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肖邦《夜曲》,鲁宾斯坦VS波里尼。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6752222983918.jpg[/uplo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才从李源那里邮寄到波里尼的肖邦《夜曲》,对于这个还不到一年历史的录音,感觉仿佛等待了很久,所以CD一到单位,我就迫不及待的塞进了电脑光驱,首先选择了CD2那张的第一首:

Op.37, No.1 in G minor - Andante sostenuto

    首先第一个感觉就是,波里尼的这个演奏版本速度比较快,而且是那种很明显的快,这个是相对以前买的鲁宾斯坦的版本而言的。在单位稍嫌吵闹且电脑听音完全就不行,所以我大概听了下就终止了。

    回到家后,我干脆这两个版本都弄出来听了。
    在单位电脑播放音质虽然不太好,不过第一感觉总算没错。鲁宾斯坦的Op.37, No.1 in G minor - Andante sostenuto是6:21,波里尼正好快一分钟,5:21。众观两个版本,波里尼的每一首都比鲁宾斯坦的要快。

    我拿这两套4张来对比的听,鲁宾斯坦带来的是种比较温柔的、深情的演绎,可以想象的到温馨浪漫的夜晚,迷人的夜色,肖邦在月色下弹奏这些曲子的场景。鲁宾斯坦更多展现了肖邦的多情、浪漫、孤独寂寞及惆怅~

    波里尼的演奏非常注重重音及弱音细节的差别,速度虽然比鲁宾斯坦的要快,却很流畅,快慢转换很自然,丝毫没有突然缓慢或者突然又再赶的感觉。同样也是在同样迷人沉静的夜色里,波里尼带来的夜曲比鲁宾斯坦的更多更复杂,且更快情绪变化,多情、浪漫、孤独寂寞及惆怅之外,肖邦性情中焦急、不安及冲动的那种神经质,是波里尼不经意带来的。

    说到肖邦的性格,性情复杂多变,优雅的气质,落寞的内心,他出生在一年48个区间中最多变、最复杂的区间。如果说很多人都是双重性格,那么肖邦是个具有四重性格,甚至更多情绪变化的人。《夜曲》是最可以展现他这样的性格变化不定,所以谈到他的这套作品,常常有人提到这么个概念——“自由速度”,速度经管是“自由的”,却不是盲目的,这不同于其他作者的钢琴作品,速度都安排好了,要么快,或者慢,在一个钢琴奏鸣曲中,结构有的是快——慢——慢,或者别的,比较有规律,肖邦的那种自由速度却没有很明显的表明那里要快,哪里要慢,快通过慢速来均衡正个作品的结构而不混乱。

    鲁宾斯坦的自由速度中的渐快可以听的出肖邦最为人熟悉的那种气质,多情而又淡淡悲伤,慢到快的转换是自然而然的出来的,带点女性化的特质的那种。波里尼的转换却是很特别的,比较爆发的那种,所以感觉到波里尼的夜曲比鲁宾斯坦更加情绪宣泄,变化的更快也更多,朦胧的夜色,无明的心境,迷茫的内心,突然而然来的(很快有有力度的)情绪起伏,无言的呐喊~~再平复到迷茫的、寂寞的情绪里面,所以我说肖邦的夜曲比鲁宾斯坦更情绪化,带点肖邦那个出生区间的神经质特性,所以这一点上体现了波里尼的高明这处,他这个版本的《夜曲》,同样也很好。

    所以我不太同意《爱乐》今年三期对波里尼的这个版本的评价,我个人觉得波里尼很符合作者原意,至少非常暗合肖邦的性格特征。我也不太同意以往对波里尼那种理性的,很机械性的完美的那种评价,至少在这个演绎版本中,波里尼的夜曲有种跌宕起伏的美感,相当的情绪化,Op.37, No.1 in G minor - Andante sostenuto这首末,波里尼的突然加力按动键盘就可以说明。

    李育杭说:听了鲁宾斯坦夜曲,他想不出夜曲还有别的弹法。
    波里尼这个版本,多情、深情而不沉溺~体现了肖邦情绪中更复杂,变化更快的那种。他的这个版本也是很伟大的。

    如果谁要问我,这两个版本你最喜欢谁的,或者两选一这样的问题,我想我说不出来~~我想即使是肖邦自己来演奏,不同时间的感觉未必也会是一样的~这得看他的心情。他的情绪应该会左右他的速度和力度~~~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和交集~

    关于CD及录音。
    鲁宾斯坦和波里尼的版本曲目是完全一样的,都是19首的版本,就连每个版本的曲目安排也完全一样。

    录音方面,一个是RCA,一个是DG,一个ADD,一个DDD,一个是1965年,一个是2005年(相隔正好40年)其实没有什么好对比,不过两个版本都可以听到演奏者的呼吸声,鲁宾斯坦是比较平稳的呼吸声,波里尼做的是有规律的深呼吸~~鲁宾斯坦的版本是很圆润的、丰满的。作为钢琴独奏录音,一般来说录音电平都不大,

    波里尼的录音电平则比我想象中还要低,钢琴声不是那么近,空气感却非常的好,音场开阔~~正好体现了夜色朦胧并带点神秘的幽雅气氛。不过呢,听波里尼的版本还是要注意下音量,呵呵还是用Op.37, No.1 in G minor - Andante sostenuto这首,3:53波里尼的突然加力,真的吓了我一跳(绝对不是开玩笑),并也同时体会到了肖邦作品中不是太常见的心灵震撼~~
最后编辑guiqulai
分享 转发
TOP
2#

vincentlyl 在 2006-7-5 22:51:02 发表的内容
贝多芬熟悉黑格尔的哲学?受到某种思潮的影响还差不多。


我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
TOP
3#

d9 在 2006-7-5 22:31:47 发表的内容
这样听太累


这总没有比比研究CD产地更累更让人反感的吧。。^_^
再则,肖邦本来就是个情绪起伏变化多而快的人,了解作者,才好了解作品,听古典不是这样的嘛?
听这个其实还算好,他有着人类很基本的,普遍的情感、情绪。

听贝多芬更累~起码你或多或少要了解了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那更不容易,不然最好别说你如何如何喜欢贝多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