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转贴听乐美文:《奈何明月》——发烧日记16则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1396
|
回复:
5
转贴听乐美文:《奈何明月》——发烧日记16则
[复制链接]
查看:
1396
|
回复:
5
发送短消息
UID
9065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antera777
pantera777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
积分
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12-10
pantera777
论坛发烧友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12-16 03:34
|
显示全部
[美文共享] 《奈何明月》——发烧日记16则
奈何明月
台北縣淡水鎮 julimarc
1
古往今來第一狐媚女,或許只存在神怪小說中,小說存在,除了受封諸神為證,另外還有這句,奈何明月照溝渠。
一對小喇叭,彷彿明月;擱在我家裡,正像照在溝渠裡。溝渠裡的月光,偶爾也有璀燦動人的時刻。我用菲利浦綜合擴大機推小喇叭,聲音不過不失,意思該到的都到了,不該到的從來沒到,擴大機盡了全力,只能強調喇叭的潛力,昭告世人喇叭是一塊璞玉,它有無限的可能,只是配上力有未逮的擴大機,它只能書空咄咄,自嘆生不逢辰。
披黑外衣的喇叭,體積不大,綜擴讓它唱出書架式喇叭的規模,或許稍大,像話的書架喇叭都有差不多的表現,低音浮濫,鉛華滿面,音樂裡的骨架都照顧到了,唱起鋼琴,男聲女聲流行歌,一切都在虛無飄渺的山裡,音聲迴蕩,重重疊疊,像是從特定地點唱出來,又像位置時時變換不休。聲音裡帶著霧氣,或許是瘴氣,可以聽出一股不乾淨,蓬生麻中的質感,喇叭幾乎被綜擴同化,變得俗氣。
但是不難聽,我聽了很久,直到某天綣坐在沙發上,心想,它不該這樣沈沒在無力的漩渦中間,無聲無息地定在河底。再把桌上的前後級、小房間裡的唱頭放大連同音響架上的唱盤,全部搬到地上,在擁擠的空間裡草草棲身,為機器接上線,我想聽聽喇叭,是不是能拔地而起,平步青雲。起碼要聽一遍。
沒有煙抽,那天的聲音也都跟著空煙盒扔進垃圾筒;買煙去。
2
雪上偶爾留指爪,最近都聽小喇叭消磨時間,或許我的重點並不在聽音樂,在擺弄那些音響器材,希望讓手中的東西盡量發揮潛力,或是讓我發現器材的本質。
小喇叭的聲音,是秋夜高掛的清冷月光,微冷、剔透,瘦弱、龐大;隨著擴大機不同,它唱不同的歌─跟著擴大機指揮的方向,用不同的方式唱同一首歌。
那一晚,換上一切不同器材,唱盤、唱頭放大、前級、後級,歪歪扭扭排成一列,除了七百塊的盤之外,其餘的組件,並不辱沒喇叭的名氣,喇叭自己,也不辱沒它族人創下的聲譽。
用上適切的夥伴推動喇叭,我開始懷疑它的反射式設計,只用來炫人耳目,或用來矇蓋我一人的想法,高音直徑二公分,清冷、絲絲入扣;低音約莫五吋,紮實不妄動;音箱高約三十公分,袖珍的外型卻發巨大無垠的聲音,擊碎後牆的上半截,下半截,從來不該在設計想法之內。
我想用CD換掉黑膠,但CD唱盤鬧情緒,只怕它帶頭合唱,會唱出作曲家意料以外的變奏曲;另一台CD聲音雖然不差,不見得適合小喇叭的個性。CD沒有雜音的詮釋方式,更經常讓我忘記記得,喇叭是不是有隱形的能力。黑膠運轉之際,除了樂音在空間中悠遊,還有雜音提醒聽眾,喇叭確實存在於斗室之中,沒有雜音,顯不出聲音的確由喇叭發出的本質。
