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张靓颖证明一些事(转天涯一篇关于张靓颖的乐评) [复制链接]

查看: 4473|回复: 18
1#
我觉得应该为张靓颖正名一下,尽管有人说关于张的帖子已经太多了。但我看了这些帖子后觉得基本写这些的人对张不是很了解。    我说张学友如何,因为我买他第一盘磁带里面第一首歌叫《壮志骄阳》起到《情书》止,虽不能说全程关注张学友,但他上升期到成熟期的作品我基本都聆听过。    我也说王菲,从她的《天空》起,到最近的《将爱》,中间有几个演唱会,有几个现场视频,还听过一场见真人的。不敢说完全覆盖王菲全部的作品,王菲转型到奠定当今乐坛地位期间的作品我基本都听了。     所以我“敢”来这里说一句,张学友叫“神”那么神这个字再用就没有威力了。王菲是天后,但她这个天后只能算有“中国特色”的天后。    我现在来说张靓颖凭借的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上所能找到的张靓颖音乐,访谈从文字,视频到音频我不敢说看了100%,至少可以说我已经看了95%。    写这个帖子并不是想预测张将来是否会发展成一个天后,或者有没有资格的问题,只是想让更多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张的人更全面的了解张靓颖。之后,再发表你们的看法,兴许你们会做修正。    之前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华语歌手做如此密切的关注,虽不敢说自己听音乐有多少资历,对音乐有多少见解,但华语歌坛至今能够如此让我精神振奋的也就她一人。之前的内地我所知道的韩红,黄琦珊,那英,陈明,李娜,斯琴格日勒,希利娜伊,田震,金海星甚至朱哲琴等她们都是好的歌手,但是她们都不够全面,或过分小众(黄琦珊),或过于低调不进主流(李娜),或曲高和寡吸引不了眼球(朱哲琴),或知名度不够,难成气候(斯琴格日勒,希利娜伊),或综合指数不错缺乏特点(陈明),或外形局限其发展(韩红),再或特色有佳却不丰富(田震)。那英也老,难以再装小女人唱歌。中生代惟有金海星独撑门面,但指望她还不如指望那英老树开新花。内地还有谁?    所以张靓颖这个MADE IN CHINA格外让我关注。    一、    围绕张靓颖最大的争议是翻唱模仿问题。就我看来这个问题被大大夸大了。为了证明我不得不在这里拉上王菲。王菲作为天后级别的人物,其实也存在一个问题:有没有自己风格。王菲的唱腔在中国也许是蛮稀有的,天赋的嗓子特点决定她走这个路线比别人有优势。王菲后企图走王菲路线的人还是有几个的。但都不是很成功,要么最后转型,要么就消失。内地的金海星出来的时候就学过一阵王菲,结果半温不火,幸好金海星是很有实力的,现在又活了。周惠出道也翻唱王菲的歌,第一张专集很火,第二张立刻就没有戏了。比起这两个拿王菲当样本,一个学腔调,一个拉腔调又拉歌的模仿者,许茹芸显然聪明得多。    有点资历的歌迷都应该知道,如果熟悉BJORK,KATE BUSH,TORI AMOS,SINEAD O CONNOR, The Cranberries, Coctwau Twins等算是另类女歌手群体,就不会觉得王菲多新鲜。许茹芸聪明在于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模仿王菲这个模仿者,而是直接去模仿王菲所模仿的。许茹芸第一张专集《讨好》,里面与其说翻唱不如说模仿了KATE BUSH的 《MOVING》(许茹芸专集里叫《一百个诺言》), TORI AMOS的《WINTER》,《CHINA》(许的专集里这首歌曲叫《讨好》,《蝶》)两首歌。所以那时候许茹芸虽然象王菲,但到没有和王菲联系得很紧密。许茹芸的模仿工作显然不是很成功,因为这些歌曲风格比较怪异吧。后来许茹芸出了第二张专集《泪海》,完全由本土音乐人为制作,从此走上了正轨。    