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换线确实如换机 [复制链接]

查看: 39896|回复: 134
1#
这是很多大虾早就提出的观点,当然是会有很多人当笑话,认为太夸张了。

这几天也有大虾呼吁,要把线材当成器材一样认真对待。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很正确的,尤其是器材比较高档的情况下。家中的器材不能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很大原因就可能是线材拖了后腿。

好的线材能使你的器材发挥出更大的潜力,电源线好了,白天和深夜的声音就会差别很小。信号线好了,声音就会很少毛刺,非常安静,平衡度,弹跳力大幅度改善。近半年来做了很多实验,觉得电源线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信号线。

这次上海音展准备寄点线材给上海的烧友们试听听。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换线确实如换机

原帖由 liuying 于 2008-5-23 10:16:00 发表
首先恭喜浦东兄又有新产品了,不知道广州的烧友有机会听吗?


谢谢,广州比较近,就等上海展会后吧。

上海的烧友一年来也搞了好多新的玩艺,有热闹看了。
TOP
3#

回复:换线确实如换机

前些天打电话问候成都的朋友,讲完灾情就聊HI-FI,他最近也在研究电源线,我和他强调了自己的陈年老调,即线材的追求就是两点:

1.完美传输

2.完美抗干扰.

他对于“抗干扰”就不置可否。

论坛上对于如何做线材的理论分析多得很,很有道理,但主要还是在内因上分析,忽略了外因,所以就很难使白天晚上的声音差不多。
TOP
4#

回复:换线确实如换机

抗干扰主要就是材料,没有资料可找,老外是极端保密的。我以前说过,如果能从美国佬的隐形战机上刮点下来就OK了。

所以就只有实验,各种各样材料来试。“天上飞的老鸦屎,河里流的鲤鱼尿”,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但生物界在几亿年的进化中早就有对抗天然辐射的生理机制,用天然生物材料是个捷径。

我是个大老粗,所以会胡思乱想,线材要对抗的是音频之外的高频杂波,它在线材中的运动方式并非象水流在水管里那种流动方式,所以不可能用堵的方式,滤波器就是“堵”,效果大家都知道。

只要干扰和破坏高频杂波的运动方式,就能有效的减少它的传输量,这段时间就是玩这个,好像效果还不错。
TOP
5#

回复: 换线确实如换机

原帖由 寨主 于 2008-5-23 11:07:00 发表
老浦东有否试听 迫近器 ?


没有听过,是不是6.8万那个?
TOP
6#

回复: 换线确实如换机

原帖由 guoki8 于 2008-5-23 11:41:00 发表
现在才领悟也不迟。。。。。。。。。。。。


多谢先知先觉的高人鼓励!
TOP
7#

回复:换线确实如换机

好的,上海展会后寄给你。
TOP
8#

回复: 换线确实如换机

原帖由 山河 于 2008-5-23 13:24:00 发表
电源处理器最重要,先把市电干扰降到最低,再用电源线,信号线调味。
这是我用了一年电源处理器后得出的结论。


电源处理器是有争议的东西,普通的可说是利弊各半。

我比较看好并联处理方式,如柏林之声的,可惜贵。

PS的电源再生方式也好,但就更贵,而且受功率限制。
TOP
9#

回复:换线确实如换机

中国的古话说“文无第一”。

所以玩音响是不会有“最好”二字的。

要当得上“换线如换机”一词,就全凭“货比货”了,线材之所以争议大,就因为在声音改善上往往只是“好了一点点”,这样的线材是称不上“换线如换机”的。

多年前曾向著名玩家兼专家讨教为何他们的电源线好声,他想了想说“应该是会把能量集中起来”,听得我一头雾水。

现在的天价电源线大多粗如儿臂,我却认为作秀的成分居多,机内的保险丝就抵消了粗线的大半作用。

这次供试听的线是1.5平方,符合所有的安全标准,我认为这很重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