且讓我沖一杯咖啡,幫時間塗點顏色。
3
小喇叭的側面,切割打磨出圓滑,且可能不太統一的線條。把木頭塑成特別的形狀,不論是圓的或是方的,都不容易;把兩塊木頭做成同樣的形狀,圓的會比方的難些,不圓不方的,更難。我羨幕有能力為木頭雕出一樣形狀的人。
側板散出一股奇異的氣氛,體積雖小,混厚且不單薄,上有極厚的烤漆折射對著喇叭而去的光線,幸好對光線的處理方式,與對聲音不同,不太扭曲,我並不知道忠不忠實,它聽來是相當具現代感的聲音,高低聚落,歷歷在目。
從來沒有機會瞭解木頭烤漆的工序,對金屬烤漆稍稍熟悉一些;喇叭廠號稱以製作樂器的心態製作音箱,只不知及不及於產品線最低階的一員;側板上有四只銅扣,功能或許用來銜住側板,底板上有兩個螺孔,顯然是為腳架綁標用的設計,金銀兩色,或類似金銀兩色的喇叭端子,是整只喇叭最魅惑我的地方,它看來堅固嬌貴,轉來手感極佳,為品質二字,做出最適切的示範。
用來推喇叭的後級,是額定功率一百五十瓦的飯桶級產品,飯桶當然不只很笨,它還很能吃,耗電量雖不能達到登峰造極,也算得上一時瑜亮,格老子地不知人間疾苦,吃電比喝水還兇。朋友說,它總算是很接近管機的晶體機了,這話不隱含管機比晶體機更好的意味,只為說明,朋友稍稍喜歡管機一些。這後級低音守禮自持,樣貌清秀修長,推這種有消渴症狀的小喇叭,差不多正好合適,不至於發出寅吃卯糧,強人所難的低音。
它們唱了一夜,之後諒必沒有機會再聽這團合唱。加一頁在日記裡,為喇叭與擴大機相遇慶幸。
4
好極,大家都沒有把器材的廠牌說出來,器材的品牌跟聲音都帶相同特質,留點距離,帶些朦朧,能有意在言外的美感。我手上大編制的曲子不多,或說我少聽大編制的曲子,也鮮少聽管樂,就算有這類的片子,但在架上,只要我當做沒這回事,就像沒有一樣,所以我並不熟悉各類管樂器的聲音。說得真實一些,我並不熟各類樂器的聲音;而管樂器的聲音更不熟。
儘管不熟,我還是知道要喇叭(揚聲器,不是樂團裡演奏用的樂器)要放出管樂的聲音,實在難比登天,不管是清脆響亮,還是婉轉低迴,總之,喇叭放出來的,不是少了暴烈,就是少了綽約,都只能聽到任何一種管樂器的一部份聲音。
扣掉管樂之後,樂團還剩什麼?我並不清楚,不過我常聽弦樂的聲音,雖然離真貨都有一點距離,但總是接近一些,喇叭能夠模擬出廉價弦樂器的聲音,即使是國小學生常玩的塑膠直笛,喇叭都弄不出那個聲音來。
這對小喇叭的強項,並不在弦樂的部份。只是最近如果我放音樂,放的都是弦樂,所以我只記得這個。它會讓人以為,樂團裡的琴是一把把分開的,隨著唱片不同,它的琴聲音厚度也不一樣,琴音的變化很靈活,不只是把各種不同的琴,或是每一張不同的唱片奏成一樣而已。
很棒的一對小喇叭,唱蕭邦的鋼琴協奏曲,很能感受蒼白無血色的俊秀臉龐之後,燎原野火般延燒的熱情。
5
昨晚上放了一片卡薩爾斯的片子,前後級早已卸下,如今仍是飛利浦綜擴推小喇叭,大多數片子唱出來,聲音範圍受到侷限,空氣裡彷彿有兩隻手扼住聽眾的脖子;雖然天氣頗涼,客廳裡卻像是春夏之交,雷雨將下未下之際,悶。
但這片子可能因為錄的是彩排,沒用上飛天鑽地的錄音技巧,聽來顯得真實,彩排時聽到卡爺爺大聲吆喝,解釋樂段(或是他的要求,我想,只有鬼聽得懂他在說什麼),像在隧道裡一樣,都聽到聲音了,但是沒看到人。樂器出聲的時候,琴一叢叢從地上冒出來,以前聽過幾遍這片子,倒第一次發現片子錄得這麼隨興、好聽。
寫音響用到生魚片,那也很了不起了。
6