再回来说王菲,现在大约大家都知道王菲的《梦中人》原作是小红莓的歌《梦》(DREAM),王菲的《冷战》原唱是TORI AMOS的《Silence all these years》。我要强调的是,模仿有几种,有的模仿嗓音,有的模仿边曲,王菲模仿小红莓的《梦》可以说是最不动脑子的照搬,不但在唱腔,连编曲都基本一样,除了歌词是中文。我不知道这算有自己的风格没有?    再看那首《冷战》,是TORI AMOS第一张专集《Little earthquakes》 里的第三首歌。国内没有这张专集的引进,可能有进口碟,国人如果能听到这首原唱,合法的渠道应该是在一个欧美音乐金曲的合集里(名为《白色情歌》或者是《1》)。巧合的是许茹芸两首翻唱TORI AMOS的歌曲都收在这同一张专集里,分别是第五,第七首。无论王菲还是许茹芸,模仿TORI AMOS的只是其编曲与演唱方式,至于唱腔,她们一个也学不了。TORI AMOS“如小提琴扫弦般的独特发音”,在世界乐坛也许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学不了这个,但演绎歌曲的方式如同一般人唱卡拉OK那样照着原唱复制了下来。请告诉我,这算不算模仿?    这种模仿其实比之张靓颖现在被津津乐道的模仿MC,模仿TINA TUNER,模仿CA,模仿SHANICE,模仿SHANIA TWAIN……低级得多。不相信可以去翻唱片来听,什么才叫拙劣模仿,毫无技术含量的模仿。说拷贝其实也没有什么过的。但为什么张靓颖就老被揪呢?原因很简单,她一是新人,没有人为她写歌。其二,她模仿的那些人,单一个MC在中国就比那一群另类女歌手加一起都有名10倍。你知道TORI AMOS吗?如果知道你听过她几张专集呀?这就是张靓颖一出来,谁都能跳出来吆喝她模仿的道理。但为什么同样是模仿,张靓颖比她们技术含量高呢?因为张靓颖模仿了N个人,而且学谁象谁,这样的嗓子丰富度根本不是王菲,许茹芸能比的。其次,她模仿的歌曲难度系数都不低,甚至很高,曲风也各异,这是另一个技术含量比他人高的地方。第三点,张靓颖基本是单枪匹马,靠的是自己,而无论王菲还是许茹芸都有一个制作班子,这帮人居然也不给这两个歌手点指导,也不在编曲上换点花样,就这么直来直去的照抄,请问在这方面和张靓颖能比吗?    张靓颖,确实有模仿,但是她模仿得很有意思,而且还时不时翻点新花样。就拿她唱得最多也最滥的LOVING YOU 来说。从比赛到现在,大小赶场,粗略估算她已经唱了20个左右LOVING YOU 了。我没有听到20个,但我听了7个,其中两个声音太粗糙基本不能听,还有5个。这5个都比较有代表性。没有听全的,或者只听过一个的人不妨去听听,看看张靓颖是如何“模仿”的。什么叫“模仿”?另外这里天涯的朋友也许都少去百度贴吧,那里曾经有人贴过一个号称LOVING YOU 最牛版本演唱者Shanice的现场LOVING YOU 。和张靓颖N个版本比谁好谁坏我已经不想多说。我只后悔当时没有下下来,现在贴上供各位比照。    下面提供5个LOVING U的连接,三个是在线收听,还有两个是我自己上传的。    比赛版:http://www.163888.net/sing/music/1441331.html  歌迷答谢会空灵版(伍思凯键盘):http://www.163888.net/sing/music/1441331.html  榜中榜现场版:http://www.163888.net/sing/music/2346999.html  某颖自己也许都忘记什么时候录的JAZZ版:http://beta.yousendit.com/transfer.php?action=download&ufid=135B5FD7EB6A83D5  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版:http://beta.yousendit.com/transfer.php?action=download&ufid=5404AD4125D05BE3      另外再提一句,百度曾有人贴了一个帖比较自己收集的50个LOVING U版本。