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杰长老很难避免的一部古典音乐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2383|回复: 8
1#
看到这几天的帖子,突然念到一部原声:
Bride in the Wind 讲马勒遗孀的电影。其中有几段改编自马勒作品的段落相当出色,以至于被我选入了The Mahler Saga.  一首改编自第五的慢乐章,将那个著名的主题一再反复与强调,过瘾!;另一首改编自第五的第三乐章Scherzo, 不过仅挑出其中最戏剧化的一小段并更加以戏剧化,虽然只有2分钟但很完整。

这些也就是电影音乐的自由所在了。我可以跳过古典里的繁文缛节,抽丝剥茧,露出精华。当然你要说,这会曲解原曲,不伦不类。但通常是,很多超级伟大的古典作品总有那么一分钟时间可能你想掠过,比如莫扎特没完没了的重复段  

我下一步打算做布鲁克纳精选,然后是卡版的指环精选4CD,接下来可能会轮到莫扎特钢奏。

同样的情况在电影原声中更多见。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一部电影原声的音乐是从头到尾每一个音轨都散发着光彩。而且,电影原声里重复的现象更严重,而且可能在一张片子里,垃圾和极品会并存。所以,自己做精选是我玩电影音乐的首选方法。这样也节约资源,节约时间。因为这世界好的音乐太多了,如果我还想活一辈子,一是追回我的初恋情人,第二个理由就是继续无限的音乐之旅。
最后编辑darajan
分享 转发
TOP
2#

zjize 在 2005-6-16 14:04:04 发表的内容
古典音乐的精选的原声不是极品,极品是原创的古典音乐。如指环王之类!



严格意义上讲,当代大多数原创的管弦乐原声不属于“所谓的古典音乐范畴”那只能说是使用了管弦乐队而已。其结构,手法,思想模式与“古典”或者“严肃”音乐体系相去甚远。以至在欧洲,几乎不可能有人同时写电影原声和严肃音乐。

相对而言电影原声更加简单,直接,外在化,感染力迅速。这同时成为其震撼性和肤浅性。这里的肤浅指外在性,这不是个贬义词。我从来认为没有外在的东西谈不上深刻的可能。而外在性本身是一种深刻的难以企及的艺术形式。如果盲目批评电影音乐的肤浅,那是对外在性的深刻理念没有理解。


同时,电影音乐也因为繁殖的速度,使人不至于迅速赶到厌烦,而永远享受短期的极度震撼。当然,不乏流芳百世的伟作。但其持久性较之于“古典”总体上更难体现,手法结构的原因。我相信当时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者已经很难再有人消耗如此的时间和空间去构建。如果一部电影原声用哪怕1年的时间来创作,那么局面又会不同。我相信人类的智慧和艺术天分没有想象中进化得快,那么时间便是关键。


电影音乐里也不乏原创的(严格意义的)当代作品,不过一则它们要妥协得多(相比纯严肃音乐领域),比如Philip Glass; 二则数量少,风险大。


我上面举的例子是电影原声中的纯古典音乐。这其实和极品没有关系。因为他本身就是,不需要和其他原声作比较。只是单独挑出来以后,会发觉许多“僵死”的“衰败”的或者“朴素”的古典音乐原来确有如此惊人的活力及时代模糊性。
TOP
3#

我用了“所谓的古典音乐”,因为本身很难界定这个名词,几乎是无法界定。但是这种区别可聆听而难以言传。

比如指环王:我们拿布鲁克纳的De Teum同样可以来配其中的战争场面,大敌当前,人性的光辉呼之欲出。 再拿马勒十末乐章静谧而神圣的木管乐段去配影片结尾高潮处:弗洛多拿着指环艰难的走上最后的通向彼岸的几步那段场景。我以为Howard在创作中参考了这两段“古典音乐”。不过那感染力的强度显然还是有高下的。这一则是当时“音乐”体系的更超越性(具体应该由专业人士过来了),二则当然,布鲁克纳和马勒比Howad Shaw要更伟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我相信他们的产量无法和后者比较,后者更多是生活,前者更多是朝圣。我们都需要。

我说欧洲(不是美国和亚洲)现在几乎没有跨两个行业的作曲家,其实不是我说的,是出自一位著名的当代大师(当然我认同)。一则是“几乎”,说明也有但数量少得可怜;二则这确是两个领域,很难逾越。 而且严肃领域对世俗的电影音乐领域是排挤的,不承认的。一个电影作曲家几乎不可能跻身在严肃音乐领域(即我们现在的当代音乐领域)

布列兹好像没有专门写过电影音乐,有也应该是其他人引用。你列举的其他人精确的说要么不算当代作曲家,要么不在欧洲:)

其实这个命题本来很绕,音乐变来变去,生出很多枝节,又互相缠绕,说不清道不明。晚上睡不着,才到这里绕来着。

其他更绕的东西且听下回分解。

谢谢长老的盛情之邀。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