最近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對喇叭,是一對全音域單體,八吋,剛裝箱不久,那箱子在倉庫中蒙塵數年,再見天日,是因為終於出現了與它天造地設的單體,箱子原本就為了那對單體而設計,而修改,而塵封,終於再顯光華。讓箱子跟單體唱出黃河大合唱的,不僅僅是生生世世為伴的誓言,白蟻可能也出了大力,音箱數處,留下了白蟻蛀蝕的痕跡。說不定有那麼一兩塊板子被咬空了,所以顯得音箱與單體,格外不同。
盡量仍是不說東西的牌子,單體有牌子,箱子有名字沒牌子。這對單體有些幾乎已成定評的說法,像是它的存在根本是一種錯誤,它不應該被設計出來等等,中高頻魔音貫腦,低頻付之闕如,它是飄浮在二萬尺高空的噴射機,即使在眼前出現,也快得讓手來不起抬起捕捉,就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上班了,不鬼扯。
7
今天下午,還是聽了一下午的八吋全音域單體,配上一支重量應該超過七十公斤的箱子。跟上次聽的那對不一樣,充滿了Lowther的質感,忽然想到菜園兄的說法,於是請主人試放了悲情城市,的確低音量感仍不如一般喇叭,但開到低音清晰可聞之時,低頻的解析力甚是嚇人。我知道低頻應該是沒有解析力、沒有方向性的,但配上高頻,就會讓人覺得低頻有形狀、有體積、有顏色,有重量。但我還是覺得,一般喇叭的低音,量都多得太誇張了。
最近聽到的這兩對全音域單體雖是一樣的型號,但表現全然不同,不知未來是不是殊途同歸,起碼目前聽到的差很多,我喜歡新裝箱的那一對,幾乎聽不出它的個性,雖然沒有個性的單體似乎少了什麼,但…我聽慣了柔細的聲音,糊糊的聲音聽了十幾年,想改很難。
8
感覺似乎幾天沒聽音響;儘管我腦袋裡清楚記得,這兩天聽了一對全音域單體和一對兩音路的小喇叭。淡水又下雨,昨天把喇叭在客廳的配置移動了一下,小喇叭不再杵在高處,移到高約四十五公分的電視櫃上。整個聲音的規模縮得極小,小小空間中顯得侷促而緊實,各式樂器的聲音塞滿在不及七尺的範圍之內。
Yangway兄,您說的是奇摩拍賣裡的那一對飛利浦嗎?那一對跟我燒掉的不同,它的磁力(不知是磁密度還是磁通量)較大,雖然貴,若有合適的箱子,應該可以發出價值跟箱子差不多的聲音,只是合適的箱子難找,願意花心力去找/做箱子出來的人,可能也不會挑這相對低階的單體;常常因為這樣,很多器材的潛力,永遠停在潛力的階段,不會變成實力。
Kev兄現身了,謝謝。喇叭只是喇叭,您給我的,比喇叭多太多。如今喇叭又卷藏於密,跟飛利浦綜擴有一搭沒一搭的合唱;大多數音響的品牌都不可說,惟獨飛利浦我敢拿出來講…因為我這部菲利浦擴大機買三千塊,不論跟誰說起,都不會顯得奢侈浪費;除了對我自已。
正放史麥唐納的曲子,一位網友曾說,史麥唐納今年很紅,因為歷史事件,或是百年前的新聞,音樂與情景或是商業揉合一起,不見得是壞事,起碼讓音律發揮更多效益。
天雨,淡水更寒,凍得人手足無措。
9
冬日午後,天色昏暗,拿出一張Mario Lanza的選集來放,厚實高亢的嗓音讓室內透出幾分暖意,不知是那一個單位奏效,聲音雖不如以往有穿透力,但歌手中氣十足,或許今天他吃得跟我一般飽,丹田長出力道來了。
週三,在家裡龜縮,我一年有十天的假,平常對放假興趣缺缺,一到年底,不放就可惜了,待得會計年度一過,假全數報廢,未免浪費,所以從前一陣子開始,一週放個兩天,足夠讓我享受兩個月週休四日的生活,想來該滿足了,未必見得。
上班習慣了,閒著在家,不能享有工作時忙裡得閒的快感,反而覺得時間虛度,又懶得出門,只覺人生花在交通工具移動上,實在太笨。
每一次聽Mario Lanza的片子,都覺得聲音不太相同,自然是因為少與片子親近,每次聽來,都覺得片子唱出素不相識的聲音。也許是擴大機的個性,伴奏幾乎全餘點綴效果,剩下人聲隨著檀香飄浮,浮生半日,應是美事一椿。
天冷,手沖咖啡格外好喝。