我没有听过那么多,但大大小小,25个还是听过的。我可以告诉各位,张靓颖的海豚音在这些版本里是最婉转柔美的。不过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了海豚音,就某颖个人来讲,她在自己N个访谈里被问到海豚音,她都表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术,也不是唱歌的必须技术,她使用只因为这首歌曲需要。以上的第四个JAZZ版里,某颖就没有用海豚音,因为音乐不需要用,所以她没有用。这些待有时间再来谈。今日先写到这里鸟~。
分享 转发
TOP
2#

二、    原本并不想写这样一个段落,因为与音乐无太多关联,更是一个思辩的问题,但很多人都以张靓颖唱歌缺乏感情不感动人作为诟病发难的理由,所以就暂时先插入这个段落来谈一下感动不感动的问题。    在其他帖子里我简单谈过这个话题。我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要有真情实感,需要感动人,这是艺术家希望获得的目的,也是唱歌人希望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艺术是打动所有人的,所以一个艺术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忠于自己。一个人为什么觉得一首歌曲,一件艺术品感动了他,简单的说,是这件作品所反映的与欣赏者的经验相结合,产生共鸣,所以他被感动了。所谓感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看了一件作品,听了一首歌曲,你为之高兴,兴奋,难过,悲伤,恐惧等等,所有正面积极,因这件作品而起引发的相关情绪都可以视为感动。    为什么对“感动”做一翻解释,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对感动的理解是肤浅的,狭义的。包括湖南台那个好心给张靓颖意见的何炅。何老师给张靓颖提意见的那次张唱的是Simply the best。何老师说:现在你在唱的方面几乎无可挑剔,那么我就想问你,你是想成为一个别人一听你歌就觉得你唱得很好的歌手,还是一个听完之后沉默片刻,觉得被你打动了。张靓颖当时的回答是:我愿意成为后者,第二种。    大家都是Simply the best是一首很么歌。这首歌如果唱下来大家都沉默片刻,然后欣然微笑,或者眼角含泪,觉得被打动了,那是多么诡异的场面啊!所以我觉得何老师搞错了,他在误导选手,当然他不是故意的,因为何老师就这样的水平。(当然是唱歌水平,对音乐的理解水平,其他水平怎么样我不知道,主持人水平肯定比我高。)    还有很多人对感动的认识是片面,受限于其知识水平,教育程度,审美能力。刚才看到这里一个人说能够打动他的歌,并且罗列了名单:    范晓萱 蓝旗袍 眼泪     万芳 就值得了爱 不换    林忆莲 哭 夜太黑    孙燕姿 我的爱 风筝    莫文蔚 阴天 爱情    辛晓琪 领悟 恋人啊    看了这样的单子,有点资历的听乐者大致知道,这位朋友对感动的理解局限在什么范围内了。我并不单独嘲笑这样的歌迷,这个单子确实很有代表性,代表了很多歌迷对感动的理解。    我们再继续谈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本人很喜欢猫王,我觉得他唱歌很感人,但是他唱歌不是一般的感人。猫王基本没有唱过类似这个单子里的歌,或者说没有用这种方式唱歌,所以我打赌,这个朋友不会喜欢猫王,所以猫王在他那里基本也不会感人。但我觉得猫王很感人,因为听他唱歌有幽默感,知道在歌声中表现出幽默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吗?猫王唱歌的时候运用很多小装饰音,还有丰富的嗓子变化,你足够阅历你就会知道他这些处理有多巧妙,并且富有音乐的幽默感,听到精彩的地方你甚至会笑出来。