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马王 [复制链接]

1#
早想延续上次松风兄的续贴,可是飞来的霹雳将我击中,没有了一段时间的知觉,不过,渐渐的开始有了意识,走出来的意识。今天,Hans Zimmer的“小马王”(Spirit-Stallion of the cmarron)原声忽然的燃起了一些斗志,哪怕是短暂的,即逝的,这种力量是强大的,他让我情不自禁的跟着高唱,仿佛要让全世界听到,太玄了,打住。

这部影片,我还没看过,这又一次证明了OST的强大的音乐独立性。其实许多原声于我都是如此,抑或是先闻其声,声若精彩,再观其形。

“小马王”和许多原声一样,由两种音乐风格构成,歌+曲,并且相对的独立,歌由Bryan Adams担纲,曲由Hans Zimmer操刀。一种粗狂的柔和,一种粗狂的雄壮,整个粗狂的激昂而感人。接下来,我要表达一个非常个人的意见:这张专辑,一共15首,Adamsimmer=11:4,可能正是这张片子非常流行的原因,许多人是冲着Bryan Adams,甚至连Zimmer为何许人也都不知晓,封面上的包装也明显要强调Adams的旗号,然而各位,建议跳过前9个Adams的歌曲,那么后面还剩下6首。实际上,这里所有的激动来自第10首:“Run Free”,确切的说,你还必须静静的等待2分钟,此后,哪怕只有这一段音乐,也堪称Hans Zimmer的旷世杰作!而且正是从这个Zimmer的音符开始,我们似乎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其实,Adams刻画的是一个人物,而Zimmer则是这个人物所发生的世界。我对Bryan Adams并不感冒。只是和Zimmer的相比,一只小马如何与硕大的自然,相提并论(注:没有看过电影,纯粹本人之想象)。 

“Run Free“带有Zimmer一贯的长线条,浩大的气势,动彻心扉的鼓点,似乎总是永远没有中止的向前狂奔(类似角斗士里的那段经典乐段)。我们不得不还被那激昂中的精致的旋律所吸引,这是Zimmer从众多的好莱坞明星里跃然出来的要着;这也是Zimmer每每可以让他参与的影片总是那么的揪住人们的眼球的法宝,长镜头总是大场面所不可或缺的致命的关键所在。其长度也就莫扎特的某个奏鸣曲乐章,之所以感觉到长,和Zimmer有效的分段不可分开,为每一次渐进的高潮制造一个个障碍,好像特里斯坦里的殉情乐段,每一次高潮都为下一个做了潜在的只有到达那个关卡才为人知晓的准备,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Run Free"后面是“Homeland",这是全篇主题,带有非常厚实的空间,这是一部明显歌颂自然的音乐。从那几声重复的嘹亮的号角开始,黎明就在旷野的绿色的远处的云端,然后,铜管乐启奏的跟进顺利的将自然的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很快,阳光落下,“Rain"开始,电声打击乐器的引入,使厚实开始变得空灵而空旷,这雨下得非常的清脆而清爽(完全不是这两天上海该死的天气);雨过天晴,远处留下最后一声惊雷,似乎贝多芬田园里的暴风雨过后的最后一次全奏;阳光又一次来临“The Long Road Back" 绿里带着金黄的大地又一次迎接我们。这里又使用了一种非常贴切而舒适的电子弹奏乐器,拖着钢片琴的碎片,来到了一种全新的神话王国(这里的神话性最为突出);加之真实的弦乐(很难讲,也可能是某种电子弦乐音色,Zimmer很喜欢这种东西,用他的话讲:每天都在滥用)与之吸进呼出,很有漂浮感,所以想到神话(着本来就是个神话),然后,必定是有些什么遗憾的事情发生,我不知道:),不经意间出现了一段哀怨低沉的弦乐(酷似特里斯坦里的前奏曲,到底还是个德国人)。逐渐的,我们告别了大地,告别了阳光,告别了Zimmer,指挥棒再次传给了Adams。令人非常振奋的是,Adams这下明显受到了感染,于是乎带着Zimmer的余热将歌声冲向尾声。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这个曲目的编排,Zimmer虽短短的4首,绝倔然挺立在整个片子的高潮段落,最后回到Adams.很好的平衡感,整体感。先前我所谓的跳过前面的歌曲,对于大多数可不必,不过,我喜欢迅速的快感:)

谁有兴趣,来讲讲Adams的歌曲或者,给我讲讲这个电影到底说了什么,我尚未曾揭开其面纱:)


这里有试听,好像美版的曲目次序略有不同
[/upload]http://www.iclassics.com/productDetail?contentId=13411#[/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12272116884871.jpg[/upload]
最后编辑daraja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