10
這兩天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大概一年多以來,我手上只有這一個版本,傅尼葉先生奏的,但前天與昨天聽到的演奏,卻跟以前,都不一樣,器材影響片子的詮釋,或是人在不同的聆聽環境下,真是可以得到極不同的想法。
以往聽它,聲音裡有一股閒適、恬淡,感覺琴手臉上或是掛著淡淡的笑容,或是帶著淡淡的憂鬱,不論是什麼表情,想來都該是輕輕劃過臉頰,沒有太重的斧鑿痕跡;這兩天聽,開始覺得琴手用力很猛,聲音一下下都像揮動長劍大刀一般沈重,琴音被收縮在七尺以內,聽到的不再是閒雲野鶴,像是正喊著每件十元、通通十元的路邊攤主人。他很賣力,對生命認真、負責。
後來換了一張聖馬丁室內樂團的四季,它前一陣子沒有在屋子裡,昨天出現在桌上,於是放它來聽,應該也不是太久沒聽的關係,聽到秋天,有一整個樂段,我幾乎不認得它,整個速度凝結在一個陌生的時空,旋律雖然與以往聽到的無二致,但配上異樣的速度,我真的不認得它。以往不覺得四季的秋裡帶有任何蕭瑟,這一次卻有種樂聲把人心掏空的感覺,瞬間自己的意識不知亡佚在何處,與身體整個脫離,直到窗外傳來人的話聲,不知誰走過中庭,才再把我的意識召回來。這秋天,真正有葉落遍地,無處落腳的感覺,只怕一踏步,就把一地的葉子踩碎。
我聽過的幾張四季裡,聖馬丁的片子向來感覺比較纖細,可能是樂器的關係,也可能是播放器材的關係,它有不少地方用了管風琴,錄了管風琴的片子,在家裡不容易聽出樂團要表達的想法。
11
這兩天多聽蕭邦,既非cd,也不是LP,而是MP3。
我的CD裡,沒有半張蕭邦,LP因為絕大多數是托缽而來,裡頭有幾張蕭邦,如果LP全數自己買,八成蕭邦也不在採購之列。幸好有MP3這種科技產品,勉強聽到兩三首蕭邦的小品。
我在亞馬遜的網站上,發現可以下載的MP3,對我來說,這是很高科技的東西,不屬於生活的一部份;以往也有刻板印象,這種壓縮的一塌糊塗的格式,想來聲音也是一塌糊塗。的確是。
有很多像是雜音的東西出現在音樂當中,音質並不好,但好的曲子,似乎不必太介意音質好不好。印象比較深刻的幾首,分別是TRISTESSE和夜曲,TRISTE是悲傷,再加SSE不知是什麼東西,但想不會是把整個字意思扭轉一百八十度的字根,從曲子裡聽到的,不像是悲傷的事情發生當下,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回想起悲傷的事,回憶像霧氣一樣罩住胸口,迷離,又有時刻清晰。夜曲倒聽不出什麼感覺。
第一次聽,在公司裡用耳機,回家之後,用家裡的電腦下載,再燒到CD-RW上頭,用DVD Player聽,以前翻譯過一些外國新聞,知道大多數唱片公司對MP3深惡痛絕,那影響了生意;對我來說,我的看法比較正面,MP3能讓一些曲子流傳,它的音質不登大雅之堂,反而會讓人想去買CD來聽,只是不見得每個唱片公司都能出版所有的曲子,有了MP3,也不代表想買聽眾會去買特定公司出的唱片,從投資報酬率來看,似乎由唱片公司去做有點笨。問題是大多數的唱片公司自己也不做MP3,這種涉及利益分配的事,永遠沒有大家滿意的答案。
投資報酬率…剛剛公視播了一個台灣糖業相關的節目,述描了台灣製糖產業的歷史跟地位,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系統性介紹糖業的節目,以前只知道台灣曾是產糖大國,在製糖之前,是樟腦大國,但這些產業在歷史上做了些什麼,倒不清楚。如今依舊不清楚,但知道公視費心去製作這樣的節目,方有一股媒體人應有的擔當,方是身為媒體人值得驕傲之處。