这并不是我的个人体验甲壳虫主唱保罗·麦卡特尼就这样说:每当我不快乐,我就放一张猫王的CD。这句话写在前几年出版的猫王精选集唱片的背套上。这是一种有别于以上单字内的感动。    再举个古典音乐范畴内的感动例子。小提琴大师斯特恩生前去过香港表演,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他对另一个小提琴海菲茨什么看法。斯特恩说:所有的小提琴家属于一类,而海菲茨属于另一个范畴。那个香港记者很不服气说:我不喜欢海菲茨,因为他拉琴只玩技术却没有感情。斯特恩看似平淡实带讥讽地说:你可以这么认为。我拉了那么多年琴,已经到了不需要再证明自己的时候啦,也许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了解海菲茨了,他拉得那么快,但又来得那么细腻精准,对我来说这永远是一个奇迹。(中国有个二胡大师(具体名字我忘记了),他对海菲茨也极其崇拜,称听他拉琴如看空中飞人表演。)举这个例子的用意是告诉大家,这又是另一种感动。    我还爱MC,BB KING,我爱很多人的作品,我被很多作品感动。我当初不喜欢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我现在很喜欢,很感动。这里有多少人喜欢贝多芬那些作品的?也许你不喜欢,但你敢说那些作品没有感情,不动人吗?也许你想说,但又害怕被笑话为肤浅,或不知天高地厚。其实不用怕,你大可以说,贝多芬的这些作品一点都不打动我,一点都感人。如果你真不理解你这样大声说出来我不但不觉得你浅薄,反而会觉得你很真诚。当然你也知道,你这样说丝毫无损贝多芬的伟大,只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不理解,或不认同。伟大的柴科夫斯基不就这样说过吗?他说:我喜欢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还有一些中期的,他的晚期作品只是一团迷雾,上面飞翔着几个天使。但柴科夫斯基认为贝多芬是上帝,只是不可亲,莫扎特才是他的基督。老柴把事情分得很清楚,感动归感动,喜欢归喜欢,那终究是我个人的事情,终究是不能拿来作为贝多芬音乐不行的理由的。谁都知道老柴觉得不亲,觉得亲得人可多得是。        说了那么多例子,我不晓得这些老拿张靓颖唱歌不感人说事的人是否开悟了。如果还不开悟,那么我们继续,如果开悟就不必再看。    现在说说一个唱手怎样唱歌才能让人感动。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除去那些欣赏你的人本身的局限,一个人怎么才能唱出真情实感,其实真是教不会,也说不明的事情。作为一个歌手,唯一要做的就是投入的去唱歌,至于让人听起来是否真心,真情,你实在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但文艺这类东西又十分滑稽,歌手唱歌表达内心,内心的情感转化为歌声,歌声再传到不同背景的人耳朵里。这期间经历了对内心那团模糊不具体情感的多重折射与成像:从歌者对情感的表达,到听者对情感的理解。歌者的表达未必完全反映内心的真诚,即便完全反映真诚,听者的经验也可能决定他并不认为歌者真实的反映了其内心的情感。由于这种多重折射,使得我们根本很难判断一个歌手是否真诚。    歌手表现得让你觉得不感人,但其实他却很用心在唱,比如柯以敏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没有多少人会说她不会唱歌,但是她就让多数人感觉不温不火。(你如果觉得她很感人,也别来反驳我,我只说一个大多数的共识,不考虑相对特殊)反之也可能,一个歌手唱得三心二意,但你却觉得他非常动人。(这样的例子我举不出,没有一个歌手会说自己唱歌不用心的。)    