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代音响恶声源之三--------印刷线路板 [复制链接]

查看: 5620|回复: 20
1#
考虑了好久,还是冒着挨砖的风险,把这个帖子发一下。
印刷线路板以其优异的特性而为现代电子仪器所广泛使用,它的优越性是无可置疑的。但人耳又是一个极精密的感觉器官,很多仪器无法测定的声音效果,人耳能轻易的辨别(只要你的耳朵没有给MP3耳机和工业噪音摧毁掉)。
对于一般线路设计工程师来说,一条直线就代表了零电阻,线路板设计师也把细细的铜箔作为连接线,不会再去考虑这条细铜线的电阻到底是多少个毫欧姆,也不会考虑这个微电阻在电路的不同部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很多发烧友和细心的发烧工厂早已研究过这个问题,也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如加厚铜箔、用粗线甚至铜管、铜排来做接地线和电源正负连线,基本上都能有很好的效果但音响这个东西是必须追求极致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很多人就是差了一口气,比如有的功放在直流电源进线用了很粗的电线,但仅仅是连到线路板为止。而线路板到大功率管引出脚这一段就不去考虑了,而恰恰是这一段铜箔的微电阻使得功放推力大受影响。很多200W的功放推不好丹拿箱,应该说铜箔板是祸首。
有的朋友会笑老浦东又在胡说八道了,但只要想一想,大名鼎鼎的PHLIPS公司在数码功放上一定要采用连线而不是铜箔来连接大电流部分,BB公司在产品技术指引中也一再强调滤波电容要尽可能靠近IC功放的引出脚。我就是仔细看了他们的介绍再实际试验才下这样的结论的。
下面附张图片,是功放IC的照片,我的功放IC是直接用粗线连接到滤波电容和正负电源的。所以虽然只有40W的输出功率,但可轻易的驱动任何传说中难推的音箱。
发这个帖子是想和DIY友进行友好的交流,大家畅谈体会,既然DIY大家就都想弄出好声音来,我这个人对技术不保密,因为我的技术也是从网上、杂志上偷师学来的。
[upload=jpg]Upload/2005112811172657033.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songeagle 在 2005-11-28 11:44:35 发表的内容
支持老浦东!多来实在的!

谢谢songeagle兄鼓励!顺便解释一下以免引起误会,我并不是说不用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一些小信号的传输线根本就没必要加粗,只是一些关键的线如地线,极为重要。下面再附一张图,就是一台DVD的CPU部分。先用一条粗线从总接地点连接到CPU主地端,再把有关的接地点用稍细的铜线连到粗铜线上,对声音改善很有作用。(无动手能力的DIY友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很容易烧芯片的)
[upload=jpg]Upload/2005112811513491211.jpg[/upload]
TOP
3#

当时做样机时曾考虑了国半公司不同的IC,老浦东是农民习气。买鸡蛋都喜欢挑大的,但又要比较价钱,所以在三种IC中选了4766。4780脚太细,感觉不好。现在看来下次做机器还是选用3886,因为它的脚够粗。[upload=jpg]Upload/2005112813512418921.jpg[/upload]
TOP
4#

胡思 在 2005-11-28 13:28:30 发表的内容
支持!
按EMI/EMC规则布线,可少走很多弯路。(与时俱进,按现在的规则)


胡思兄,能不能介绍的再详细一点呢?我一直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胡思兄能够不吝指教。
TOP
5#

松香味 在 2005-11-28 11:48:02 发表的内容
这一点是说对了,IC功放外围电路简单,你能考虑到这一点很不错。普通的印刷线路板就不是这样简单了,除了你说的微电阻,分布电感、分布电容、高频辐射、低频磁回路效应等都要考虑。



谢谢松香味兄指正,这样就更全面了。我没有估错,松香味兄确实是个技术高手。
TOP
6#

胡思 在 2005-11-29 9:46:02 发表的内容
指教不敢当。只是知少少扮代表而已。
看现在的欧美机的地线走法与几年前或十年前的比,可看出地线的演变。



谢谢胡思兄指点,你讲的非常有道理。我会多多努力学习,我的功放地线走向大费了一番脑筋,又要声音好,又要干扰少,确实是很难的。谢谢!
TOP
7#

皇者之战 在 2005-11-30 8:10:37 发表的内容
请问楼主是否知道或测量,一条长度为250MM,宽度为4MM,厚度为35UM的导线的直流电阻有多少?



很抱歉我没有测微欧姆的精密测试仪,我是个粗人,我用的是最简单的比较法。就是在铜箔板上并连加焊一条8×0.41的李兹线,觉得声音有很大改善。想当然的认为是微电阻在作怪,不知道我这个推论对不对?请指点。谢谢!
最后编辑老浦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