地球自轉,每二十四個小時轉一圈,每二十四個小時,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會有一個清晨,每一個清晨都不相同,大多數的清晨,都會被我們的記憶自動抹去。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兩個不同的清晨,或是早晨;可能不是一刻的時間,但記憶有自動消除背景的作用,所以不能記得整個情景,持續多少分鐘。
其中一個,是我在舊家後頭,看著一塊石頭上的青苔,青苔上有小水流,我伸手去摸青苔,觸感柔滑清涼,青苔綠得可愛,甚至讓人覺得空氣裡有一股香氣;另一個,是在異鄉,早晨極冷,有霧,景色美極,白色的桌椅、圍籬和霧氣,吃早餐,早餐吃什麼早忘了,那一早兩眼所見,記得雖然模糊,始終不能完全忘記。
TRISTESSE,令我想起這兩個心情甚是愉快的早晨。
12
明日初一,老婆囑咐要買水果。
整天在家,一日無尺寸之功,坐吃等死,與大多數日子一樣,平平淡淡,無風無浪地過了一天。下午隔著大喇叭,從cd架上拿出幾張人唱歌的cd,還有海飛茲的小品集,為系統做了一點小小更動,測試一下前級。
綜擴可以前後級分離,原意是方便用家串上等化器之類的機器,但有一點奇怪,音量控制歸在後級的部份,試了一陣,才發現就算光用後級,仍逃不過那風中殘燭般的音量VR,無奈,也只得認命。機器如此,沒得商量。
接上前級之後,直接播了原本在機器裡的MP3燒的CD-RW,聲音居然有模有樣,除了偶爾迸出的雜音,幾乎無法察覺是燒上去的MP3,蕭邦的曲子更是風流倜儻,微帶英氣;等我長大以後,必然要去找張蕭邦的小品集來過過癮。
聽了幾首,將訊源切到飛利浦CD上,不再用DVD放,DVD可以放MP3,CD不能,所以用DVD聽MP3不錯;但CD片兩台機器都能放,有得比較,不免有上下駟的區別,於是將片子餵進CD裡。
海公公的小品集,聽了幾遍,大多數的曲子仍不熟悉,但仍驚異在系統內加上一部前級的差別,完全掩去廉價綜擴上令人不悅的部份,自然也得比較才能長出不悅的想法,倘若從頭到尾僅有綜擴可聽,那也是如聽仙樂耳暫明,難能有其他感覺。這下我發現,當一個系統本身有不少弱點的時候,一部好前級能夠讓聲音幡然易色,只是成本不菲就是了。
聽著一曲作家維大利Tomasso Antonio Vitali的Chaconne,順便也發現自己喜歡極特殊的樂器搭配方式,原來它是用管風琴襯底,配上小提琴獨奏,無怪乎聽了幾遍,有些著魔;管風琴的聲音原該給人一股神聖的氣氛,但不知為何,當管風琴現身在持身不甚正直的旋律之後,更能挑動人不太健康的想法,當然我沒想什麼,只覺得曲子綺旎以極,讓人不得不一路聽下去,連倒杯水喝都不捨得。
一曲奏完,我想,為什麼原來沒有察覺到它是管風琴?好一會兒之後想起,說不定是訊號管的關係,於是換了兩支,原曲再唱一遍。
我確定自己正常。
換上最常用的訊號管,前級當然等於換了一部,只是同一張片子能謬以千里,做出這台前級的人,真的應該沒事仰天大笑三聲。
第二遍,根本沒有心思聽到小提琴以外的聲音,琴聲勾魂懾魄,雖是幾十年的老錄音,雖是午後,琴手的身影彷彿在天光下站了出來,也許我沒有見到弓弦交錯,卻依稀見到琴手的燕尾服揮來盪去,完全不受侷促空間、音響架、電視的干擾,一傢伙晃了九分多鐘。
不能忍,真的要為前級記上一筆。
沒有繼續聽後頭的曲子,換上薛岳,對峙於七尺之內的小喇叭沒能像以前一樣畫出無邊無際的演唱會現場,聽起來反而像在錄音室裡錄的音一般;也可能是我根本沒聽過它這一套兩張裡的第一張,幾乎每次都從第二張的第三首聽到第四首,其餘曲子都跳過;今天倒把它聽完了,但沒很用心,拿起小茶几上「再見了可魯」翻,想那天電影裡的情節。
