,打击乐器质感强烈,灰常的爽,您看喇叭的震幅和倒相孔的气流,能把这首播得非常好的系统价格应该不菲,还是建议小声点,最后那下打雷很凶,别拍喇叭弄坏了
12 Shenandoa 选自FIM的《万籁之声XRCD》 经过刚才的乱轰乱炸后,这个世界清静了,非常好听的新世纪音乐,作了特效处理,声场很宽,声音脱箱而出,有的声感觉在窗户外面,不需要测什么了,就听听吧
YY完毕,GAME OVER!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3:48:02
TOP
4#

  首先先介绍西湖系统的器材,艺雅7emp CD机,CODA CL前级,CODA 15.0纯甲类后级,西湖LC3W12V,天仙配信号线,电源线、喇叭线都是森特的。音箱采用双分音接法。
  我们进屋之前真没想到这对西湖这么大,三分频,中音有5、6寸,低音有12寸,中音和低音单元上还有海绵。开始我们还以为是运输保护,后来缘分先生解释说,这是新款的特别设计,说可以减少谐振。而且LC3W12V还有个特别之处,每个单元的螺钉都有一条细金属线相连,而且箱子有根地线接线,这些都是为了消除静电干扰的。
  CD机、功放,大家就自己看照片吧,没啥可说的。
  房间是25平米的客厅,5米*5米*2.6米,客厅有一门,一条走廊,走廊就在左边音箱的后面,右侧则有一小玻璃门,但有后窗帘遮挡。我们则坐在音箱对面的沙发和椅子上,做成一排。
  言归正传,还是说声音吧。

  话说《踢馆碟》入仓后,一开声,大家便安静了。乐曲前奏一出,马上就有在殿堂里的感觉,尤其播放到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最开始的solo无伴奏独唱,蔡琴的歌声在房间中盘旋,泛音十分丰富,极其出色的回放出歌唱时的厅堂感。而播放到大动态曲目时,12寸的低音喇叭又充分发挥了其威力,一种排山倒海、雄壮波澜的气势滚滚而来。低频下潜极深,这也体现出CODA后级的推力之强,12寸大单元在它驱动下犹如玩物。但是另一方面在播放大编制且大动态曲目时,这套系统的速度并不快速凌厉,过于复杂的部分,由于速度跟不上,乐器表现有点粘滞的感觉(在后面的对比过程中发现不是音箱慢,而是功放慢,这可能也是纯甲类功放的特点)。而当播放小提琴,发现了这套系统的一个短板,中高频缺乏光泽感华丽感,小提琴表现不够鲜活,不够绚丽。与缘分先生沟通,这正也是他对这套系统还不满意之处。
  总的来说,这套系统优点气势磅礴,声场宏大,泛音丰富。吹毛求疵的不足是中频还不够甜美,但很真实,高频不够华丽,缺乏一点活生感华丽感。
  这套系统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我们足足听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下面我们还有至少8套组合要听,只能暂且告一段落。
IMG_734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3/3 13:51:14 上传)

IMG_7344.jpg

IMG_734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3:55:50 上传)

IMG_7345.jpg

IMG_734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3:55:50 上传)

IMG_7346.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4:08:50
TOP
5#

  本来计划第二个出场的是乔丹的旗舰书架NOTE3,但是有一位特别想听NOTE3的烧友还没到,而且有两位朋友特地来听微世N2,所以把微世N2排在了第二位。从几万的西湖,一下降到几千的民族品牌,虽然我一向相信微世,但是心中也有些忐忑。毕竟落差太大,即使微世N2性价比再出色,面对6万5的音箱是不是也会相形见绌。
  然而开了声,发现在缘分家里,由于空间不大不小(25平),N2发出了我听过它表现
最好的声音。由于CODA属于慢速而重韵味的功放,艺雅也是重韵味的CD机,加上天仙配也是中频韵味好,与N2搭配相当理想。高频依旧飘逸,中频甜美,声场和结相俱佳,低频虽然没有西湖12寸那么气势磅礴,也可以算是声势浩大,规模感自然也是比不了西湖,但是声音也还算宽松,堂音虽然没有西湖那么悠长,但也仍旧清晰。从大家都非常安静的一首接一首的欣赏这套系统来看,起码大家都没有觉得这箱子不堪入耳。
  微世N2这套系统,除了换了音箱,还为中低音接线换了一条金宝8TC(因为是双分音接法),其他与西湖系统完全一样。
IMG_734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3/3 13:55:31 上传)

IMG_7348.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3:04:12
TOP
6#

  12点多了,才听了两套系统。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叫了外卖——这是一次肚子向耳朵的妥协。在此也感谢缘分总为我们买单及热情招待
  随着V2的到来(要听NOTE3的烧友),德国纯手工音箱品牌ALR JORDAN的旗舰书架箱NOTE3隆重登场。NOTE3的外观、功能我就不多说了,最近网上炒的比较厉害,但它箱体后面的可调配重的被动低音单元绝对是他最大的亮点与可玩点。不过第一次听,没有取下配重进行的。大家可能都很期待这个传说中的神器能发出怎样悦耳的声音,而且是安排在微世N2后面,都等待着它的表现。
  为了保证所有音箱在相同平台下横向对比,前端没有进行任何调整。
  推盘入仓,开声,静静聆听……继续听……再听……v2终于忍不住发话了,“NOTE3怎么没有想象中的好?”又有人马上回答:“煲开的NOTE3速度有点慢,音色偏暖,跟暖慢的前端可能不太搭配。”这句话在后面的搭配中也得到了验证。NOTE3与艺雅和CODA的搭配,声音过慢,导致声音过于拖沓,虽然声音非常浓厚,但是解析力、结相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听了几曲后,大家便放弃了继续听这套不太成功的组合。
  虽然这套组合不很成功,但是后面还是呈现出了NOTE3的超群实力,至于怎样搭配的,先卖个关子
IMG_735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3:33:01 上传)

