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各位大大调音时最常用那几片片子? [复制链接]

查看: 3479|回复: 15
1#
我是先用卡拉杨84年的新年音乐会来试音场的平衡
其中的蓝色多恼河是重点测试对象(以前在不同的地方听过喜欢这首的现场比较多,脑袋内比较有标準对比)
在这边把低中高频的分配,各种乐器的前後排位大约擺个差不多平衡就开始用人声试口型定位

琴姐的片子以前常用,但近来开始爱用李烁的相见欢里的第9首纸船试嘴型,人声定位。搞定了这个後就是用大动态的音乐试系统的活生感。

这时候用的通常是一些打鼓。炎黄第一鼓,鼓动心弦,DRUM&TRACK都是常见的,这时候可以把这些片子放得我觉得夠爆夠爽但又不讓我妈说我吵就差不多了^^

最後就是再重复的从第1 步再听多几次,反反复复的再细调
基本上每动任何一节,都是要反复重新来过的
但听到越来越好的声音,再困难也是值得的
最后编辑sfxlo826
分享 转发
TOP
2#

罗先生 在 2005-1-19 17:19:57 发表的内容
鼓动心弦


罗先生大大只用这一片吗?
TOP
3#

Dr kuang 在 2005-1-19 16:36:06 发表的内容
人声通常只能测中频,也就是说,除了部分号角箱,人声只能测试音箱的中音单元的聚焦,基本测不到高音单元的聚焦。
我最近喜欢用单声道的小提琴录音(要找50年代后期的,否则高频衰减得太多)来试定位和聚焦,推荐找EMI那张拉宾拉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因为他拉琴时的高频量感和泛音特别强,能同时测试器材的中,高频段的聚焦。因为是单声道,结象正确时肯定只有一点。
如果一套系统中频聚焦准而高频不准,例如说高音单元配对不够准,或者听音环境中一侧有玻璃等造成较强的高频反射,用人声很难觉察,部分齿音录得较重的可能会出现齿音与人声分离,而小提琴在高音区或泛音时,则可发现明显聚焦的偏移,通常表现为多了一把琴在演奏高音。


9494,又多了一位大大的指点了^^
我通常是用TAS1997内的那首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高频定位的参考
TOP
4#

擺位调音可能是音响玩家中最可以见到功力的了
TOP
5#

dr kuang 在 2005-1-19 22:28:42 发表的内容
具体是谢林的那一张唱片?
如果是立体声录音,如果现场听过小提琴演奏或者看过小提琴演奏的DVD,会发现很多小提琴家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和琴体会有不同幅度的摆动,某些录音方式会反映或者夸大了出这这种摆动的效果——比如说穆特的《卡门幻想曲》,如果用这类录音来测聚焦有时会有点难度,所以用MONO录音的定位会更准。
补充一下,一般高音单元和中音单元的分频点设计在大约两千多赫兹左右,常见独奏乐器的基音中,只有小提琴在最高段和钢琴的高音区超过这个频段。
你的情况,如果确定是在高频段聚焦有偏移,遮闭玻璃反射面是最合理的办法,偏们的办法是在对側加强(比如说取开防尘罩),如果还不够,最偏门的办法是给反射较强的一側的高音单元前加上适量布类的遮隔。


大大可有好的MONO片子介绍,最好带编号?
我本身不太喜欢MONO片,有的也是一些JAZZ,和人声
所以对片子不太熟,还望大大指教
TOP
6#

谢谢大大指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