聽到如果還有明天、機場、結束;換上一張英文老歌,離家五百哩,溫柔愛我,要去舊金山嗎?或許太陽不刺眼,沒能進到屋子裡,居然能一個人聽完一張英文老歌。後來再換上一張比利哈樂黛。
國會大選,廟堂之上,小丑跳樑,歷史,就在大多數人為溫飽而不顧其餘之時點滴寫就。
13
最近多聽蕭邦,總覺得琴聲與人間相差甚遠。想著想著,又把唱盤接回音響上頭,聽聽唱片。聽了伯恩斯坦奏的蕭邦二號鋼協,同張唱片上還有大波蘭舞曲,但我分不出來曲子究竟從那裡開始,到那裡結束,也許將來,會弄清楚的。
下午電視播了一部電影,講一隻警犬的故事,警犬與警察的故事,似乎有不少部電影取了這個題材,內容大同小異,下午所見稍稍不同,除了人犬之間的感情,還多了一些神怪鬼魅,總算不只用狗的可愛來騙觀眾。
我沒有狗,但有隻兔子,經常在陽台上自由活動,只有牠大便太多的時候,會被關在籠子裡反省,在籠子裡的兔子,總是一臉沒精打彩,除了伸伸懶腰,咬咬籠子,也沒什麼其他的活動好做。
看了片子,覺得該跟兔子親近一下,兔子年紀也不小,不知還有多少機會能聚在一起。兔子喜歡人家摸頭,鼻子以上,耳朵附近,其他部份一概不給摸,摸著它的鼻子,大多數時間牠會乖乖給摸,偶爾不想被摸,牠會跑,人跟兔子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溝通,只能用距離遠近表達牠的好惡。有時摸得舒服,人停手,牠會用頭頂手,示意再摸。
唱片對人也差不多,片子太髒或是刮傷,會發出爆音示意,一小段時間,就著蕭邦的曲子,摸著兔子的頭,天黑之前,唱片先投降,只剩循環不已的爆音。
14
謝謝Kev兄講解,不然我一輩子恐怕不會知道,原來它就是離別曲。這樣講也有點偷渡的感覺,其實我連離別曲這個說法也是第二次聽到,第一次就在上週六或是週五,聽到台北愛樂講的。
因為聽的音樂並不多,所以曲子的題名經常不記在腦子裡,可能也跟個性有關,不管幹什麼,都不求甚解。總之,遇到要描述曲子的時候,就開始會吃點苦頭,像是那小提琴小品Chaconne,要不是它實在挺吸引我,還真難把它記下來。
昨晚上我用耳機聽LP,聽到半夜三點,搞得今天上班遲到,但用耳機聽LP真是便利,雖然雜音比用喇叭聽來更是傳神,聲聲入耳,但是能聽到更多唱片想讓聽眾知道的消息,耳機聽LP跟聽CD真的不太一樣,聲音雖不凝聚(喇叭聽也是一樣),但有一股特殊的美感,聽海公公的琴,可以感覺到聲音像呼吸一般時而收縮、時而膨脹,整個場面多變而瑰麗,有點像琴活起來了。
不過聽鋼琴就慘了,不折不扣的玩具,不知玩具是耳機、綜擴還是盤子。
15
不記得昨天有沒有太陽,但確定今天有,太陽像在微笑一樣。
早上起床,走到客廳,心臟一陣猛跳,於是躺沙發上權充回籠覺。最近心神總是不定,可能缺乏運動,該乖乖去練氣功。
昨天回家晚了,不能聽上什麼音樂,勉強在半夜醒來之後,打開音響聽了貝小協,半夜只能用耳機,不知為何,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質感,聽耳機總會感受到邊界,或許並不實體存在的邊界,而是一種能力不及的感覺,明知障礙就在前方,再小小努力,可能就突破它,偏偏就努力不起來,耳機聽得見音色的微妙變化,卻聽不見大開大閤。聲音不能像四面八方流散而去。
16
回家晚了,是為了去找兩顆RCA頭;晚歸的理由可以很多,不過這是最真實的一個。唱盤的訊號線是自己焊的,之前因為經濟因素,不相信RCA接頭能影響到聲音,所以買了兩顆六十塊的便宜貨;頭焊上去以後,的確沒得比較聲音,除非換別的頭再焊,沒有特殊情況,當然不搬石頭砸自己腳。無奈原本焊上的頭,發了小小脾氣。