所以艺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在我们其实根本无法直接达到人的内心交换感情的前提下,在我们只能通过表象揣摩实质的前提下,是一种面具的艺术(王尔德),一种表象的修饰。这也告诉我们,评价艺术,不要去探讨歌者是否真诚,纯洁,坦白,因为这些都很难界定,无处查证。我们只看效果如何。    张靓颖被很多人说成唱歌没有感情,真的是因为其表现力不足吗?张靓颖被很多人赞誉的《漫步人生路》同时也被很多人非议,非议里有一条很荒唐的说法是,此女风尘气息太重。这种指责也是发展到说张唱歌缺乏感情,少真诚的重要理论来源。如果你也持有同样意见,那么我只想问你听歌是用眼睛还是耳朵?    对于这首歌究竟如何,我想找个“权威”的评价,当然你可以不认为他是权威,只是一种意见的表达。那就是张学友,他说张靓颖这首歌唱得“不是当年,胜似当年。”(张学友会广东话,而且听说说得不错)顺便也驳斥一下那些因循守旧的歌迷,老是鼓吹什么经典是难以超越的(是不是经典还需要推敲一下呢),有什么难以超越的?你把邓丽君的歌和张靓颖的录音放一起,送给一个从来没有听过她们唱歌的人听,你看看什么结果?我就给我妈放过一次,她告诉我张靓颖好,前面那个人(邓丽君)咬字都有问题。《漫步人生路》没有什么技巧,天下能唱的人多得是,比邓丽君唱得即便不说好吧,就说差不多一个水平线(因为文无第一对吧)的,多了数不过来。为什么老说经典不能超越总要压后来者半头呢?人类文明一天天发展,为什么各方面都超越古人,唱个那么简单的歌就无法超越了呢?这是现代人的迷信思维,还是个人崇拜不允许自己立起来的神被打破的心理在作祟呢?    还有很多人说张靓颖唱不好《漫步人生路》的理由是她阅历不够,人声经历尚浅。我前面说了,文艺这玩意其实就是“一种面具的艺术(王尔德),一种表象的修饰”,唱《漫步人生路》是好是坏,和嗓子关系大大大于什么人生阅历。如果你不服气,那么我再举例子。    自超女以来,似乎周笔畅唱总是以唱歌最能打动人出名。我不怕得罪笔迷,我对周BB的所谓“有感情”毫无察觉。当然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套用我上面自己的论述,这全在于我的主观无法感觉到其感情,与周BB是否有感情无关。但是那所谓张靓颖唱不了《漫步人生路》是因为阅历不够的指责为什么不能同样套到周BB身上?    周BB唱《爱我还是他》,里面有一句:“你身体还在拼命逃,但欲望在燃烧。”周BB有这样的阅历吗?唱《解脱》,里面有一句:“变了心的人,越想越伤人,枯坐到清晨阳光替房间开了灯。”周BB有这种伤情史吗?如果周BB没有这些经验,这些指责张靓颖的逻辑若成立——没有阅历就唱不好歌——那周BB不是唱歌特虚伪吗?周笔畅毫无这方面的阅历,她唱这些歌怎么打动人心?说打动人心的人是不是活见鬼了呢?    其实活见鬼的是那些鼓吹“没有经历就唱不好那些歌”的人缺乏“活见鬼”的能力。衍生下去就是否认艺术中的感情表达,是一种表象的修饰,面具的艺术。这种修饰的灵感可以来自直接经验(就是亲身体验),更可以来自于想象力,以及对间接经验的处理与转化所得。在我看来,对于做艺术的人没有丰富直接经验没有什么大严重,缺乏想象力才是搞艺术的人最致命的。那些说张靓颖没有经验就不能唱好那歌,唱不出感情,味道的人,就是根本就毫无艺术鉴赏力,想象力的蠢材。    说到直接经验,张靓颖本就是超女中经历最为复杂坎坷的,她的前20年可能比我们很多庸庸碌碌的人一生都丰富。当然这不是决定她唱歌好的根本原因,她的优势在于如其人生一般丰富的嗓音。所以,在没有看到她现场《解脱》视频之前,我就为其演绎深深打动,而她在现场流下的那行泪水,蕴涵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对于对她唱歌不感兴趣的人来说,你只需把她当成风沙进了眼,对于所有喜欢她唱歌的人来说,那是一片无法言表,也不需多说的汪洋。      今天拉杂了那么多,只想再告诉那些一再用有没有感情,感动不感动人来做文章的人,收起这种主观的责难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