IMG_7354.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4:18:02
TOP
7#

  第四个上场的是群里两位兄弟非常推崇的ATC SCM7,被誉为PCHIFI桌面系统之首选。但是ATC音箱的难以推动,也是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也由于它难以推动,所以后来的功放横向对比是以小7作为音箱。
  以前我也听过好几对ATC音箱,7号、11号、19号、150号,统统感觉没高没底,只是中频厚实。后来遇到个超级功放,才让我对ATC的认识有所改观。这次CODA前后级面临了严峻的考验,看看能否推好这对小7。
  通过之前的听音,已经感觉到CODA这套前后级,不属于快速凌厉的功放,并且高频的延伸并不充分。虽然还没开声,似乎我已经预料到结果并不会非常理想。但是事实告诉我,我错了。CODA虽然速度不快,虽然不够亮丽,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强大推力,将小7修理的服服贴贴的;而小7也在强大的后盾支撑下,大造声势,好像在郑重宣布,“不要看我尺寸小,我的声音可是大块头!”
  小7五寸的单元表现出了惊人的动态,而且声音的宽松度也是其他品牌音箱无法达到的。听小编制或人声,ATC品牌式中频厚度,无箱能敌。播放蔡琴,味道更加浓郁,并且泛音依然丰富,虽然规模感相比之前的音箱稍小了一点点,但是一点都不相信是一对5寸书架发出的声音。播放交响等大编制曲目,ATC一点都不乱,但是CODA前后级自身有点拖沓,表现中规中矩,比刚才的NOTE3表现强些。低频方面相当够用,但是截止频率比较高,超低频基本没有声压了,导致一首测试超低频的低音提琴的曲目完全没有表现出来。黑胶(一位烧友)期待的“屁”声,一点都没放出来
IMG_735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4:05:56 上传)

IMG_7353.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29:52
TOP
8#

  最后登场的音箱是丹拿52se,作为丹拿的入门级经典箱,看看能不能书写同样的辉煌。
  经历了几对箱子的鉴赏,可以说个个精品,52se是否也拥有超凡潜力呢?
  在公布答案之前,先说几句丹拿信心系列的搭配。看过有高烧烧友选择CODA来推丹拿信心4号,他们之所以选择CODA,或许CODA的厚润与力量确实是丹拿少有的相对低价的合适搭档。那曾经伺候丹拿C4的CODA,是否能够让丹拿迸发出向ATC7那样惊人的潜力呢?
  答案可能让人失望了。丹拿52se在这套前端的推动下,确实已经发挥到了他的极限,因为可以听到它的声音颗粒,无论前端多么细腻多么厚润,仍然能够听到颗粒感,人声表现总觉得少了什么;动态方面也能听出它也到了极限,低频也就是这样了,量感不能再多了,无法表现中足够的气势。相比前面的系统组合,能够比较明显感觉丹拿52se是个相对低档产品。因此大家也都没有多听,几首后,便进入下一个大主题——功放横向对比。
IMG_736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4:06:33 上传)

IMG_7364.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4:06:33
TOP
9#

  经历了中场休息,轮流吃饭,胜利进入下一阶段——功放横比。
  经过音箱的一轮试听,对这套CODA前后级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了。也许因为CODA15.0后级属于纯甲类功放,韵味厚重但速度不快是这套功放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他方面还需要继续观察。
  首先登场的,是这次聚会中的黑马,也可能是整个音响功放界的黑马——广州俞老师的靓歌功放。靓歌全部功放产品都是纯手工搭棚制作的,用料猛是其次,主要的是所有的线路都是俞老师自己研发。参加聚会的这套前后级,前级用了两颗300瓦的牛,实在惹眼,让人开了机盖还以为是后级;4颗BHC电容横在变压器上面区域;再上方是芯片及电路区域;三个区域都用金属板相隔,减少干扰。后级采用1000瓦牛,4颗思碧电容,2颗BHC电容,每声道4对摩托罗拉金封管,纯手工搭棚飞线错落有致。样子虽然唬人,但声音是看不出来的,还是耳听为实。
  选择哪对音箱测试,估计大家都共同想到最贵的,呵呵。我们插好西湖开前级,开后级,后级的小灯闪了几下,等待继电器闭合的声音,结果闭合声音异常。大家都担心有什么异常把这对6万多的音箱搞坏,所以换了最便宜的微世N2来接功放。接驳完毕,开前级,开后级,正常。大家有点丈二和尚,难道西湖的贵族身份不让DIY功放来推?不管那些,还是先听吧。
  开始用CODA推N2时,人声还是相对浓郁的,而换了靓歌前后级,质感强烈了很多,感觉中频的密度增强了许多,感觉就像把一个馒头捏实了一样。由于密度增强,歌手演绎的感情表现的更佳浓烈。连放三首试音曲,没有任何人打断,甚至没有人会动一动身子,怕产生噪音影响了聆听的环境。我在这个过程中,想起了一位资深老烧说过的话——器材达到一定程度,不会想它的三频如何,不会想它的声场如何,不会想它的解析和泛音如何,只是被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深深感染。而大编制与大动态的表现,靓歌功放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刚才用CODA那种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完全被犀利、灵动所代替,通透感层次感也都有提升。但是声场深度要比CODA浅一些。泛音更佳丰富,但是收的快了许多。而这套延伸充分、动态凌厉的靓歌前后级,再加上双线分音(中低音单元接金宝8TC,高音单元接森特线)的原因,N2的中高频衔接表现的不够完美,还是可以听出过渡不是十分自然顺滑。

IMG_736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22:42:59 上传)

IMG_7368.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42:5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