便宜的RCA頭沒什麼不好,原本它只是比一般頭緊得多,插上插座之後,要再拔下來,得花上九牛二虎掛吃奶的力氣,有天我想,這不是頭路,於是拿了把鉗子,想稍稍校正RCA頭的負極,讓它跟插座的關係不要過度緊張,不料,稍一出力,負極的四片斷了一片。
於是我相信RCA頭有差,依舊不知對聲音有否影響,對使用便利程度有極大妨礙。想了幾天,昨天終於到淡水的電料行,買了兩顆新的RCA頭。雖然家隔壁的電器行就賣RCA頭,但他老大的頭品質超過我能接受的範圍,當一塊七百塊的唱盤要用上兩顆三百二的RCA頭,這情況令人心理不易平衡。為了不花三百二裝飾七百塊的唱盤,所以我忍了很多天,等心頭的衝動累積到能推動身體去電料行一趟。
第一次去電料行的時候,為了買一個電源插座用的轉接頭,綜擴的電源線,插頭是兩根圓棒,在買綜擴的時候,老闆說,到電器行買個轉接頭就好,跟我說了電料行的所在,我依囑前去,住淡水三年,終於知道原來就在繁華街市隔壁,有一家粗具規模的電料行。
昨天發現,看來粗具規模的店,裡頭的東西未必支持這個表象。我問了RCA頭放的地方,老闆娘指引了櫃子,讓我自己挑,價格都不貴,但品質都很差,我吃了一次品質差的虧,自然希望再買頭,不遇到同樣的問題。
櫃子裡的RCA頭,顯然都有差不多的質感,與今日所有一切差別不大,看來金光閃閃的接頭,細看之後,就能從金光閃閃之中,見到不平整的鍍層,莫不是如今的東西要求只是金光閃閃,而不是堅固耐用?片刻,挑了兩顆外貌不過爾爾,但看起來鍍金部份有打算長治久安的RCA頭。
直到半夜驚醒,一時無事,終於拔下唱盤上的訊號線,換上新頭,再將訊號線接回唱盤及綜擴,新頭果然沒讓我失望,不偏不倚地含住插座,插拔力道不大不小,作動流暢順利。
生命,居然還得浪費在找RCA頭這種事情上,不過就為了安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9065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antera777
pantera777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
积分
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12-10
pantera777
论坛发烧友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12-16 03:34
|
显示全部
真是美文,悠然自得的生活和听乐,看起来全身上下无一不舒服,心情好象也沉静下来,更能够体味音乐的乐趣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9065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antera777
pantera777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
积分
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12-10
pantera777
论坛发烧友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12-16 20:34
|
显示全部
woodsouth兄,还没开始,房子还在装修中,工程结束后才能开始啊,只能先看看这美文解解馋,呵呵!
再顶一下,真是非常好的听月美文!!!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